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周经  戴翔  刘梦 《财经研究》2018,(5):83-96
当前,全球贸易增速出现了大幅下降,这难以简单地从危机冲击及其后续影响层面进行解读.实际上,贸易的基础是分工,看待当前全球贸易失速现象理应深入到国际分工层面.鉴于此,文章构建理论模型以刻画上述现象及其成因,研究发现:(1)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的阶段性变化对贸易增速具有深刻影响,当分工深化到一定程度后,贸易规模扩大的"基数效应"和分工深化的"边际效应"会导致贸易增速下降;(2)对单个国家来说,价值链攀升也会影响贸易增速.进一步地,利用跨国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表明:(1)在有效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条件下,全球价值链分工深化的程度对贸易增速呈倒"U"形的非线性影响;(2)价值链攀升对单个经济体的贸易增速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由此可知,在当前全球经济处于深度调整的特殊时期,价值链分工深化趋势减缓乃至"停滞",是导致当前全球贸易失速的根本原因之一;而中国的外贸失速除了受到上述因素影响外,还与自身的价值链升级有关.因此,面临全球贸易增速下降的压力,中国外贸发展亟待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稳定"全球贸易增长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全球贸易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增长低迷期,出现了国际贸易增速低于经济增长的局面.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也造成了中国外贸增速持续下滑且低于GDP增速的局面.我国战略性计划"一带一路"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外贸困境,给中国的外贸增长带来了一线生机.分析在世界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中,我国应如何把握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外贸回稳,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徐清军 《现代财经》2000,20(10):17-21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持续发展,我国客观上已迈入经济大国,同时也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大国经济与对外贸易二者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我国未来实施比较优势战略与外贸发展有很多不适应性。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源泉在于国内需求;在贸易发展层面上,应转变当前的发展战略,实施竞争优势战略。  相似文献   

4.
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巨大拉动作用,对外贸易额占GDP比重即外贸依存度也快速提高.一国外贸依存度的高低取决于该国经济总量、进出口总量的大小,还与该国的GDP构成、贸易商品结构、战略资源安全、贸易地理方向等因素相关.文章就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现状,对其结构性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过渡期"后,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显著增强的新形势下,由于我国外贸发展现存的缺陷等原因,我们需要创新外贸战略,建立出口促进和产业保护的新型长效机制,使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优势基础从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转到科技、品牌、企业素质和国际规则构建等综合经济优势上来,提高我国国际分工的位次,向贸易强国跨越。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我国外贸增速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拐点,但外贸竞争力尚未出现明显减弱趋势。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外贸发展将继续面临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外部需求不振、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等挑战。在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已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我国应深刻认识到"新常态"下外贸的作用,并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现实,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的全球化水平,实现对外贸易的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伴随着以知识经济和技术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际贸易对每个国家经济的引擎作用不可同日而语,国际市场竞争变得愈加激烈,其形式、内容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长期指导我国外贸战略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已不再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我国应逐步淡出比较优势战略,而选择以竞争优势为主导的贸易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观点     
《新经济》2012,(16):8
商务部:外贸完成10%全年目标很困难"今年完成全年增速10%左右的目标确实很困难。"在商务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表态,2012年我国外贸形势严峻,其中外需不振成为主要因素。不过,在保持国际市场份额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变、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外贸增长"可圈可点"。其中,我国同东盟的双边贸易近20年来年均增速达20%,连续第三年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一直实行的是“比较优势战略”,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并呈现出陷入“比较优势陷阱”的迹象.比较优势战略在我国外贸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不适性.而战略性贸易政策自产生以来,因其在理论上以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为假设前提,比较符合当今实际,较好地解释了当前的发达国家之间尤其在产业间的主流贸易现象,它在实践上推动了一些发达国家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因而倍受学界和政界的追捧.因此,在我国外贸的转型升级中,不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有选择性地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以推动我国比较优势的动态升级.本文在理论上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本框架及其扩展进行了综述,在实践上以美国为例分析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案例,并对战略性贸易政策进行了积极评价,最后指出我国外贸转型中的战略性贸易政策路径选择:以比较优势战略为主,以战略性贸易政策为辅,关键在技术创新,重点在产业创新.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近两年来我国外贸增速明显下降,外贸发展亟需转型,已经成为共识。但在向什么方向转型、如何转型问题上,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际部门,认识上并不一致。一些颇具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中国外贸转型发展,就是要逐步降低加工贸易比重,提高一般贸易比重;要沿着"微笑曲线"从低端向产业链高端全面升级;要从依托劳动密集型产业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向依托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内的高科技产业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转变。从长远发展思路来看,这些看法无疑是有道理的,但中国外贸转型发展不能"急于求成",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从贸易方式来看,绝不是"薄"加工贸易而"厚"一般贸易;二是从价值链升级角度来看,也不是简单放弃"低端"而向所谓"微笑曲线"两侧高端全面升级;三是从产业角度来看,更不是放弃低端产业转向高端产业的"转产"。中国外贸转型发展,需要耐心和毅力,必须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