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都孙伟铭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诸如此类醉酒驾车连续冲撞致多人伤亡的行为,通过主观罪过等角度的分析应以交通肇事罪论处,但是达不到威慑犯罪的效果,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则并不妥当。《刑法修正案(八)》新增加的危险驾驶罪也无法规制这一类行为。通过对日本福冈大桥醉驾肇事案的分析,发现此案适用的危险驾驶致死伤罪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难题。借鉴日本对醉酒驾驶肇事行为的规制,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出对醉酒驾驶造成严重危害结果的肇事案件立法方面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金振宇 《时代经贸》2013,(13):131-132
《刑法修正案(八)》正式的将醉酒驾驶纳入刑法的调整范围内,这一立法规定的实现,对我国法律规定的完善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现行刑事立法的不足与缺陷,对在司法实践中法律法规的准确适用也是十分有利的,是法律公平正义的直接体现。然而,在本法启用的实践中,修正案八增设的危险驾驶罪仍存在些许不足,危险驾驶罪的设立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对醉酒驾车的行为起到了预防效果。但是由于各地各机关对酒驾的量刑与认定没有经验,从而出现了差异,本文联系实际案例,分析“醉驾入刑”后,危险驾驶罪的实践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浅谈。醉驾入刑”后的法律完善。  相似文献   

3.
金振宇 《时代经贸》2013,(14):131-132
《刑法修正案(八)》正式的将醉酒驾驶纳入刑法的调整范围内,这一立法规定的实现,对我国法律规定的完善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现行刑事立法的不足与缺陷,对在司法实践中法律法规的准确适用也是十分有利的,是法律公平正义的直接体现。然而,在本法启用的实践中,修正案八增设的危险驾驶罪仍存在些许不足,危险驾驶罪的设立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对醉酒驾车的行为起到了预防效果。但是由于各地各机关对酒驾的量刑与认定没有经验,从而出现了差异,本文联系实际案例,分析“醉驾入刑”后,危险驾驶罪的实践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浅谈。醉驾入刑”后的法律完善。  相似文献   

4.
郭虹 《经济研究导刊》2010,(22):103-104
刑法修正案(三)在97刑法投毒罪基础上增设了投放危险物质罪这一新罪名,分则新罪名与刑法总则相关规定却有出入、相关罪名认定上也有争议。为更好理解这一新罪名,拟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立法渊源、犯罪构成、此罪与彼罪的角度进行探讨,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原因自由行为理论原本在于解决"行为与责任同时存在原则"的问题,除了故意的原因自由行为以外,在过失犯罪领域也可以适用原因自由行为理论。原因自由行为的过失犯与故意犯的界限,主要根据原因行为时行为人对于原因行为和最终结果的认识与意志因素。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的"危险驾驶罪"中关于醉酒驾驶的行为类型,有必要运用原因自由行为理论来解释,行为人在饮酒时对于危害公共安全的结果应当是出于过失的心理态度。  相似文献   

6.
李国波 《经济师》2011,(2):75-77
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要求保险公司在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目前司法界对保险公司能否免责存在不同立场。从立法价值取向、法律责任属性和法律适用原则的角度而言,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不属于保险公司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法定免责事由。为了充分发挥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社会保障功能,强制保险制度关于保险公司的法定免责事由应该排除驾驶人过失的违法行为,限定在驾驶人故意的违法行为;同时,为了发挥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对违法者的惩罚功能,应赋予保险公司对驾驶人过失的违法行为的追偿权。  相似文献   

7.
郭永宏 《经济师》2004,(6):289-289
从2 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首次超过5万人。至今,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经连续1 0余年居世界第一。而且短短十几年间,在滚滚车轮下丧生的人数,已从每年5万多人增长到1 0万多人。一起交通事故的发生,似乎是种种偶然因素的巧合。但任何一起交通事故都有其发生的必然性,蕴藏着规律性的原因。事故也是一种负面的“天时、地利、人合”,行车时要尽可能把危险的萌芽扼杀在摇篮里,预防交通事故应从预防性驾驶做起。一、预防性驾驶对驾驶员的要求1 .牢固的安全动机。交通安全工作的实践表明:汽车驾驶员工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驾驶员在汽车驾驶过程当中的一些不良习惯以及对交通安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提高广大驾驶员对驾驶陋习的认识,主动抵制驾驶陋习,保证交通驾驶安全。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人民法院近日对河北省证券登记公司私分国有资产案作出判决,以私分国有资产罪判处原河北省证券登记公司总经理王栓银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2万元,私分的赃款全部没收。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5,(10)
随着现代交通工具汽车等进入千家万户,驾驶机动车已成为当今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交通肇事和危险驾驶类案件的发生。因此正确处理交通肇事案件,准确对肇事人定罪量刑,直接影响到我国法律在适用过程中的公平公正性。结合司法解释,根据法律逻辑,对现行刑法交通肇事的处罚规定进行分析,提出了适用不同量刑幅度的基本条件和原则。  相似文献   

11.
《商周刊》2011,(11):31-31
事件:5月9日晚10时50分,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在北京东城区驾车与前车追尾,造成4车连撞,4人轻伤,之后被警方带走。5月17日下午,高晓松因为醉驾肇事被法院以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  相似文献   

12.
酒后驾驶行为是造成我国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出发,构建驾驶员与交通管理部门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酒后驾驶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遏制酒后驾驶行为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我国交通运行车辆逐渐增多,机动车驾驶人员明确安全驾驶的重要性是非常关键的,在安全驾驶之前要对车辆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测,只有确保正常的情况下才能安全驾驶.驾驶人员在安全驾驶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各项交通规章制度,严禁闯红灯、违法超车超速,无证驾驶及酒驾,在整个行车过程中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否则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严重的情况下给驾驶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了威胁.本文对机动车安全行驶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有利于提高我国交通线路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4.
汽车节油对缓解现代社会的能源紧张具有重大意义。目前,节油技术在汽车设计、制造方面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重视。但是人们常常忽略从驾驶技术和驾驶习惯上面考虑汽车的节油问题,本文从驾驶人员的驾驶技术和驾驶习惯上分析对汽车油耗的影响,提醒人们汽车节油是每个驾驶人员都必须关注并身体力行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因驾驶员疲劳驾驶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可见疲劳驾驶已成为当前交通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当引起交通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在此,笔者具体分析了疲劳驾驶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对其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特殊条件下或特殊环境下,往往汽车的运行条件发生变化,道路和交通情况也可能发生变化,驾驶员的视、听觉或心理,同样可能受到影响。所以,在特殊条件下驾驶,驾驶员除了遵循一般道路驾驶的操作要求外,还必须掌握各种特殊条件下驾驶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驾驶技术。  相似文献   

17.
郭联师 《经济师》2012,(5):292-293
交通是人类生存的根本需求之一,在交通事故中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抓好交通事故预防工作,就必须抓住对人的教育和管理。文章通过对交通安全驾驶教育培训重要性的探讨,籍以加强交通安全驾驶教育培训来降低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自动驾驶汽车技术是集环境感知、全球定位、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其技术发展旨在通过汽车的自主驾驶,解放人力。通过对德温特专利数据进行挖掘统计,本文从专利时间、专利空间、专利内容这三大角度全面揭示了全球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发展概况。研究发现当前自动驾驶技术处于快速发展期,各国都在积极地出台相关法律政策,采取专利策略抢占国内和国际市场。中美两国是自动驾驶技术研究大国,专利防御意识较强,技术研发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在自动驾驶控制、导航技术分支方面,美国研究实力强于中国。  相似文献   

19.
疲劳,是指因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而造成的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失调.驾驶疲劳是指由于驾驶员长时间连续驾驶车辆所产生的疲劳.驾驶员长时间在速度快,噪声大,驾驶姿势单调、注意力高度集中,身体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下,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地铁电客车司机的疲劳驾驶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主要还是两大部分:即外部因素和自身因素.众所周知,疲劳驾驶是安全运行的禁忌及隐患.因此,本文分析疲劳驾驶的成因,并提出对策,以期防止司机疲劳驾驶,确保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缓刑制度的一般刑法价值分析为视角,结合刑罚制度在现代世界范围内刑罚轻缓化、刑罚执行非监禁化的变革趋势,针对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对缓刑制度的最新变革和发展,从制度变化所体现的刑法价值层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期助益于国内刑法研究和实际部门的司法适用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