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赵俊  董志强  佘哲 《南方经济》2020,39(4):15-28
儿童的竞争偏好是一种重要的非认知能力,对儿童早期人力资本形成至关重要。已有研究发现,在社会竞争(与他人竞争)情境中,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存在竞争偏好差异。文章基于实地实验,从自我竞争的视角进一步探讨留守儿童的竞争偏好。结果表明:在自我竞争情境中,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之间无论是在竞争偏好方面,还是在为自己设定任务目标方面,都没有显著差异。这意味着,父母缺席主要影响儿童的社会竞争态度,对儿童挑战自我或自我提升的意愿影响并不显著。在不涉及社会交往的竞争时,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一样具有较高的进取心。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城镇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寻求解决方法。文章以大连市X镇Y村为例,该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现状差距较大、基本教育现状比较落后、基本思想现状不容乐观。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家长对子女的期待过高、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生活环境希望得到改善等是造成该村出现留守儿童的主要原因。需要从发挥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引导教育功能、加强留守儿童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管理机构的服务职能三个层面发力,不断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经典的信任博弈框架,用实验经济学方法比较城市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村非留守儿童的信任行为。实验结果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对他人的信任水平显著高于城市儿童,而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信任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在控制了性别、民族、兄弟姐妹数量等人口学特征后,农村身份对儿童的信任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父母双方外出务工、一方外出务工对信任水平均无显著影响。从被信任度来看,三组儿童中,城市儿童被信任度最低,农村留守儿童被信任度最高,但考虑人口学特征后,农村身份、留守身份均不影响被信任度。结合儿童在利他实验中的表现,文章还发现在利他行为中表现为无私型的儿童比平等型和恶意型有更高的信任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与同年龄城市儿童相比,农村儿童而不仅是农村留守儿童更信任他人。  相似文献   

4.
徐慧  汪斯妤 《南方经济》2020,39(4):40-52
文章利用实地实验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父母双方均外出的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公平感和幸福度上的差异。根据儿童在独裁者游戏、最后通牒游戏和问卷调查中的结果,我们发现两类儿童对优势和弱势不公平的厌恶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留守儿童主观汇报的幸福度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机制探究显示父母陪伴缺失是导致留守儿童幸福度较低的原因。若将留守儿童的定义扩大至父母一方在外务工者,以上差异均消失,说明双留守儿童是我们更应关注的群体。文章研究对补充现有留守儿童行为研究以及相应公共政策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何光洁 《魅力中国》2011,(14):221-222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脚步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一方面带来了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另一方面也带来致使较多农民工子女留在家乡生活,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这些孩子在人身安全、成长成才教育等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便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在查阅、分析国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当前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留守儿童需求出发提出一些农村学校的教育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对农村留守儿童权利保障的法律思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突出,解决不好会给留守儿童带来人身、财产、心理等方面不良的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必须重视该问题的解决。文章从法律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河北省农村地区500个留守儿童监护人的问卷调查,在对留守儿童生存、受教育、心理健康现状进行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和总结了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生活和受教育问题,情感和人际交往问题等,并从社会、政府、学校和家庭等多个角度入手,通过列联分析法进一步剖析了造成留守儿童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并最终提出一系列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特有现象。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发展等方面造成了不利影响,其中家庭教育问题更是令人担忧。家庭教育的缺损和不当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最直接最根本原因;学校教育乏力、社会教育环境复杂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解决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教育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推进,市场经济逐渐完备,国家的城镇与工业变化的趋势也有了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远离家乡寻找工作,然而因为政策对于外来人口的种种限制,打工人员无法给子女提供稳定的学习、生活所需的条件。因此,多数外出打工的人选择了把儿童交给家乡的父母或者亲戚照顾,这便是多数留守儿童的来源。而站在这些儿童的成长角度来看,提升留守儿童有关家庭理念的教育是极为紧迫的,事实上,这与社会以及国家都息息相关,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的留守儿童,相关的理念教育与营造家庭成长氛围都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留守儿童在社会中处于的弱势地位,更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注与关怀。  相似文献   

10.
自卑是农村留守儿童所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结合阿德勒理论进行研究与分析,发现导致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原因主要为亲情的缺失、失败的自卑补偿、盲目地追求优越、缺少社会兴趣、错误的生活方式以及缺乏创造性自我的意识与能力等。文章采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充分发挥自卑的正向激励作用,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超越自卑。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促使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从而形成了特定时代下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通过对留守儿童暑期文化娱乐活动的调查,研究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情感上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议,以培养留守儿童自立、自强、自爱的精神,让他们在文明和谐的农村环境中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2.
王玲玉 《魅力中国》2014,(19):20-20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进城市,“农民工”一词由此而生。农民工进城为城市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他们的来成年子女留在农村生活和接受教育,这群远离父母的弦子被称作“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因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在情感和学习上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大量问题,留守儿童数量巨大,并逐年上升,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孙志飞 《理论观察》2009,(1):111-113
家庭是儿童生活和成长的基础环境,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具有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环境中。家庭教育结构的不完整、家庭关系的疏松和教育观念偏差等问题都给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农村留守儿童人数的增加,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日渐凸显,不容忽视。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和未来社会的主人,这些留守儿童得不到良好的心理和文化的教育,实在令人堪忧,一方面可能造成国家人才的损失,另一方面有可能形成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股潜在力量。文章从国家未来人口素质战略和长治久安的高度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其成因,并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隔代抚养和亲子教育是我国家庭当前采用比较广泛的教育方式,在贫困农村,由于社会流动性的增强,代际关系急剧发生变化,大量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发生重大改变。隔代抚养在贫困农村已逐渐代替亲子教育。文章从贵州贫困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抚养这一社会现象分析,探讨隔代抚养的利弊得失,并对这一家庭教育方式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唐燕 《老区建设》2010,(14):50-5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我国社会发展转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家庭中父母双方或一方是缺失的,在留守期间,这些儿童会出现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给社会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所以留守学龄儿童的教育、发展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现有的研究资料看,人们大多是将目光放在农村留守学龄儿童的教育问题上,而忽略了学龄前留守儿童特别是由农村转向城镇居住的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发展现状,本文则以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的教育发展为视角,探讨家庭教育弱化对学龄前留守儿童社会化成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小娟 《发展》2011,(6):152-152
一、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 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监护人的长期不归所致。这其中既有经济因素又有社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城乡二元结构使教育成本增大,留守儿童随父母共同生活难度增大。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马斯洛的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S-1)及自编问卷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感进行测试,旨在研究亲子沟通对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影响,得出以下结果:留守儿童的安全感在性别、年龄、留守时间等变量差异不显著;留守儿童的安全感与亲子沟通频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亲子沟通越频繁,留守儿童的安全感就越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感在亲子沟通方式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别(P<0.05),正面积极的亲子沟通有利于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发展.因此认为亲子分离后,亲子沟通的频率与方式显著影响着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推进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关注的一个新阶段。虽然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构建在实践领域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关注,但是却极难有效为留守儿童权益提供保障性服务。本文由电视传媒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表现、成因着手,通过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对象失衡以及主体失真等情况进行分析,探究了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体系的构建设想。  相似文献   

20.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入城市,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占28.29%,中国留守儿童已超过5800万。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缺乏完整家庭的教育监管,在思想认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及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问题。另外,由于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人身安全难以保障。为了社会和谐发展和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更为健康的成长环境,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得到社会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更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