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嵩 《时代金融》2013,(17):44-45
在市场交易中,证券融资融券交易依然存在着不可估量的风险,对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以及投资者都带来了无法预算的损失,因此,如何控制证券融资融券交易风险,是保证证券融资融券正常交易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融资融券业务为证券公司开拓新盈利模式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风险,文章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在确立证券公司融资融券的风险管理目标的前提下,识别融资融券业务所面临的风险,分别基于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内部控制两个角度提出风险应对策略,最后阐述风险结果处理流程即风险监督和报告.  相似文献   

3.
《中国证券期货》2010,(2):45-46
一、什么投资者可以参与融资融券交易 根据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融资融券试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规定,投资者参与融资融券交易前,证券公司应当了解该投资者的身份、财产与收入状况、证券投资经验和风险偏好等内容。对于不满足证券公司征信要求、在该公司从事证券交易不足半年、交易结算资金未纳入第三方存管、证券投资经验不足、缺乏风险承担能力或者有重大违约记录的投资者,以及证券公司的股东、关联人,证券公司不得向其融资、融券。  相似文献   

4.
由于融资融券具有杠杆性和做空机制等特点,我国证券公司在享有这一新利润增长点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大风险。本文在对行业内具有代表性的 G证券公司进行实证研究,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法计算浦发银行 A股的 VaR和 L_VaR,并确定其折算率和保证金比例的理论值,最后与 G证券公司实务中设定的指标进行对比后发现均远大于理论值。得出的结论是,目前我国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证券公司虽然能够有效控制融资融券业务的主要风险,但数量性风险管理指标的设定过于保守且缺乏灵活性,限制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利润空间。因此,权衡风险和收益,灵活制定风险管理指标是保证我国融资融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由于融资融券具有杠杆性和做空机制等特点,我国证券公司在享有这一新利润增长点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大风险。本文在对行业内具有代表性的G证券公司进行实证研究,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法计算浦发银行A股的Va R和L_Va R,并确定其折算率和保证金比例的理论值,最后与G证券公司实务中设定的指标进行对比后发现均远大于理论值。得出的结论是,目前我国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证券公司虽然能够有效控制融资融券业务的主要风险,但数量性风险管理指标的设定过于保守且缺乏灵活性,限制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利润空间。因此,权衡风险和收益,灵活制定风险管理指标是保证我国融资融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证券融资融券交易"又称"证券信用交易",包括券商对投资者的融资、融券和金融机构对券商的融资、融券四种。市场通常说的"融资融券",是指券商为投资者提供融资和融券交易。融资是借钱买证券,证券公司借款给客户购买证券,客户到期偿还本息,  相似文献   

7.
一、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主要风险及控制措施总结国外证券市场实施证券信用交易的经验与教训,证券公司开展证券信用交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1·业务规模失控风险证券信用交易具有放大证券交易量的效应。证券公司为投资者提供融资融券服务,不仅能获得资金或证券的融通费用,而且可以收取不菲的交易佣金收入。融资融券服务交易将成为证券公司招徕客户的重要竞争手段。证券公司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将尽可能的做大业务规模。在证券信用交易中,证券公司是资金或证券的提供方,信用交易客户数量越多,业务规模越大,证券公司承担的客户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8.
融资融券业务因为杠杆机制和卖空机制,对证券市场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其在提高市场流动性的同时也增加了证券市场的风险。投资者作为融资融券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风险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提出了投资者参与融资融券所面临的风险,然后针对融资融券中投资者的风险控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对当前融资融券市场中的业务风险控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发展融资融券业务是证券公司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本文在分析融资融券市场效应和我国融资融券现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融资融券对证券公司业务结构的影响,并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融资融券业务为证券信用交易开启了一种全新模式,近几年,融资融券交易规模就得到了飞速发展.对证券公司而言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不仅有效改善了收入结构,通过融资融券业务的竞争各个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还面临新一轮的洗牌,为各个公司提供了全新的竞争机会.同时,通过转融通业务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得以更加紧密联系.本文在分析融资融券业务积极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面临的业务规模、流动性、客户违约、平仓纠纷、市场变化、经营管理及操作等多方面风险,并针对性地提出客户准入、资金规模控制、抵押资产定价、强化动态管理与风险预警系统、完善相关配套交易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及监管体系等方面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们判断,2010年股票指数是2800~4500点之间宽幅剧烈震荡 2010年,资本市场上议论和关注度比较高的是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这两个新产品能否推出。融资融券若能推出将对明年市场化的走势有很大的影响。然而,困惑监管层的是:融资融券何时推出?是融资先行还是融券先行?能否借钱来融资融券?融资融券的推出对证券公司和普通投资者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融资融券交易是成熟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存在,虽然名称可能有差异,但原理和操作思路却相近.市场通常说的"融资融券",是指证券公司或专门的信用机构为投资者提供融资和融券交易.虽然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时间较短,自2006年6月底,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融资融券试点管理办法>经过了两年多的时间,陆续出台<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系列关于融资融券交易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后,证监会于2008年底10月底宣布启动融资融券试点,因此成熟证券市场的经验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融资融券业务开展后,将成为证券公司的一项主要业务。加强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控制,对于证券市场乃至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与健康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陈峥嵘  朱蕾 《银行家》2012,(9):72-75
正证券金融公司源于信用交易制度,通常是为协调本国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而设立,专门从事证券融通和转融通业务,具有专营性、较强垄断性和中介服务性。它主要吸收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基金公司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和证券,并向证券公司或投资者借出融资融券所需的资金和证券。证券金融公司是融资融券集中授信制度最显著的特征,主要存在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等新兴证券市场,它的成立为证券公司和投资者提供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证券期货》2010,(2):44-44
关注融资融券的投资者可能会注意到,在进行融资融券交易前,需要向证券公司申请开立“信用证券账户”。信用证券账户究竟有什么功能?为什么投资者不能使用原有普通证券账户进行融资融券交易?既然信用证券账户是证券公司为投资者开立的,为什么又强调要“按照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规定”?本文将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融资融券业务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相继出台,我国资本市场融资融券的基本业务模式已现雏形,各主要证券公司针对融资融券业务正式推出的准备工作亦基本就绪。根据相关制度的要求,在融资融券业务试点期间,证券公司可供融出的资券为自有资金和证券。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深入发展,未来融资融券业务将作为一项资本市场的常规业务,而在业务发展中.证券公司的自有资金和证券是无法满足业务拓展需要的,融资融券的资券来源将成为该业务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融资融券业务为证券信用交易开启了一种全新模式,其交易规模就得到了飞速发展,但融资融券业务的类信贷化,又为证券市场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信用风险.本文在分析融资融券业务积极作用的基础上,就融资融券业务的体制风险、证券公司风险和投资者风险作出了分析,并从利用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视角上,从风险防控、客户身份识别、关联信息查询和提高整体失信成本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推出后的投资者结构、市场运行以及国际市场对比等角度出发,研究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双向交易机制和杠杆作用对我国股票市场产生的影响。目前由于机构投资者的缺位、制度的不完善,可能会产生短期的风险加剧效应,因此需要监管当局完善交易机制、鼓励以风险管理的套期保值交易,进一步引入机构投资者,推动资本市场对冲内在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李磊 《理财》2008,(7):79-80
融资融券是海外证券市场普遍实施的一项成熟的交易制度,是指交易者可以通过向证券公司(以抵押的形式)融得资金或者股票,对个股进行做空或者做多。实际上,融资的最大作用,是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使投资者的资金得到放大。而融券,通常是指投资者在看空个股时,可以向证券公司借出股票,在未来一段时间后,再归还给证券公司同样数量的股票,并且支付一定的费用。由于市场上股票的总量是固定的,而资金则有放大效应,因此,融资融券实际上是一个偏向利好的制度。  相似文献   

20.
融资融券业务作为证券市场一种重要的交易形式,在我国证券市场已经正式开始试点实施。结合试点证券公司在实施融资融券业务中的具体实施,分析融资融券业务中存在的风险以及产生风险的原因,并提出试点证券公司在进行融资融券业务中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