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大资管时代的来临造成信托行业的竞争不断加剧;互联网金融快速崛起,削弱了信托行业高收益的优势,持续走低的收益率使信托业的盈利空间不断下降,信托行业的发展进入瓶颈期,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出路。供给侧改革的提出对信托业乃至整个金融行业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十三五规划下的信托公司必须落实供给侧改革要求,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以创新理念贯穿信托发展全局,积极实施"互联网+"战略,发力资产证券化、家族信托、财富管理、土地信托、绿色产业和健康产业等新兴领域,布局互联网金融业务,拓展海外业务,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现信托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对于金融与经济关系的深刻阐述,为各金融行业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行动纲领。信托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行业优势,顺应市场变化和政策要求,发掘新的业务模式,实现转型,已成为整个信托业面临的首要任务。本文以资管新规发布作为资管行业新时代的开端,对信托行业的发展进行了重新思考,着重从新时代新变化、信托业务转型的必要性和潜在限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投资基金信托与新形势下我国信托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馨  李海燕 《金融论坛》2002,7(11):20-23
<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出台为我国信托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经历多次整顿的信托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而大量的储蓄存款、公益基金为信托投资机构开展基金信托业务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本文从国外信托业的发展趋势和我国信托业面临的实际情况出发,认为我国信托投资机构全面开展资金信托、动产及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部分投资银行业务等各项信托业务的时机尚未成熟,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充分论述了我国信托业应以投资基金信托业务作为重新启动的战略突破口,提出我国信托投资机构当前应重点开展产业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和公益基金管理等三项投资基金信托业务.  相似文献   

4.
《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出台为我国信托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经历了多次整顿的信托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而大量的储蓄存款、公益基金为信托投资机构开展基金信托业务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本文从国外信托业的发展趋势和我国信托业面临的实际情况出发,认为我国信托投资机构全面开展资金信托、动产及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部分投资银行业务等各项信托业务的时机尚未成熟,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充分论述了我国信托业应以投资基金信托业务作为重新启动的战略突破口,提出我国信托投资机构当前应重点开展产业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和公益基金管理等三项投资基金信托业务。  相似文献   

5.
我国信托业现阶段发展迅速,规模庞大,产品种类丰富,但同时2014年是信托兑付的高峰期,信托行业面临着不可避免的刚性兑付风险。市场应如何预防或解决刚性兑付的问题,全面净值管理能力的提升、业务模式的转型与创新、投资者教育、监管者的引导等是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美国个人信托业务的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托业发达的美国,信托业以办理个人的信托业务为主.在我国信托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探究美国的个人信托业务发达的原因可以为我国的信托业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车仁才 《中国金融》1991,(11):40-40,13
我国的信托业务自1980年正式开办以来,在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从我国信托业的几次治理整顿,也使我们看到,信托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回顾和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探索我国信托业的改革发展途径,我认为应注意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信托业加速抓住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的机遇,着力将数字化发展作为转型升级的新动能。2023年3月,银保监会正式发布《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以下通称“信托业务新分类”),为信托行业的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而打造具有数字化核心竞争力的信托新商业模式成为信托业转型创新、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信托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托业业务定位不明确.我国信托业在金融业中的地位、功能、范围均始终缺乏科学、合理的界定.这导致了其业务经营缺乏稳定性与连续性,虽有信托之名,却无信托之实.我国信托业是作为融资手段被恢复的,当时,信托机构的功能是"受人之托,代人招财",而非"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信托业虽冠以"信托"之名,但实际上走的是一条混业经营之路,即表面上全能的"金融百货公司",这与恢复我国信托业的初衷是相悖的.信托业定位不明,将不利于我国信托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邱峰 《新金融》2014,(12):34-38
基于诸多现实根源,家族信托应运而生,借此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国内众多机构陆续启动,并大力拓展家族信托业务。家族信托无疑将使信托业回归投资事务管理工具的本质,并有望成为信托业转型支点。作为舶来品的家族信托在国内迎来发展蓝海的同时,虽然前景可期,但仍面临"信托登记生效主义"、税收制度不健全、业务管理经验不足等多重障碍,其大规模推广的时机并不成熟。我国家族信托的发展可谓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信托业进行的三年多的清理整顿,目前已基本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出台,更为信托业的发展提出了制度保证。本文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托业务品种,对推进我国信托业的业务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杨祥 《银行家》2020,(4):107-110
保险金信托是近年来国内热门的话题。随着财富的积累及日益迫切的传承需求,越来越多的国民开始了解并运用信托工具。保险金信托因融合了信托与保险的各自优势,格外引人注目。在信托业转型背景下,信托公司也有推出保险金信托业务的强烈动机。保险金信托因其管理难度低、可以迅速起量、有效黏住客户等突出优势,是帮助信托公司转型的不错选择。不过,作为创新型业务,保险金信托在我国没有现成经验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刘佳 《金融博览》2021,(8):53-55
3月初,中国信托业协会披露了2020年第四季度末我国信托业主要业务数据.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第四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达20.49万亿元(见图1). 虽然,从数字上看,2020年信托资产规模依然延续了自2017年第四季度以来缓慢连续下降的态势,但在严监管环境下,信托公司主动转型求变,制度定位日益明晰,业务结构逐渐改善,主动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基于信任、忠于托付"的信托文化更加深刻地内嵌到信托公司的经营理念和业务转型过程之中,一个更加健康的信托市场正呼之欲出.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信托产品前需谨慎遵循"章法",在深入认知信托、了解信托的基础上,运用信托的制度机制服务于个人和家庭的投资理财与事务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14.
我国金融信托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79年恢复金融信托业务以来,我国金融信托业经历了五次大的治理整顿。随着“一法两规”的颁布实施和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成立,金融信托业目前正处于一个相对较好的发展时期。从行业发展的实践与规律来看,为避免金融信托业重复走入“发展——整顿——再发展——再整顿”的怪圈,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之观念。实现金融信托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认识并发挥行业的独特比较优势,确立科学的市场功能定位,创造适应经济发展的信托市场与有效的信托产品供给,以及建立完善的分层次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国信托业发展迅猛。但随着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信托行业竞争压力增大,监管新政频繁出台,也使信托业务不确定性增加。在此背景下,信托公司战略转型已然成为大势所趋。信托公司在进行战略转型时必须适应社会融资结构演进趋势、市场变化、信托公司自身竞争优势以及监管环境的特点。信托业务转型是信托公司战略转型的核心。信托行业转型要有有效的路径,即建立转型所需的相关关键能力,分别是适变应变与创新能力、专业化能力、营销能力、人才管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品牌管理能力。本文详细论述了信托行业的现状、未来发展的转型策略以及相关能力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信托业2014年4月23日公布数据,截至2014年1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11.73万亿元,比年初增长0.82万亿元,增幅7.52%,预计2014年信托业全行业管理的资产规模将会达到12.50万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我国信托业的快速发展是我国利率管制造成的。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信托业的业务空间将受到挤压,甚至有的业务模式会消失,信托业必须选择转型发展,如何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保持我国信托业的良好发展势头是本文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信托业历经坎坷,曲折发展,但由于其市场定位不清晰,时至今日,信托业及面临严峻的生存与环境。信托业应从实际出发,在资产信托业务,证券信托业务,实业投资和投资基金等方面努力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我国信托业自"一法两规"颁布实施以来,在自身产品设计、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信息披露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功能定位、盈利模式、公司治理等方面仍存在相当大的问题.为促进中国信托业的健康发展,应加强中国信托业、信托公司功能定位的理论研究,加强中国信托业基础性的制度建设,建立信托资金(财产)的强制托管制度,实行基于声誉管理的信托公司异地业务资格管理制度,建立信托产品的场外交易市场,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实行信托财产的账户管理制度,发展产业投资信托和创业投资信托制度,探索分业监管下的中国信托业功能监管.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经济金融环境下,我国信托业出现了二种发展趋势,即信托公司的边缘化趋势和其他金融机构争抢信托业务的趋势。根据金融混业经营的大趋势和我国国情,我国应逐步对外开放信托业,减少国内信托公司的数量,实行统一的游戏规则和监管制度,适度发展其他金融机构经营信托产品。  相似文献   

20.
陈琼 《银行家》2008,(5):80-82
随着我国信托业第五次清理整顿的结束和信托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我国的信托业逐步步入回归信托主业的阶段,但由于对信托的定位不清晰,对信托业务的认识参差不齐以及各项配套制度的缺乏,我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较为曲折,部分信托公司风险不断显现,信托监管也主要忙于处理各种风险案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