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搜索引擎、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及数据挖掘为代表的互联网现代信息科技高速发展,新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以“非抵押、低成本、便捷”信贷模式实现了金融末端普惠,通过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业务,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加强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对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持续发展有重要理论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现代金融发展现状及互联网相关文献回顾,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态势和发展问题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移动支付、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等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P2P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运行模式风起云涌,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通过梳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产生的冲击,进而探讨银行业的应对策略,希望借此产生一些有益的思索。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娅娜 《新疆金融》2013,(11):58-73
<正>伴随移动支付、社交网络、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消费方式的改变以及现代金融理念的革新,互联网与金融业的相互融合和渗透日益深化。作为一项金融创新,以第三方支付、P2P网络信贷、众筹融资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从诞生到呈业态发展,对传统金融模式、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拟从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发展情况人手,分析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影响及相关对策。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和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和搜索引擎等新一代高新技术,率先在支付服务、网络信贷领域赢得创新亮点的互联网金融得到了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个金融体系资源配置的变化,对传统金融行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产生了直接冲击。本文在对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归纳了互联网金融的典型模式及其优势,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冲击和影响,最后探讨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金融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近年来网络支付及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创新性行业代表机构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受到了各方高度关注,尤其网络支付、互联网理财产品销售、P2P网络借贷、网络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业务正在如火如荼的"跑马圈地"。在众多互联网金融业态中,以支付账户为载体的网络支付业务是基础与根本。本文以现阶段市场上已经非常普遍的支付账户这一新型的支付结算工具为题,从支付账户的产生、发展、功能、应用、监管、问题、建议、趋势等方面,通俗地梳理了以非银行支付机构为主体的支付账户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6.
王长松 《青海金融》2013,(12):36-38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将对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本文从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并提出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逐步走入公众视线,对金融市场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从业务功能的角度把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分为第三方支付、网络融资、网络理财和服务平台四类,并作了具体分析,以期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有一个基础、全面的认识,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近两年,伴随移动支付、社交网络、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与金融业的相互融合和渗透日益深化。以第三方支付、P2P网络信贷、众筹融资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从诞生到呈业态发展,对传统金融模式、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为金融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创新空间。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什么是互联网金融呢?互联网金融在理论界还没有形成一种能够被广泛接受的权威概念。目前市场上的网络金融形态划分为互联  相似文献   

9.
李娜  张璐 《时代金融》2014,(9Z):37-37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逐步走入公众视线,对金融市场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从业务功能的角度把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分为第三方支付、网络融资、网络理财和服务平台四类,并作了具体分析,以期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有一个基础、全面的认识,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资金融通、投资理财、网络金融产品销售和支付结算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得到了飞速发展,弥补了传统银行融资渠道的不足,迎合了互联网时代个人投资者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要求。但是,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监管缺位,网络金融虚拟化、网络支付快速化等带来的风险日益显现,给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此,对于如何规范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以及如何加强监管和服务等问题,笔者进行了一些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金融     
《黑龙江金融》2014,(1):77-77
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于云计算、大数据、电商平台和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而产生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具有融资、支付和交易中介等功能,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不仅是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它融入了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思想。目前,互联网金融主要有第三方支付、网络小额信贷、互联网金融渠道、P2P网络信贷、互联网金融门  相似文献   

12.
当前,伴随着移动支付、社交网络等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由此形成了一种新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对传统的财经金融行业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由此,本文对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翟玲娟 《时代金融》2014,(8X):45-46
<正>近两年,伴随移动支付、社交网络、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与金融业的相互融合和渗透日益深化。以第三方支付、P2P网络信贷、众筹融资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从诞生到呈业态发展,对传统金融模式、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为金融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创新空间。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什么是互联网金融呢?互联网金融在理论界还没有形成一种能够被广泛接受的权威概念。目前市场上的网络金融形态划分为互联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金融机构网络信息化的不断提高,产生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技术相结合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即"互联网金融"。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正以极快的速度发展,为我们创造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让我们面临不可避免的挑战。本文对互联网金融的模式进行探讨,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以期待为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方式和金融理念发生了质的飞跃,由此形成了一种新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对社会、个人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基本信息着手,浅析互联网金融的国内外现状。  相似文献   

16.
张艳  付娆 《金融电子化》2014,(12):84-84
正11月26日,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举办的中国支付清算与互联网金融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主题为"支付变革与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会长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郑万春致辞。潘功胜指出,近年来以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和网络金融产品销售等为代表的新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这与金融管理部门科学开放的包容态度是分不开的。在鼓励创新发展的同时,规范监管,保证互联网金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它是以云计算、移动支付、社交网络以及大数据等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伴随着大众消费的需求和现代金融模式的革新而产生的。主要包括有第三方支付,理财产品销售,网上融资,金融机构创新四种方式。本文将会对此四种方式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金融依托网络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了资金融通、支付、授信等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颠覆和重构了传统金融体系和商业模式,相对于传统金融,其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发展快等优势,对现有金融格局产生了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科技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互联网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和信息数据优势大举进军金融领域,不仅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形成直接的冲击,也将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商业银行视角,首先回顾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历程,重点分析网络支付、网络借贷、金融搜索等新型互联网金融运作模式的特征;接着比较互联网企业与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揭示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优势与短板;最后指出商业银行要通过寻求合作共赢、重视客户体验、发掘培养人才、提升科技水平等方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技术被应用到了各个行业,金融业作为我国经济的前言行业,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加大,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企业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下面我们就针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深入的阐述一下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方面的特征。然后对互联网金融模式更好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