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薇 《大经贸》2009,(10):82-83
广交会作为“中国第一展”,对经济的巨大拉动有目共睹。商界人士感叹:“广交会已自成一个产业!”那么它对广州的经济影响到底有多大?由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和中山大学合作的“广交会区域经济拉动效益研究项目”,于10月14日召开的第106届广交会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为这一问题提供了详尽答案。  相似文献   

2.
张一杉 《大经贸》2009,(9):82-83
在举国上下隆重庆祝建国6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第106届广交会再次受到各界的关注。9月7日,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在广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106届广交会最新筹备情况。据广交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陈朝仁透露,从广交会招商情况来看,境外客商普遍看好中国经济,表示将继续参加第106届广交会,本届广交会参展商、采购商与会人数有望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3.
郑磊 《品牌》2008,(12):67-69
从广交会成交情况可以看出,全球金融风暴已直接冲击到中国实体经济。本届广交会,出口成交额仅为315.5亿美元,比上届广交会下滑了17.5%,超过七成企业订单下降。  相似文献   

4.
广交会作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风向标",不仅集中展示了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成果,也是了解国际市场行情的重要窗口。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了广交会的出口效应,指出其发展趋势,并提出广交会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世界经济开始走上缓慢复苏的道路,但低速增长态势短期内难以改观,经济下行风险持续存在。在这种宏观经济形势下,第114届广交会又一次拉开大幕。第114届广交会展览面积116万平方米,展位总数59539个,比上届增加8个。境内外参展企业24517家,比上届减少229家。广交会官方称,这是广交会采取扶优扶强措施,保证金字招牌品质的体现。在本届广交会上,不少参展企业注重自身转型升级,立足实际情况,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在采访中,记者发现  相似文献   

6.
受全球经济复苏势头的带动,参加此次广交会的客商数量略多于上届,但由于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企业议价压力增加,让人觉得整个广交会笼罩着一层阴影。而随着广交会进口展区面积的扩大,又让人感到,广交会正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交易的大舞台。以下,就是本刊记者带着些许不安、些许期待走进第108届广交会,对参展的进出口企业进行的调查采访实录、  相似文献   

7.
《进出口经理人》2006,(11):I0020-I0021
创始于1957年的广交会,每年举办春秋两届,无论是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困难时期、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还是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和非典肆虐,广交会在五十年从未间断。百届广交会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外贸的成长史,见证了中国经济与对外交往的沧桑巨变,更是中国面对自力更生与世界市  相似文献   

8.
《四川物价》2005,(12):29-29
阅读:据《经济观察报》报道,10月14日晚,号称“规模为历史之最”的第98届广交会开幕。追溯广交会的历史,北京一传媒界人士质疑广交会的时代必要性,“广交会发轫于‘锁国时代’,当下,‘电子商务时代’已隐约可见。广交会的大旗还能继续扛下去吗?“2002年,过去声称“再忙也要参加广交会”的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缺席广交会。长虹、康佳、TCL等家电企业的集体离去,成为公众质疑广交会必要性的开端。  相似文献   

9.
林之荣 《国际市场》2006,(11):40-40
金秋十月.迎来了第100届广交会。自1957年起.广交会迄今已走过了50个春秋.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广交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喜迎百届庆典之时.我就30多次赴穗.在广交会工作时的所见所闻.特别是广交会期间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谈些感想。  相似文献   

10.
黄静波 《大经贸》2006,(10):32-33
广交会是中国会展业的先驱,随着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国内各地会展业方兴未艾,广交会在某种意义上可为中国会展业的发展提供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1.
温斯婷 《大经贸》2010,(3):47-50
展位供求比例1:2。面对日渐明朗的世界经济形势复苏态势,参展企业信心也随之一路增强。据第107届广交会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本届广交会共设标准展位近5.7万个,但国内出口企业申请展位数已超过11.5万个,展位需求远远超过了广交会所能提供的展位规模。也许,就连第107届广交会的筹办方都没有想  相似文献   

12.
广交会作为中国外贸的“睛雨表”、“风向标”,不仅集中展示了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成果,也是了解国际市场行情的重要窗口。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了广交会的出口效应,指出其发展趋势,并提出广交会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自1957年我国举办首届广交会以来,广交会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活动的重要窗口,迄今已举办了76届,对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许多区域性交易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但广交会仍将是我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国际贸易交易场所。为此,本刊发表了《进一步办好广交会和区域性交易会》。  相似文献   

14.
李刚 《华商》2014,(23):43-43
第116届广交会一期展落下帷幕。统计数据显示,本期广交会与会采购商96393人,与今年春天第115届广交会第一期的101198人相比有所下降,但与去年同期的第114届广交会第一期的92149人相比,则有明显增长。鉴于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本届广变会又面临埃博拉及髓革热等疫情双重压力,在此形势下与会采购商同比还能有较大幅度上升,这对处在转型中的广交会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相似文献   

15.
动态简讯     
为适应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和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的要求,逐步把广交会办成既保持其传统特色,又符合国际贸易规范的,高水平、高档次、文明经商的国际精品博览会。对外经济贸易部日前确定了1994年秋季和今后一个时期广交会的改革方案。 改革的原则是:不断提高广交会整体办展水平和档次,集中反映我国改革开放成就和经济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商务》2004,(9):11-12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春,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行,由商务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中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采购商最多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被誉为“中国第一展”。广交会贸易方式灵活多样,除传统的出口看样成交外,还举办网上交易会、进口贸易和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广交会是我国扩大对外交往、促进开放,繁荣社会经济的重要舞台。今年10月迎来广交会的第96届盛会。  相似文献   

17.
第110届广交会落下帷幕,本届广交会具有标志性意义。在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处于攻坚阶段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国外贸“晴雨表”和“风向标”的广交会备受各方瞩目。本届广交会总体运行平稳,圆满完成了“稳增长、促平衡、提质量”三大中心任务,实现采购商到会和出口成交双增长,对巩固我国外贸良好发展势头,顺利完成全年外贸工作任务做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全球金融危机还在扩散蔓延,外部需求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需求持续萎缩,世界经济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短期内我国出口仍将低位运行,被誉为中国第一大展的第105届广交会已于2009年4月15日在广州琶洲展馆如期召开。广交会历来被视为中国外贸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人们自然把本届广交会视为下半年全球贸易走势一个重要观察点,并对本届广交会寄托着非常多的期望。通过对本届广交会第一、二期的采访,我们看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领导亲临为参展企业鼓劲打气,出谋划策,深入调研,提供服务;我们看到各参展企业应对危机,各出奇招,通过自身努力积极寻觅商机。在广交会的背后,透露出我国外贸行业迎难而上,积极破解困局的积极信息。  相似文献   

19.
要闻     
《进出口经理人》2008,(12):I0002-I0002
第10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于11月6日拉上帷幕。本届广交会是在全球金融市场急剧动荡,金融危机不断向实体经济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的严峻形势下举办的。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广交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一届分三期的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20.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爆发的影响,第127届广交会将于6月15—24日在网上举办,这既是当前防疫防控的需要,更是特殊时期稳外贸促经济的必要举措,对广交会发展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本文将对疫情形势下开展全线上广交会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结合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全球金融服务网络、金融科技技术和金融服务经验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