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近年来P2P网络借贷平台出现的问题较多,带来了较为恶劣的经济影响。文章先分析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特点,然后从我国有代表性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入手,分析其风险,如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借款人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最后基于P2P借贷平台的角度提出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2.
李梦 《财会学习》2020,(1):180-181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而P2P网络借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呈现出压倒式增长的发展现状。然而涉嫌诈骗、跑路、提款难等问题平台的频频曝光也反映出P2P网络借贷模式的不足之处与发展空间。本文就我国P2P发展进行分析,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P2P网络借贷模式与发展现状,揭示出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存在和得以发展的原因以及问题平台频出现象发生的原因,并对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稳健、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江东阳 《时代金融》2014,(9Z):186-187
本文首次提出P2P网络借贷平台具有双边市场特征,并运用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范式分析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研究发现,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具有市场集中度低、无进入壁垒、无限制性定价和掠夺性定价、易与大型互联网企业发生兼并重组行为等特点,近乎完全竞争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次提出P2P网络借贷平台具有双边市场特征,并运用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范式分析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研究发现,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具有市场集中度低、无进入壁垒、无限制性定价和掠夺性定价、易与大型互联网企业发生兼并重组行为等特点,近乎完全竞争型。  相似文献   

5.
在P2P网络借贷模式下,借贷双方均可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借贷的认证、记账、清算和交割等流程。本文分析了P2P网络借贷的发展模式、主要客户对象与积极意义,从客户权益保护的角度入手,对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相关法律的制定与完善、技术手段的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网络借贷平台在国内外快速兴起,P2P借贷模式作为互联网金融一种重要的创新模式,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本文从P2P网络借贷的模式出发,分析P2P网络借贷风险,并结合国外P2P发展及监管模式,对我国如何加强P2P网络借贷监管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P2P网络借贷在国内快速发展。然而,随着P2P行业的高速发展,各类风险与问题频出。本文通过分析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管理中的常见风险,对比不同借贷平台的运营管理模式,分析各平台的运营特点,提出优化网络借贷平台运营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P2P网络借贷,是指帮助投资者与借款人实现直接借贷行为的中介服务行业。发展P2P网络借贷对缓解我国小微企业及个人融资难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自2007年“拍拍贷”网贷平台成立以来,我国网络借贷平台数量日益增长,对小额贷款领域贡献明显,但同时由于监管的缺位,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不规范操作引发的风险给整个行业发展带来一定的隐患。通过对我国现阶段P2P网贷平台运行模式、发展规模等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发现网贷平台发展良莠不齐,存在借款利率过高和监管不力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加快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加强监管、完善平台信息公布和加强平台内外部合作等规范P2P网络借贷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胡涛 《中国证券期货》2013,(2X):177-178
P2P网络借贷平台起源于欧美国家,2007年开始引入我国,是一种民间借贷新模式,其突破了传统的融资模式,借贷双方利用网络平台实现资金融通。P2P网络借贷运作模式新颖,经营模式逐渐成熟,解决社会部分人群对资金的需求,逐步得到认可。尤其是近几年发展迅猛。但是,由于P2P网络借贷平台目前尚处在我国金融监管的真空地带,平台经营者,资金借贷双方都面临着一定的潜在风险。民间P2P网络借贷平台必须纳入金融监管体系,进而采取业务流程优化、资金第三方托管、保护客户信息安全等措施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  相似文献   

10.
P2P网络借贷自2007年出现在我国开始,以其高收益、无中介、操作简便等特点迅猛发展起来。然而由于金融监管的缺失,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跑路、不能还款付息的现象屡见不鲜。虽然我国在2016年针对P2P网络借贷出台了相关的法规,但是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仍然存在诸多风险,针对P2P行业的监管仍然不完善。本文就是针对经过规范后的P2P平台面临的主要风险,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为我国P2P行业的监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从2012年开始,P2P网络借贷在我国急速发展。但由于我国在市场环境、征信体系、法律制度、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不足,P2P网络借贷在给人们带来更高收益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P2P问题平台出现并集中爆发。本文总结了我国P2P网络借贷的现状,从法律法规、征信体系、监管和风险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P2P网络借贷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以期对P2P网络借贷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拍拍贷"平台的数据,通过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探讨了P2P网络借贷的行为模式,以提高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从根本上提高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质量。本文研究发现,P2P网络借贷中参与人的出借行为具有羊群效应;出借人每次出借金额较少;出借金额与不低于该出借金额的出借人数量呈幂律分布。因此,P2P网络借贷平台应针对出借人构建出借资金监测管理机制、通过构建出借人激励机制、提高小额出借人信任度、增强大额出借人黏度,从而提升P2P网络借贷平台效率,实现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13.
王法 《时代金融》2015,(8):36-37
P2P网络借贷作为一种创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不仅为有借款需求的融资人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而且为有投资需求的投资人提供民主化的投资途径,提高了整个社会的资金利用效率。自2007我国首家P2P网络借贷平台成立以来,P2P网络借贷行业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然而,在借贷关系中却存在来自借贷平台、投资人、融资人等多方面的风险。因此,为了能够保证尚未成熟的P2P网络借贷行业稳健发展,深入剖析P2P网络借贷中存在的风险,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防范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市场的稳定有重要影响。本文从系统功能域角度,分析了引起P2P网络借贷平台借贷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因素,设计了一种基于结构方程的P2P网络平台借贷风险评估模型,利用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对P2P网络平台借贷风险进行综合评估,检验了所建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对于P2P网络平台借贷风险管控的决策制定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P2P网络借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部分,近几年在我国取得了很快的发展。本文介绍了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现状,并分别从投资者、借款者和整个金融市场三个角度认识到平台发展的巨大优势,随后分析了我国P2P网贷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分别站在投资者、借款者、平台经营者、P2P行业和政府五个角度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拍拍贷"平台的数据,通过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探讨了P2P网络借贷的行为模式,以提高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从根本上提高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质量。本文研究发现,P2P网络借贷中参与人的出借行为具有羊群效应;出借人每次出借金额较少;出借金额与不低于该出借金额的出借人数量呈幂律分布。因此,P2P网络借贷平台应针对出借人构建出借资金监测管理机制、通过构建出借人激励机制、提高小额出借人信任度、增强大额出借人黏度,从而提升P2P网络借贷平台效率,实现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17.
耿蒙 《新金融》2016,(3):49-52
P2P网络借贷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猛,但其纳税情况却不容乐观。本文就P2P网络借贷平台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平台的涉税情况展开分析,梳理P2P网络借贷税收征管现状并探讨造成目前纳税状况的原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P2P网络借贷税收进一步规范化。这对于防止相关税款流失以及促进P2P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P2P网络借贷作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的一种,为解决个人及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方便。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和个人及中小企业对贷款需求的不断增加,P2P网络借贷平台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仍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因此,作为一种新兴业务,为了P2P网络借贷平台平稳发展,保证金融行业的安全健康运行,必须明确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徐珊 《时代金融》2016,(5):162+167
当前,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和P2P自身都在积极的探索网络贷款行业的风险防范措施,但由于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迅速,其具体规范措施依然跟不上发展节奏。具体表现为监管体制落后、行业规范体制差、P2P平台内部风险控制操作混乱,如何提高投资者风险的防范力度,是P2P平台当前解决的首要问题。文章从P2P平台的多个角度探索了资金风险的控制策略,对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控制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我国P2P借贷平台的运营模式,分析了国内典型的P2P借贷平台,发现我国P2P借贷平台目前面临的挑战,从P2P平台的开放合作、监督自律和整合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