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黄忠  邹瑾 《中国市场》2012,(40):61-64
随着烟草行业卷烟销量增长越来越受限,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从依靠规模增长向依靠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转变,对烟草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基于生产函数法,运用历史数据分别建立了中国烟草行业烟草工商系统的C-D生产函数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测算出2008—2011年度技术进步和资本、劳动增长对中国烟草行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得出"当前中国烟草行业经济增长相对粗放,但正在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的结论,并提出加快烟草行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际服务外包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经济的增长使世界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技术进步和自由化制度降低了跨国公司在全球安排生产的交易成本,导致了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越来越细,由原来的产品分工进化到按照生产工序分工,由原来的国家(或地区)区域分工发展到按生产要素分工.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成本最小化视角的 Malmquist 指数,发现与入世之初相比,近年来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水平快速提升,而东部沿海地区技术升级步伐有所放缓。基于国内价值链分工的统计分析,发现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更多嵌入了国内价值链分工。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国内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利于技术进步,该效应在中西部地区表现尤为显著。国内市场关联及本地企业成长是国内垂直专业化分工推动内陆地区技术进步的重要渠道。就影响机理而言,分工主体地理空间距离是影响该技术进步效应的重要因素,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利于缩小区域间技术差距。为此,应进一步打破国内市场壁垒,鼓励区域间分工合作,加强国内资源整合,以国内垂直专业化分工打造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4.
比尔·盖茨决心将自己的余生和财富投入到更大规模的造福穷人的创新之中,并借助市场的力量创造更大的奇迹世界正在越变越好,但在比尔·盖茨看来,速度还是太慢,更重要的,并非对所有人而言都是越变越好。过去30年,这位商界和技术界的传奇人物,依靠创新的技术打造了一个微软王国,不仅创造了个人可能拥有的最大财富,而且实现了"让每  相似文献   

5.
浅析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目前学术界中在经济增长理论中两种最重要理论模型:技术创新内生化增长理论和制度创新内生化增长理论进行介绍,引出在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之间关系的主题.笔者通过先后介绍"技术决定论"和"制度决定论"的主要观点,结合国内外学者对该领域相关理论研究成果,重新审视了在经济增长环境下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对近年国内生产总值和财产收入进行分析,并对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技术进步"通过索罗模型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揭示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联动性。  相似文献   

7.
熊瑛 《中国物价》2020,(11):19-22
本文基于2000-2018年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相关理论和方法,检验中国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并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影响要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人口规模与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国在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通过技术进步来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高质量发展。同时,还要坚持适度人口规模增长,保持人口活力,加大财政支出,保障持续的技术创新,不断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财经界(学术)》2014,(34):36-39
亚当·斯密理论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个是市场如何协调人的经济行为,使得个人追求自身利益变成社会财富的增长力。第二个就是分工,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后来经济学家放弃了第二个方面,专注于第一方面,就变成了市场均衡理论。我理解这就是林毅夫所讲的主流经济学。但是后来主流经济学理解的市场,和亚当·斯密理解的市场不完全一样。因为亚当·斯密这两方面是不可分的。亚当·斯密书中第一章讲的就是分工。后来主流经济学家也在思考增长,所以我们就叫新古典增长模式,就是从要素的增长看GDP或者财富的增长,也是技术的进步,无论是外生的进步还是内生的进步,本质上都可以理解为是新古典的增长模式。这个模式,我想只是一个数量的堆积,本身没有结构,没有机制,就是这个资本怎么积累的。当然,我相信这对二战之后各国采取经济政策有重要的影响,就是人均生产率的提高,要靠资本的积累,这靠个人做不成,要有国家的力量进行积累。这是二战后很多发展中国家采取的战略。  相似文献   

9.
<正>最近笔者密集拜访了包括农药、化肥、种子、农机在内产品的经销商,在交流中发现当前农资经销商们普遍陷入了"囚徒困境":规模越大越不赚钱,要赚钱就需要再增大规模,但规模增大已经越来越难,规模增大后,发现还是不赚钱。这种两难的境况说明依靠规模化增长的模式已经走到头了,必须找到新的增长模式。规模化增长曾经很好使。国内农资经销商的成长实际上是在短缺和产品空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那时由于需求很迫  相似文献   

10.
本文建立了"两型"社会内生增长的循环经济理论分析框架,给出了技术进步和社会劳动分工的二元结构.研究发现,一个经济系统要实现长期发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人均资本水平必须大于某一临界值;另一个是技术进步结构必须包含两个分量,即产品生产的技术进步和资源利用的技术进步.产品技术进步是建立在产品生产劳动分工基础上的,资源利用技术进步是建立在资源利用劳动分工基础上的,"两型"社会是这两种社会劳动分工的统一体,其本质特征是循环经济.并结合理论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别测算了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和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水平,并利用制造业14个细分行业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就垂直专业化分工和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了制造业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我国制造业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发展缓慢是由制造业所处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深化促进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导致垂直专业化分工浅化的两难困境所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别测算了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和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水平,并利用制造业14个细分行业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就垂直专业化分工和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了制造业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我国制造业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发展缓慢是由制造业所处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深化促进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导致垂直专业化分工浅化的两难困境所致。  相似文献   

13.
本文构建一般均衡理论模型,对垂直专业化技术进步迟滞现象进行解释。研究结果发现两条内在机制:其一,若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国际分工中对发达国家技术存在依存关系,垂直专业化过程会"挤出"研发部门的人力资本水平,并把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锁定在技术低端的生产性部门,弱化了自主创新能力;其二,基于生产技术的偏向性,发展中国家也会将人力资本用于生产环节而不是创新环节,从而研发部门人力资本不足,表现出技术进步迟滞现象。基于反事实的论证结果表明,如果选择参与国际分工的人力资本与垂直专业化不同环节相匹配,则垂直专业化可以引致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体现出发展中国家在垂直专业化继续深化过程中对初始人力资本适配性选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4-2013年我国快递业数据对本土市场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以市场促创新"或"以市场规模驱动创新"的假说在我国快递市场基本不成立。本土市场规模对效率的改进仅有并不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对生产率及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此外,资本密度对快递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影响为正,而人力资本及研发密度对快递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影响为负。从作用机制看,本土市场规模对我国快递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机制可进一步归纳为聚集和竞争效应,本土市场规模的扩大伴随着资本密度的提高、人力资本及研发密度的降低,对生产率增长与技术进步产生正向作用,对效率改进产生负向影响。但由于我国快递业市场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基础薄弱,研发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并没有随着快递本土市场规模的扩大在我国快递业中产生聚集和竞争效应,加之多数快递企业更倾向于通过服务产品模仿来抢占市场而不是真正进行技术创新,导致我国快递企业创新能力即使在本土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的前提下也无法提高,本土市场规模扩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聚集和竞争效应并未在我国快递行业得以体现,未来改变竞争模式与提高技术创新将是我国快递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构建包含科研创新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FP)的一个新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层面阐述了基础性的科研创新对绿色TFP的影响机制。随后,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在测算绿色TFP的基础上,实证检验科研创新是否提高了沿线国家的绿色TFP。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国家的绿色TFP整体呈缓慢增长态势;科研创新能够显著提升沿线国家的绿色TFP,影响路径主要为纯技术进步;科研创新对沿线亚洲国家绿色TFP的促进作用,仅通过提高纯技术进步实现;而对沿线欧洲国家的促进作用则通过纯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双重路径实现。支持沿线国家科研合作,倡导建立"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研究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尹翔硕 《国际贸易》2001,(11):22-25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来说,利用我国的比较优势,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分工,就意味着要更多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而采用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技术进步,就意味着应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如果说一国长远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技术进步,那么,更多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我国提高国际竞争力,尽快赶上发达国家似乎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全球投入产出表数据,基于投入产出的优化模型计算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并将其分解为三种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国内需求效应与贸易条件效应,以此考察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经济增长途径选择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技术进步是中国TFP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进步速率的下降是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的重要原因;2008年以后,技术进步效应对TFP增长的贡献在快速下降,而国内需求效应和贸易条件效应的支撑作用未能有效维持TFP增长率保持此前高位;对技术效应的产业结构分解可知,我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制造业和仓储物流等行业,比较劣势在于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基础材料制造等行业。反事实分析表明,保持人口增长是提振国内需求效应,促进TFP增长的重要动力。当前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现瓶颈主要在于内外需求不足和技术进步速率下降,通过产业政策加强协同创新、短板创新,合理调整生育政策,可以切实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运平 《商场现代化》2007,(11X):190-191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内动力,而且在经济增长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积累、文明程度的提高主要是靠扩大劳动和大量消耗各种物质资源获得的。那么在今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经济效益改善、高新技术产业化形成、管理和决策水平、产品市场竞争力、综合国力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动力和手段将主要依靠技术进步,依靠科学技术能力的拥有、掌握、运用、发展与扩散。  相似文献   

19.
张立强 《商场现代化》2013,(15):184-185
对于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要素而言,必须要摆脱以前那种单纯的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就能促进经济快速持久增长的观念。要素投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单纯依靠要素投入规模增加来推动经济增长难以保持持续性。本文指出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要素投入的增加,为此,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2003-2007年39个行业196220家工业企业数据,以中间投入为不可观测生产率冲击的代理变量,通过生产函数估计和产出增长分解,并引入多马权重估算产业增长的资源再配置效应及技术进步效应,以此为基础分析银行业市场结构与产业增长的关联.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中国银行业集中度影响产业增长的主要路径为资源再配置而非技术进步;银行业集中度的下降有利于产业增长中资源再配置效应的发挥;银行业竞争度与产业增长的资源再配置效应之间呈现出“U”型的非线性关系;信息透明度的提高可促进产业资源再配置与技术进步;产业政策能够激励重点鼓励行业开展技术创新.因而,要发挥银行业市场结构优化对产业增长的促进作用,应培育多元化金融产业主体,畅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促进银行业良性竞争;创新降低信息不透明度的信息生成与沟通机制,着力提高产业信息透明度;密切银行业结构优化政策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的配合,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优化资源配置以及追求技术进步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