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马溯川  杨霖 《时代经贸》2012,(10):36-37
本文以现代田园城市理论为切入点,阐明西成新区建设的理念;从地域特性、发展方向和建设瓶颈方面,阐释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西成模式”;最后以城市建设路径为落脚点,阐述西咸新区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2.
田园城市是以类城市的基础设施实现田园般的生活方式,对土地的充分尊重与认识是融合田园与城市关系的基础.本文通过对现代田园城市的解读,选取以构建生态基础设施为途径的景观规划方法,以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为例,对现代田园城市景观规划途径进行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3.
刘勤燕 《时代经贸》2012,(22):24-24,26
西成新区要建设成为一座现代田园城市,都市农业的发展是其中的重点和亮点。文章将通过对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的实践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分析西成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现实条件,进而对西成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总体和具体发展模式进行探讨,旨在更好地为实现现代田园城市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7,(9)
西咸新区是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突破口,已迈出了第一步。然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然制约着西咸新区的发展,统筹城乡刻不容缓。根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西咸新区应结合自身特点优势,以田园新区为重要角色,来展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舞台。  相似文献   

5.
全球气候变暖和空气质量的恶化,成为众多城市共同面临的话题。西安市作为西部的老工业城市和西部都市圈发展的重点城市,已经将低碳建设作为其发展的目标。然而,西安的国际大都市建设及西咸一体化建设都与低碳城市建设目标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以位于西安、咸阳两个城市之间的国家级开发区——西咸新区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分析了西咸新区在低碳建设方面拥有的优势和发展机遇,同时分析了其低碳化建设方面不足及面临的外界挑战,在SWOT分析法的基础上,设计出了西咸新区低碳建设的路径。希望能为西安市低碳城市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西安旅游产业发展面临旅游产品单一老化、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急需形成新的产业要素聚集,适时开发建设的西咸新区为西安旅游产业扩散提供新空间。对西咸新区承接西安旅游产业扩散效应的条件和障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对大西安都市圈旅游产业整合集聚发展优势,以及西咸新区的建设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信息播报     
《经济改革》2014,(2):86-86
西咸新区总体方案获国务院原则同意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下发关于印发《陕西西咸新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通知称《方案》已经国务院原则同意,请陕西省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陕西西成新区的批复》(国函[2014]2号)批复精神和《方案》要求,依法依规组织编制西成新区发展总体规划,推进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探索以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王军 《经济月刊》2013,(9):144-144
西咸新区是陕西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五大城市新区之一。西成新区规划面积882平方公里,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东距西安市中心10公里,西距咸阳市中心3公里,是中国通往亚欧大陆地区的门户。新区还有着丰富地历史文化遗址,是国家遗址保护区最多的区域。周沣京和镐京,秦咸阳宫和阿房宫均在西咸新区范围内,拥有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之称。西咸新区成立以来,得到陕西省金融办和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全力以赴的帮助,他们帮助新区解决各类金融需求,还专门出台政策引导金融支持西咸新区发展。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还将西咸新区作为陕西省“四对接一扩大”工程实施的重点区域和示范窗口,今年又帮助西咸新区空港、秦汉、沣西、泾河四个新城设立了金库。  相似文献   

9.
2011年6月13日上午10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国务院批准的《西咸新区总体规划》,西咸新区也成为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和重庆两江之后的第四个,也是大西北惟一的"副省级新区"。西咸新区立即成为了舆论界关注的焦点。西咸新区与其他三个"同级别"新区有何不同?西咸新区建设在整个关中一天水经济区的比重和影响有多大?对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影响如何?西咸新区将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又是什么?本刊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著名学者、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  相似文献   

10.
王军 《经济》2013,(9):144
西咸新区是陕西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五大城市新区之一。西咸新区规划面积882平方公里,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东距西安市中心10公里,西距咸阳市中心3公里,是中国通往亚欧大陆地区的门户。新区还有着丰富地历史文化遗址,是国家遗址保护区最多的区  相似文献   

11.
正"陕西西咸新区和贵州贵安新区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这两个新区的建设来发挥对周边相对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做出上述表示。近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陕西西咸新区的批复》和《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贵州贵安新区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国务院已批复陕西省政府和贵州省政府,同意设立陕西西咸新区和贵州贵安新区。《批复》对于这两个新区的定位各有不同。《批复》要求陕西努力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把贵安新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和生态文明示范区。  相似文献   

12.
结合西咸新区的现实条件,对其发展低碳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西咸新区低碳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陕西西咸新区和贵州贵安新区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这两个新区的建设来发挥对周边相对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做出上述表示。 近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陕西西咸新区的批复》和《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贵州贵安新区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国务院已批复陕西省政府和贵州省政府,同意设立陕西西咸新区和贵州贵安新区。〈br〉 《批复》对于这两个新区的定位各有不同。《批复》要求陕西努力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把贵安新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和生态文明示范区。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陕西西咸新区总体方案》和《贵州贵安新区总体方案》,明确了到2015年和2020年两个新区的建设发展目标,并对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土地集约化利用、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的建设任务作了明确部署和安排。  相似文献   

15.
正前不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陕西西咸新区总体方案》和《贵州贵安新区总体方案》,明确了到2015年和2020年两个新区的建设发展目标,并对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土地集约化利用、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的建设任务作了明确部署和安排。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以来,这是继兰州新区建设方案、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等区域性发展规划之后,国家批复的又一个西部地区的新区规划。这些方案勾画出西部新一轮发展蓝图,更重要的是,释放出的政策信号清晰地显示了新一轮西部  相似文献   

16.
《经济改革》2014,(1):5-5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陕西西咸新区和贵州贵安新区。至此,加上此前国家已经批准建设的6个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广东南沙新区,我国的国家级新区扩容至8个,而西部地区恰好占据一半。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是推动创新发展的加速器,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支持,而金融发展也需要科技创新的推动。在文献分析基础上,对西咸新区科技与金融结合现状进行评价,指出其在政府政策、中介服务与金融机构3个方面存在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借鉴现有科技与金融结合模式,提出西咸新区应选择政府-市场双核驱动发展模式,进而提出基于参与主体和企业成长生命周期的科技与金融结合机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深入,生态城市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指导下,成都市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挑战性。文章运用态势分析法结合成都实际,科学分析了成都建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可能性,并对其未来建设工作的开展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成都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目标,依据成都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能源增长速度,结合成都市的大气污染物的环境容量。利用大气承载力指数,分析了成都市2050年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环境压力。结果表明,成都市的经济发展必须走节能降耗和大气污染治理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大数据产业,全国大数据产业低水平竞争、同质发展现象非常普遍。地方发展大数据产业亟需精准发力,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实践来看,一要找准优势定位,加强产业规划;二要政策引导为主,坚持市场方向;三要完善保障措施,打造产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