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保证经济良性运行和适当信用活动顺利实现的社会机制。它以有关的信用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信用中介机构为主体,以合法有效的信用信息为基础,以解决市场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为目的,使守信者受到鼓励,失信者付出代价,保证市场经济的公平和效率。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初期,通过各地方各部门的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此同时,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统一领导就是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统一领导问题1.…  相似文献   

2.
高茜 《征信》2021,39(5):9-12
"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应建立法律制度、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相结合的信用法治体系,优化信用服务业营商环境,完善信用信息和规则制度供给,多层次多领域打造信用价值实现场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顶层设计等,以实现我国"十四五"时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肖振宇  翁后茹  孙阳 《征信》2020,38(3):58-63
浙江义乌市打造企业、个人全覆盖的信用评价新机制,山东荣成市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社会治理体系,为县域城市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经验和路径。江苏昆山市可以从诚信建设制度化、优化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完善信用服务市场体系和健全信用联合奖惩机制等方面推进县域城市信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国家逐步加快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步伐,为实现社会各类信息,(包括经济信用信息、金融信用信息及社会信用信息的公开与共享),我国从全社会层面研究政策制度,加快各领域的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建设.尤其是在金融信用信息领域,2016年6月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人民银行双牵头的联合会议确定了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人民银行配合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征信业管理条例》继续发布了《征信机构管理办法》、《征信机构监管指引》等相关制度文件.本文将对我国当前银行业征信体系建设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信息汇聚     
国务院六大措施全面建设社会信用体系10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要求各地区要对本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信用信息进行整合,形成统一平台,实现对失信行为的协同监管,建设覆盖全国的征信系统。会议指出,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依然相当突出,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  相似文献   

6.
评论     
《中国货币市场》2012,(5):71-71
〉〉杜金富: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有关思考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杜金富撰文指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一系列安排,实现和保障社会成员诚信的目标。这些安排包括:健全信用法律和制度,制定和推广信用信息标准和信用信息主体信用代码,完善信用信息记录的数据体系,健全社会征信体系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应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下.  相似文献   

7.
林仕取 《时代金融》2023,(3):34-35+55
<正>当前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了社会公众信用意识水平提高和助力经济主体融资取得一定实效,但也存在着政府领域公共信用信息分散且标准不一、部门间信息壁垒导致统一归集共享难度大等问题。因此,本文以广东省为视角分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以及在稳经济大盘下助力实体经济融资实践。提出发挥几家抬合力、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保障机制和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等建议。近年来,国务院高度重视、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多次在各大工作会议上强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014年,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用以指导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中国的主体信用评级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使得社会信用体系尚处于不完善阶段,信用评级行业也在扭曲的状态下蹒跚前行。鉴于此,需要通过推动主体信用评级,夯实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确立信用评级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推动中国经济和金融的进一步国际化、全球化,加速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国际化进程,缓减国内外金融交易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缓减金融产品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中国经济、金融国际化的安全程度。  相似文献   

9.
蔡赛男 《征信》2011,(2):51-54
信用信息的开放与共享是征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征信机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信用信息的开放与共享,有助于矫正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重复博弈机制,提高经济效率和优化信用资源配置.目前,我国信用信息的开放与共享领域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法律法规缺失、信用信息分散、标准化建设欠缺以及监管缺位等.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有...  相似文献   

10.
杜楠  王立锋  李瀚林 《征信》2021,39(6):41-45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初期,政府运用统筹规划、信息共享和诚信教育三种赋能方式,提升了社会信用主体活力,完善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但也带来信用体系发展的不平衡性,阻碍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在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采用政府赋能模式的原因、措施和成效进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政府赋能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功能和局限.最后,...  相似文献   

11.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国家必备的经济基础设施之一,对于建设信用社会、促进经济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和执行信用信息国家标准,使得大量信用信息无法充分共享和流动,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本文在明确信用信息国家标准建设重大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纳税信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拓展与深化纳税信用的增值利用、提升服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上,还存在着信用信息不完整、信用平台共建和发挥合力欠缺等问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实现信用信息的共享、共用、共治,推进纳税信用全面融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成为必然要求。本文基于对纳税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的分析,通过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将我国纳税信用融入社会信用体系的具体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美国模式对我国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建立信用信息交流与共享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借鉴美国模式,提出加快我国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信用作为制度环境的核心构成,对企业的变革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推动的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水平。作用路径及经济后果检验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通过决策优化效应和资源虹吸效应两条路径作用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并最终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拓展性研究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在信息不对称较严重和经济地位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此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所形成的制度型信任与方言和儒家文化所形成的关系型信任在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呈现出替代效应,即制度型信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关系型信任的不足。文章揭示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形式,为我国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助力实体经济转型乃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信用信息的公开和共享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必要性出发,对建立新疆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可行性进行探讨,并从加强制度建设、发挥平台服务功能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潘功胜 《征信》2014,32(11)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涉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国征信体系的建设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需要建立一个发达的征信市场,让市场化的征信机构起主导作用.政府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应体现在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推动政务信用信息的公开尤其是负面信息的公开,推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与信用信息共享,推动信息的应用,实现联合惩戒和推动完善信用法制体系等方面.市场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应体现在发展中国征信业市场、积极利用新技术条件发展新业态征信、推动征信机构加强自身信用建设、依法推进征信市场对外开放和加强征信业监管等方面.在征信业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要高度重视信息主体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袁新峰 《征信》2013,(5):39-41
探讨政务诚信的内涵、外部性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内涵与机制,分析比较政务诚信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系,认为政务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决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的标杆。应确立诚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主导位置,建设国家政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体系,强化对政务诚信的失信惩戒。  相似文献   

18.
我国征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征信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已经形成政府部门推动建设的行业征信体系、地方联合征信体系和社会征信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征信体系格局。但征信法律体系不建全、监管主体不明确、信用信息共享难度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征信业的健康发展。当前,必须建立健全征信业监管体系;依托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推动公共联合征信体系建设;形成公共征信为主、私营征信为辅的征信体系模式;通过建立和完善各行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与机构信用代码管理系统作为中央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工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制度困境。结合基层实践,从机构信用代码推广及应用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提出现行制度条件下推进中央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路径:以“四个一核心”为建设主线和行进路线,通过“一套编码体系、两级数据库建设、三大推进步骤”的制度设计,围绕建立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推进社会统一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最终建成包括统一的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平台且高效对接社会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相似文献   

20.
王馨 《济南金融》2006,(11):35-36,39
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金融的基石。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近年来已取得较大进展,由人民银行牵头建立的全国统一的个人与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在全国银行业联网使用,信用信息体系已见雏形。但对比发达国家完善的信用体系,我国的差距还比较明显。因此,本文对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