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行卡作为传统金融业务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的产物,是集存款、消费、结算、信贷、理财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支付工具。与其他支付手段相比,银行卡支付具有方便、快捷、安全、卫生等优势。并且,银行卡支付方式的推广,也有利于改变当前以现金结算方式为主的支付环境,从而减少反洗钱工作开展的难度。但是我们在看到银行卡业务发展优势的同时,更应关注银行卡在洗钱方面存在的风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堵塞洗钱漏洞。  相似文献   

2.
李洪涛 《时代金融》2012,(27):137+140
银行卡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支付工具,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已经深入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促进了居民消费观念和支付方式的不断变革。"十一五"期间,在人民银行的领导下,银行卡联网通用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银行卡成为社会大众使用的最广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随着联网通用的不断深化和国内银行卡受理环境的不断改善,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用卡需求和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滞后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如何依托银行卡联网通用进一步促进银行卡产业创新发展,尽快实现联网通用的目标,已经成为束缚金融创新与发展的"瓶颈"之一。  相似文献   

3.
李洪涛 《云南金融》2012,(9X):137-137
银行卡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支付工具,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已经深入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促进了居民消费观念和支付方式的不断变革。"十一五"期间,在人民银行的领导下,银行卡联网通用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银行卡成为社会大众使用的最广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随着联网通用的不断深化和国内银行卡受理环境的不断改善,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用卡需求和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滞后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如何依托银行卡联网通用进一步促进银行卡产业创新发展,尽快实现联网通用的目标,已经成为束缚金融创新与发展的"瓶颈"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面临四大问题:拓展受理市场难度大、社会信用体系缺失、专业化服务机构未完全市场化以及功能单一、服务落后。本文认为,可以通过信用体系建设创新、风险管理手段创新、新兴支付渠道创新、差异化创新、专业化机构创新以及客户动态管理创新等创新方式来推动银行卡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银行卡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和小额消费信贷工具,成为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促进消费产生了积极作用。本文首先理论分析了银行卡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作用机制,然后基于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特征与银行卡支付、信用卡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参考主流消费行为理论假设,探索建立了包含银行卡支付方式、社会保障发展水平、消费者预期等因素在内的城镇居民消费行为模型,并通过对近十年城镇居民样本数据进行模型估计,量化研究了银行卡作为支付工具和消费信贷工具,对居民消费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6.
银行卡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和小额消费信贷工具,成为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促进消费产生了积极作用。本文首先理论分析了银行卡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作用机制,然后基于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特征与银行卡支付、信用卡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参考主流消费行为理论假设,探索建立了包含银行卡支付方式、社会保障发展水平、消费者预期等因素在内的城镇居民消费行为模型,并通过对近十年城镇居民样本数据进行模型估计,量化研究了银行卡作为支付工具和消费信贷工具,对居民消费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7.
董少广 《金融博览》2014,(17):56-5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演进和渗透,面对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以及移动支付的接入方式,在客户体验与服务创新上,传统银行卡支付存在四大短板. 短板一:随着网上支付安全性和便利性的有效提高和验证,第三方支付平台客户黏性得到进一步增强.但不少银行尚未建立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银行卡支付已显示出一定缺陷,在电子商务中明显处于弱势. 短板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相比,银行并不缺客户资源,但却缺少可以用来锁定客户的社交化工具.由于传统银行卡存在限制多、价格贵、保障少等问题,消费者虽然拥有不止一家的银行卡,但在信用卡商城网购的机会并不多,增值化等优势强烈冲击着银行卡的支付业务.  相似文献   

8.
手机支付主要是指手机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即借助手机、通过无线方式所进行的缴费、购物、银行转账等商业交易活动。手机支付是支付领域的又一种新型的结算方式,常见的业务包括手机话费查询和缴纳、银行卡余额查询、银行卡账户信息变动通知、公用事业费缴纳、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金融》2008,(5):F0002-F0002
银行卡的支付结算 支付结算功能是银行卡的关键用途和实质内容。由于银行卡的国际规范性,其支付方式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0.
《云南金融》2013,(9):68-68
随着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环境的改善,刷卡支付逐渐成为农村群众熟悉和喜爱的支付方式,银联卡在服务“三农”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国银联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跨行交易创新高,交易金额同比增长超过10倍。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是继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后,中国银联按照人民银行的部署,联合相关机构优化农村支付环境的又一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个人最重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银行卡由磁条卡向IC卡迁移,标志着个人支付将全面进入"智能支付"时代,对银行卡产业乃至与之关联的支付、金融、信息等产业都将产生重大影响。IC卡所特有的安全、时尚、便捷和多功能应用等特点,是银行卡产品创新的重要基础,关系到电子支付产业的发展方向。大力推进PBOC标准金融IC卡,是提升银联卡服务品质的客观要求,是我国银行卡产业技术升级的必然选择,是符合国际银行卡产业发展潮流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智慧支付、场景支付依托移动互联网和数字化支付的发展,逐渐成为支付服务的升级形式,有效扩展了支付服务的商业价值。在这一波智慧支付和场景支付的浪潮中,非银银行卡收单机构(本文提及的银行卡收单机构均指非银行的银行卡收单机构)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正在大力转型创新,以期迎头赶上。  相似文献   

13.
支付是最广泛、最基本的金融活动,支付创新影响着金融发展的走向,也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支付产品是支付服务机构进入新领域、新区域的先导产品。银行卡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支付领域的最佳载体,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等时下热点支付创新都属于"卡基支付"创新的范畴,银行卡支付创新本质是电子支付指令发起、传输、验证、执行四个环节的创新组合。  相似文献   

14.
银行卡作为近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密切,已经成为个人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支付工具.随着银行卡使用市场的不断扩大,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方式实施银行卡诈骗,给广大持卡人造成了极大危害.本文通过对银行卡诈骗的种类、特征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给广大持卡人及相关机构以警示,加强防范,共同促进银行卡事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支付清算系统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也是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的支撑条件。银行卡的产生和发展是支付系统最为显著的进步,特别是近几年来,银行卡的接受程度迅速上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与商户通过银行卡进行支付,但受传统消费观念、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银行卡产业发展不均衡。欠发达地区兼有边远地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特色,存在着交通不方便、通信不发达、信息不畅通等问题,制约着银行卡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2014年,在互联网金融大潮下,我国银行卡市场经历了创新发展的一年,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业务创新硕果累累。与此同时,银行卡市场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依然不容忽视,银行卡支付服务行业的转型与变革任重道远。新形势下,有关各方要继续立足拉动消费,加快业务创新和转型发展,共同提升银行卡支付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深入发展,在线结账和在线采购使得对电子支付的需求大大增加。只有实现了网上支付,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交易。电子商务网上支付手段有很多种,如银行卡、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等。但应用最为广泛、技术最为成熟、潜在消费人群最多的是银行卡网上支付方式。在美国,98%以上的网上支付是通过银行卡完成的;在我国,几乎所有的在线支付都是通过银行卡完成。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和金融创新使得大众的消费支付观念转变,银行卡逐渐成为结算的主要方式,这对于公立医院的财会工作既带来了便捷也带来了风险,及时出台应对银行卡结算方式对策至关重要。本文从银行卡结算方式对公立医院财会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以及应对对策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够对公立医院的财会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层出不穷的社会经济活动方式使社会公众不断产生新的支付结算需求,这些需求是推动支付创新的直接动力。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卡产品基本不能实现功能的融合,能否借助电子银行将各种银行卡进行融合以方便用户的管理呢?商业银行如何利用专业优势,把刚下支付与网上支付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0.
银行卡支付创新依靠更少的基础设施投入获得更加广泛、良好的服务效果,对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又赋予了银行卡支付网络新特性,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上必须适应新的要求,突出产品便捷性、服务综合性和系统安全性,从而保障银行卡支付业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