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5 毫秒
1.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导致金融产品的风险增大,波动行为也具有一定特殊性。因此,加深对我国股指期货波动特征及风险的认识、加快完善股指期货市场体系尤为重要。运用成分GARCH模型对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收益率波动的非对称性进行检验,并通过下行风险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对下行风险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收益率波动存在非对称性,即负面冲击会增加收益率波动,而正面冲击会降低收益率波动;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下行风险可解释部分收益率的变化,投资者会因为承担下行风险而获得额外的风险补偿;沪深300股指期货协偏度为负说明其收益率与市场波动率负相关,从而投资者会要求更高的预期收益率。因此,由于投资者对风险的厌恶,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收益率非对称性波动、高下行风险和负协偏度使其应具有更高的预期收益率。  相似文献   

2.
莫媛  方龙 《当代经济》2016,(27):90-93
文章以沪深300指数和股指期货为研究对象,运用组合GARCH模型、TARCH模型分别对沪深300股指期权仿真交易前后沪深300指数和股指期货的波动率水乎变动及非对称性影响效应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股指期权交易对股票市场、股指期货市场的波动率水平、非对称性均有显著性影响.另外,开展股指期权仿真交易后,沪深300指数、股指期货的波动率聚类性有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3.
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指数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检验了沪深300股指期货和股票现货指数收益率之间的领先——滞后关系,发现股指期货和股票现货指数间存在单边关系,股指期货领先于现货指数约15分钟。另外,股指期货与现货指数都有显著的时变方差特征和波动持久性,且股指期货的波动性向现货指数单边溢出,表明股指期货对信息的反应早于现货市场。  相似文献   

4.
文章实证分析境内外市场指数对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影响。为了充分考察当期和滞后期之间的影响关系,选用结构化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模型,实证分析标准普尔指数、香港恒生指数、沪深300指数为代表的境内外指数对我国股指期货的影响。实证表明:我国境外指数引导沪深300指数和股指期货十分显著。通过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可知,标准普尔指数对香港恒生指数、沪深300指数和我国股指期货具有持久的冲击;恒生指数对沪深300指数和我国股指期货具有持久的冲击;沪深300指数对我国股指期货具有持久的冲击。方差分解进一步表明标准普尔指数对香港恒生指数和我国股指期货和股指现货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间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交易5分钟数据,通过建立DCC-MGARCH模型考察我国股票指数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的动态相关性。并通过建立BEKK-MGARCH模型考察两市场波动率之间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从短期来看,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波动与现货市场波动之间存在相互溢出效应,而且会在长期产生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潇 《时代经贸》2012,(14):201-201,221
波动性是股票市场的重要特征,本文从股票的波动性出发,选取沪深300综合指数为研究对象,采用GARCH模型族对2005到2012年沪深300指数日收益率的波动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沪深300指数具有明显ARCH效应,股指收益率具有显著的“尖峰厚尾”特点,并存在波动的集群效应,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沪深300股指期货自2010年4月推出以来的日收盘价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分析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价格的领先滞后关系,结果发现: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沪深300指数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股指期货的价格引导着现货的价格,股指期货与现货指数之间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脉冲响应的结果也印证了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具有更大的冲击效应的结论。这说明股指期货的上市加强了现货市场的信息传导机制,股指期货市场的推进和健康发展有利于优化我国的资本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8.
沪深300股指期货自上市以来,期货市场的成交金额已超越了沪深股票市场,但成交量和持仓量差距较大,使得期指过度投机的言论开始蔓延,本文将针对这个问题给出答案。  相似文献   

9.
基于DCC-MVGARCH模型的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动态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厥椿 《经济研究导刊》2011,(13):75-77,289
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中国的资本市场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选取沪深300股指期货连续指数(IFLX)与沪深300指数(HS300)5分钟高频数据,构建DCC-MVGARCH模型来考察股指期货市场与证券市场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样本区间上,中国股指期货连续指数(IFLX)与对应的HS300指数收益率之间表现出一定的正动态相关性,且期现两市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除个别期间出现跳跃外,总体上稳定在0.5~0.6之间。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研究股指期货推出是否引起了我国股票市场指数结构性变化。利用Chow检验的实证方法,通过为沪深300指数、上证综合指数、深证综合指数和恒生指数构建自回归模型AR(5)和AR(10),实证检验股指期货推出前后这些指数模型的系数变化。波动性问题一直是股票市场的重要研究问题。文章将利用时间序列建模的方法,对股指期货推出前后沪深300指数、上证综合指数、深证综合指数和恒生指数的波动率变化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检验股指期货推出是否能够降低市场的波动水平。  相似文献   

11.
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矛盾,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其界限是市场失灵的边界,超出这一边界就是"抑制".我们要辨证地看待我国政策市中的政府干预与抑制.通过分析,当前中国的股市需要救市,而在政府众多的措施中平准基金是短期最有效的.从长期来看,构建一个高效、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运行完全的资本市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做起,才是保证我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12.
中国股票市场交易型的价格操纵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交易型价格操纵问题。我们推广了Mei、Wu和Zhou(2005)的模型,研究在市场不允许卖空的条件下,交易型价格操纵发生的条件。我们的主要结果有:(1)非充分理性投资者的存在和有限套利的制约是交易型价格操纵获利的重要原因,投机者套利能力越弱,操纵者的价格操纵越容易获利;(2)当市场中投机者的总禀赋大于0时,即使不允许卖空,价格操纵者依然可以操纵价格来获得利润;(3)如果市场监管者无法杜绝操纵者通过对敲等手段来拉抬股价,则在市场中引入卖空机制反而可以减小股价对基本面的偏离程度,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操纵者操纵股价的空间;(4)在股价被操纵的过程中,存在一个建仓期和抛盘期;操纵期内换手率更高、股价波动更大;在建仓期,回报率与换手率,换手率与回报波动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5)我们利用中国股市的数据检验了我们的结论,发现理论结果和实证数据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取2001年~2009年期间中国股市市场和国际股票市场7个主要股指的每日收盘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分别对国际主要股指与我国上证综合指数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各国股票市场收益率之间的存在相关性;英美股市对亚洲各股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在亚洲股市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陈婧  徐宏峰 《经济问题》2008,342(2):94-96
主要运用套利定价理论和建立因素模型研究我国股票回报率及相关因素,为股市的分析提供一个新的工具.通过验证发现:股票价格、市盈率、成交量、流通市值分别在检验的总时间段内不同时期表现出了对股票回报率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股票市场的客观现实和投资者的主观动机两方面出发分析了投机盛行的原因,认为投资者自然有投机的倾向,但股市的客观状况及由此而引起的一连串后果才是股市投机的真正根源,从而提出了为减少股市投机成分、促进股市成熟应采取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了十年的风雨岁月,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至2000年底,我国股票总市值已超过4.6万亿元,开户投资者已突破5600万户,在沪深两地上市的公司达到1063家,拥有98家证券公司、2600多家证券营业部,证券市场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国外有媒体曾评价道,中国股市10年的发展之路相当于外国股市百年的历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加入WTO步伐的加快,新千年我国证券市场将呈现如如下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7.
公司控制权市场与证券市场效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证券市场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核心地位的日益凸显,以及我国股市中诸多不规范问题的暴露,理论界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和探讨.许多学者从"有效市场假说"出发,运用实证方法检验我国股票市场的效率,得出"弱态有效"的结论.本文从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出发,强调探讨我国股票市场效率的基本学术范畴,不是"有效市场假说",而是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在我国制度变迁的大背景下,公司控制权市场作为证券市场重要的功能模块,其发展规范程度从根本上决定了证券市场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中国股票市场的渐进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96,自引:0,他引:96  
本文研究了中国股市是否弱式有效。不同于传统的检验方法 ,本文的实证分析运用了特别适合于转轨经济体中新兴股市的渐进有效性检验 ,该方法采用时变系数的AR( 2 )自回归模型 ,同时考虑到“波动集群”的异方差影响 ,更能清晰地反映出市场有效性的动态演进过程。加之分年度检验的结果 ,我们有把握认定中国股市从 1 997年开始呈现弱式有效。  相似文献   

19.
股指期货的推出是我国资本市场壮大发展的推动力,也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场革命。它的推出对股票市场投资主体的投资理念、投资结构、投资策略和投资行为等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研究这些影响对于投资者在新环境下转变投资理念、投资策略等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于2004年的中国股市来说,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估值之争。 是的,假如高估派占了上风,那么1300点很可能是市场再次下跌的一个起点,千点 论就有可能真正再降临于市。而如果低估派的观点也即“中国标尺”为市场或管理层所 接受,那么目前的市场点位区域就应该是中国股市长期的大底,随着其后迎来的大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