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巫山县红椿乡高炉村4社,有一片郁郁葱葱的古松林。这片古松林面积有500余亩,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其中有1万多棵树龄在200年以上的老松树。这一切的功劳都来自于他——护林员李美成。  相似文献   

2.
2003年5月的一天,正在宁波奉化的叶泰海接到来自加拿大的噩耗,母亲因病溘然去世。顿时,这个中年汉子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母亲是1998年中风的,2002年再次中风,当时已不能动弹,整天躺在床上。但叶泰海从母亲微弱的眼神里读懂了她还牵挂着生她养她的东海之滨的那片土地。  相似文献   

3.
刘芳 《走向世界》2008,(12):22-27
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有来自济南的官兵、医务工作者、志愿者、记者……记录下这一个个让我们感动的身影,那一句句朴实的话语和那一双双焦灼的眼神,危难关头,济南人民与灾区人民心手相牵,共度难关。  相似文献   

4.
《重庆经济》2007,(6):47-49
“那片土地令人魂牵梦绕,我把心交给了3000万重庆人!”昨日,在国务院三峡办,重庆直辖后的第一任市长——蒲海清一句话感动了现场所有的人。此时,他停顿了一下,眼神显得很深邃,仿佛陷入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  相似文献   

5.
“香格里拉”源于藏语词汇,是康区南路土语群方言所独有,是来自当地方言的古藏语读音,是当地人“心中的日月”,是根据藏传佛教经典中那与神共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境地“香格里拉”一词衍化而来的。香格里拉地区古称“建塘”。意为“无比殊胜”之地;香格里拉县城古城名为“尼日宗”、“独给宗”,意为“日月城”。在生活于这片土地上的虔诚的藏族人民心中,“香格里拉”是一种理想,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种超过英国蜡像的藏传佛教艺术;这是一种必须怀着极大的虔诚才能够完成的艺术,技艺和诚心两者缺一不可;这是雪域高原特有的一种瑰宝。[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范宜 《走向世界》2014,(3):70-72
“再华丽的词藻,用来形容元阳的那片土地,都显得苍白无力;再伟大的摄影师,置身于这片大地,思维都会犯困。如果你是一个驴友,不到元阳,元阳会替你感到难过;如果你是一个拍友,不到元阳,上帝会替你感到难过!”这是一位网友游览元阳梯田后发表的一段感慨。  相似文献   

8.
李厚霖 《浙江经济》2010,(16):57-57
2008年5月,我去了四川。那里刚刚经历了一场史上最惨不忍睹的灾难,所到之处,都是废墟、帐篷、哭泣的老人和孩子,还充斥着浓郁的消毒水味道。这是我从未想过也从未见过的画面,哪怕到今天,只要一想起那个场景,想起当时人们近乎绝望的眼神,都会半天缓不过来。  相似文献   

9.
公司法与近代商号的出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中国近代商号的产生有三条途径:有时它是中央政府企业私营化的结果;有时它是从家庭商号建立起来的;在较少数情况下,它来自地区合作发展的努力。本文追溯中国近代商号出现的历史,剖析了中国近代商号产生与制度环境,尤其是公司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巫山县红椿乡高炉村4社,有一片郁郁葱葱的古松林.这片古松林面积有500余亩,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其中有1万多棵树龄在200年以上的老松树.这一切的功劳都来自于他--护林员李美成.从24岁的青春小伙到64岁的老头子,他默默坚守护林工作40余年无怨无悔,像守护自己生命一样守护这些古松树.  相似文献   

11.
安塞腰鼓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但是: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声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烁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腰鼓…  相似文献   

12.
朱红利 《魅力中国》2011,(21):339-339
韩国的古书,说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来休息时,瞧见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他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那一头更棒一些呢?”农夫看了看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那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黄喜的耳朵边,悄悄的低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黄喜很奇怪,问:“你干嘛用这么小的声音说话呢?”农夫答道:“牛虽是畜类,心和人却是一样的。我如果大声说,这头牛好,那头牛不好,它们就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我对它们的评论,那头虽然尽了力,但还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很难过的……”  相似文献   

13.
还在战争年代,每次父亲上前线去,总这样说:如果我回不来了,就把儿子送回江西去。老红军终于把儿子送回了江西戈阳老家。不过是1968年,在那法西斯般残冷和耶路撒冷朝圣般虔诚的年代,老将军激流勇退,也将儿子送到了红色汪洋中的“诺亚方舟”。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置身于上饶市那一片片绿色如茵的泡桐种植基地时,才真切地感受到沃野涌翠的勃勃生机与青翠欲滴的鲜活柔韧,在泡桐的身上竟结合得那样完美;而这样一种充分施展绿之魅力的林木,给人类的贡献却不仅仅停留于视觉表层的鲜丽美观,更多的来自于其内在的生态效应与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采访陈宝国时,乍一见面,只觉得这位中等身材,相貌平平的中年汉子,与我想像中的那位在股市上春风得意,在房地产市场上叱咤风云的总经理似有所悖。他是那麽的普通,说话细声低语,甚至有点腼腆。唯一不同的是他的眼神,这是一双充满自信的眼神。他的开场白是:“好多年以前,我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拥有我自已能自由驰骋的房产开发公司。我喜爱这个行业;每当看到一片荒地经过我们的手变成一座花园时,心里就感到这是最大的快乐和享受。”随着他的讲述,时光仿佛倒逝了10多年……  相似文献   

16.
西藏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写过一种让人泪流满面的虔诚: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轮,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近你的温暖。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今生能与你相见……或许,在几位民工的心灵里,就有这样一种执着,以至于像虔诚的教徒一样顶礼膜拜春节,不惧千难万险。  相似文献   

17.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蠢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直奔天堂,我们全都直奔相反的方向。”这是狄更斯在其作品《双城记》中一段精彩的描述,同时,这段描述也成为《双城记》中最赋有哲理的一段描述。而如今,对于互联网,更准确点是对于雅虎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也是一个充满绝望的冬天……  相似文献   

18.
初听“丽水”这个名字就给人一种浑身通透的感觉。印象中的丽水应该是雾霭中林木秀拔,红头巾蓝印花布的老妪挑着货担赶集;八百里瓯江青碧的水上,渔网像一朵朵绽开的莲花,船头渔人期冀的目光,交织成一片粼粼的波光;通济堰的水,用了整整1500年时间把这里的风涤荡,把这里的山染翠,把这里的田沃肥;精干的畲族汉子在青石板的街巷,敲锣打鼓,迎娶漂亮的新嫁娘。而这一切的印象都是缘于杂志上那一张张精美的照片。然而,也正是这山水,似乎拉长了人们接近她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读罢杨玉珍同志撰写的《黄河三角洲开发战略研究》一书,有如感受到一股来自黄河口、来自那片新陆地、来自渤海之畔的风。这是一部涉及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及其文化渊源、世界大河三角洲和石油城的兴衰、区域经济运行模式、黄河流路治理、海港建设、生产力布局、外向型经济、环境与发展等内容的书,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生机勃勃的发展蓝图。“黄河西来决昆仑”,它汹涌澎湃,把巨量泥沙带到河口,泥沙淤积堵塞口门,促使尾闯不断横向摆动,从而造就了黄河三角洲。但是,这种频繁摆动也给这里的大环境带来了不稳定局面。怎样…  相似文献   

20.
生活琐屑     
1、世界上有一种最适合刊登虚假信息的媒体,那就是名片,故名片又称:明骗。 2、我从来没有一个人在旷野上走过,旷野太大,我太小,我害怕在旷野中消失。 3、十年了,窗外那叫卖甜酒的声音一点也没有改变,听着那老头的叫卖声,感觉到自己的日子还停留在十年前。 4、同样是一双手,有时在主席台上挥来挥去,有时却在酒桌底下摸来摸去,前者形而上,后者形而下,合二为一:有张有驰。 5、卧室的一面墙上,妻在悬挂结婚照,妻说上一点?我说上好。下一点呢?下好。左一点左好,右一点右好。不上不下不左不右呢?我说:正好。 6、常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