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居民消费在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二元结构特征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差异性是明显存在的.实证研究表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动性大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消费态度更积极;短期来看,通过提高收入进而刺激消费增长,农村居民的效应要显著些.  相似文献   

2.
《企业经济》2016,(12):40-44
目前,规范农村居民低碳产品消费行为是实现中国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农村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372个普通农村居民样本,实证分析了农村居民低碳产品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认知、环境情景及环境信念是农村居民低碳产品购买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且购买意愿在农村居民低碳产品购买行为影响因素模型中起着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通过积极的宣传以促使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低碳消费价值观,并制定相应的低碳消费政策,以提升农村居民的低碳产品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我国1978-2003年农村收入及消费的年度数据,分析了经济体剥转变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受经济制度变迁影响,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和收入在这一时期不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呈降低趋势;农村居民的滇费行为对同期收入的敏感度较强,短期政策对农民滇费支出的影响较大,从而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支持是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有效途径;同时,我国农村居民受收入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的理性预期消费行为也进一步显著。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中国城乡居民1985-2003年间的统计数据,建立了城乡居民的不同收入消费模型,并对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分别能由持久收入模型和引入虚拟变量的绝对收入模型来解释;二是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有所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但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城镇居民;三是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支出的不对称性,导致了农村居民在支出上“捉襟见肘”。  相似文献   

5.
文章将基于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假说的消费模型扩展为时变参数模型,利用卡尔曼滤波对模型进行估计,得到时变边际消费倾向,识别了吉林省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消费函数中边际消费倾向系数的时变特征,并比较了吉林省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消费模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基于相对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吉林省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吉林省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主要是由于农村居民对未来的预期没有城镇居民乐观。因此,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增强其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是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方面的发展动力逐渐消退,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比在稳步上升。同时,随着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显著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文章利用SPSS软件对广西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内部结构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便能够更好地了解广西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并据此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今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盲目性特征,部分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表现出了非理性的倾向。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之上,提出了大学生应该树立的正确消费观。  相似文献   

8.
常德市民消费行为特征与消费形象构造许维焕消费行为指的是消费者选择、购买和使用商品的各种行为。消费形象指的是在一定社会形态下人们用以指导自己消费行为的一种基本规范。其中较多的涉及道德因素,因而消费形象也被看着消费道德水准。尽管消费形象的内涵显得朦胧飘忽...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9,(31):280-284
内生消费的增长趋势和规模是经济内生力量的重要体现。本文建立长面板模型,通过控制时间效应估算出直辖市和自治区城乡居民内生消费规模,并通过建立混合时间序列模型对其进行预测,结果发现:直辖市和自治区城乡居民内生消费规模整体呈现上涨趋势,但近几年有所下降;直辖市和自治区农村居民内生消费规模上涨速度比城镇居民上涨速度快,但稳定性相对较差。因此,为进一步扩大居民内生消费规模,城镇居民需要缩小收入差距和加强消费行为的引导,农村居民则需要加强消费市场的挖掘。  相似文献   

10.
绿色消费认知、态度、行为及其相互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绿色消费的概念由绿色消费认知、绿色消费态度和绿色消费行为三部分构成,并用实证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绿色消费认知和绿色消费态度会影响绿色消费行为,绿色消费认知也会对绿色消费态度产生影响,绿色消费态度具有中介作用;收入水平对绿色消费认知与绿色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及绿色消费态度与绿色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但对绿色消费认知与绿色消费态度之间的关系不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自2002年以来,有关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日趋丰富,学者们基于收入差距、城乡二元体制、财政政策、消费结构等宏观视角和预防性储蓄、消费过度敏感、消费短视、消费惯性等微观视角对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尚未达成统一认识。为对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研究存在的争议及其原因进行探析,在对关于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的基础上,从研究基本单位、消费函数模型和统计数据等三个方面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研究存在的争议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未来开展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研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1994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元经济结构一直都是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消费结构也呈现二元特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已成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若不妥善处理,将会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通过分析1994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消费水平差异性,就如何缩小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异,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质量的对策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标:从空间维度考察农村金融集聚对农民消费的影响。研究方法:利用2009~2018年30个省份和四大区域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估计金融集聚的空间效应,即特定地区农民消费如何关联于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金融集聚。研究发现:在全国省级层面上,农民消费不仅受本省农村金融集聚的显著影响,同时还受到邻近省份空间溢出的显著影响。分区域检验显示,一方面,东部和东北部地区农民消费受到域内金融集聚的影响显著,而中、西部地区则不显著。这一区域差异与农民收入对农民消费的影响具有一致性,但农民收入影响更大。另一方面,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农民消费受邻近区域金融集聚溢出效应的影响显著,但东部地区则不显著。研究表明,一是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消费具有重要影响,二是农民收入过低会弱化金融发展对消费促进效应,增加农民收入是提升消费的根本;三是加强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金融合作有利于实现共赢。研究创新:将空间效应引入农村金融集聚对农民消费影响的研究,探究了该影响的空间特征及关联性。研究价值:对农村金融集聚的消费促进效应做出了更全面的评价,为发挥农村金融促进农民消费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抓手。  相似文献   

14.
王必好  宋元梁 《价值工程》2011,30(23):327-328
文章在大量收集安徽省六安市"十一五"期间农村居民收入、消费数据的基础上,对该市的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着重分析了居民收入增长、物质生活状况以及精神文化消费等三个方面内容。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六安市"十一五"期间农村居民生活状况以收入快速增长为保证,实现了较大改善,物质文化生活消费日益丰富,消费结构逐步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5.
消费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源动力,是公民福利增加的源泉,如何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城乡消费结构比较的视角,就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以及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拉动作用;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收入水平差距较大是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较小的重要原因;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存在差别,主要原因在于城乡收入水平的差别,持续强劲的居民消费需要以居民的收入持续增加为基础。为此,应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减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合理的消费引导等方面来改善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以真正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胡婷  李余生  陈园 《价值工程》2012,31(8):310-311
本文基于凯恩斯消费理论,通过成都市1995-2009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生活消费数据,建立了成都市城乡居民消费函数,并结合城乡居民1995年-2009年间恩格尔系数的变化趋势和2009年成都市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对成都市城乡居民消费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找出了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消减成都市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目前中国正处于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在此背景下,论文依托中国2013-2019年31个省相关的统计数据,利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民生性财政支出各组成部分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共性和差异化影响。研究表明,环境保护和住房保障支出对于城乡居民消费水平都没有显著的作用,而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这两项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作用较为显著,医疗卫生支出对农村居民来说是正向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世贵  尤启明 《价值工程》2009,28(4):161-163
近年来,我国城镇和农村乡居民的消费结构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两者在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都一直存在差异。文中分析了城镇和农村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最后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其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杨燕芸 《价值工程》2010,29(13):238-239
2009年农村消费增速自1987年以来首次快于城市达15.5%,但我国农村消费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占总人口近2/3的农村居民只消费了全国1/3的消费品,我国农村消费严重滞后。2010年经济增长的立足点放在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农村消费上。本文结合实际对制约大理州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流动性约束下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二元结构与地区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构建了状态空间模型和跨省面板数据模型,就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约束等对我国居民消费行为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负面影响要大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面临的流动性约束相对小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面对利率的替代效应要大于收入效应,而农村居民与之相反。1995年以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对我国居民整体消费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与东中部地区居民消费变动正相关;我国居民消费面临的流动约束整体来看并不严重,但中部地区居民相对而言面临更强的流动性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