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杰 《金融会计》2011,(2):37-38
支票作为我国使用最为广泛的支付结算票据,在我国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中占有重要地位。伴随支票的广泛应用,签发空头支票(包括签发余额不足及与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的行为频繁发生,不仅扰乱支付结算秩序,降低资金清算效率,  相似文献   

2.
正为保障支票持票人的合法权益,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信用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国人民银行法》《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的有关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朝阳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朝阳中支")依托网络平台,开发"沈阳分行空头支票行政处罚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实现对空头支票行政处罚工作的电子化管理。一、系统建设背景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以下简称"沈阳分行")对签发空头支票行为的处罚采用手工方式。由  相似文献   

3.
银发[2005]114号2005年4月30日为保护持票人的合法利益,提高社会信用,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应依法对签发空头支票、与预留银行签章不符的支票(以下简称签发空头支票)的违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对签发空头支票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一)实施处罚的主体资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由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实施对签发空头支票出票人的行政处罚。《支付结算办法》第一百二十五条、二百三十九条规定停止执行。(二)处罚依据和标准《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  相似文献   

4.
周景影 《济南金融》2007,(11):76-77
<正>一、空头支票行政处罚标准存在的问题目前,人民银行对签发空头支票或者签发与其预留签章不符的支票(以下简称签发空头支票)的违法行为追究行政法律责任,其依据标准是《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第三十一条,即"签发空头支票或者签发与其预留的签章不符的支票,不以骗取财物为目的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处以票面金额5%但不低于1000元的罚款"。由此可见,现行处罚  相似文献   

5.
由于人民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大力开展对《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人们的票据法制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目前仍然有为数不少的企业经营者对支票等票据的开立、使用存在着较大的误区,很多企业经营者信用观念淡薄,甚至有少数人利用支票套取资金和进行诈骗,  相似文献   

6.
《票据法》和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办法》都规定 :出票人不得签发空头支票 ,否则 ,银行可以对其处以罚款。本文就商业银行有无罚款权及对签发空头支票的行为如何处罚才合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根据《票据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广泛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自然人之问在同城或票据交换地区的商品交易、劳务供应、消费及其他款项的结算。因为支票使用灵活,手续简单、便于款项结算等特点,多年来一直是银行结算业务的重要组成部份。临柜人员几乎每天都要受理支票业务,然而有些柜员只要业务量,不要质量,  相似文献   

8.
《金融纵横》2005,(11):57-59
近年来,支票作为经济结算的主要方式,在同城货币结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空头支票的长期大量存在影响了转帐支票的信誉度,反映了社会信用的薄弱及监管当局对空头支票惩处措施的乏力。2005年6月1日起人总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并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签发空头支票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相似文献   

9.
一、空头支票行政处罚标准存在的问题 目前,人民银行对签发空头支票或者签发与其预留签章不符的支票(以下简称签发空头支票)的违法行为追究行政法律责任,其依据标准是《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第三十一条,即"签发空头支票或者签发与其预留的签章不符的支票,不以骗取财物为目的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处以票面金额5%但不低于1000元的罚款".  相似文献   

10.
目前,有为数不少的企业对支票等票据的开立、使用存在着较大误区,很多企业信用观念淡薄,甚至有少数企业利用支票套取资金和进行诈骗,使得违规支票频频出现并导致企业因此而遭受处罚。使企业遭受处罚的违规支票主要是空头支票、印鉴不符支票和支付密码错误支票。签发违规支票将产生严重后  相似文献   

11.
自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签发空头支票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实施以来,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认真组织辖区内各分支机构查处签发空头支票及印鉴不符支票违规行为,截至2012年9月底,云南省人民银行系统共报送了签发空头支票违规案件5703件,报送金额51960.33万元,实施处罚5113件,处罚金额6806.63万元,并已缴纳了罚款4218笔,金额1172.52万元,有效地维护了辖区内支付结算秩序。但空头支票的行政处罚工作不仅涉及银行机构还涉及到众多的企事业单位,7年多来,人民银行空头支票行政处罚工作也反映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在罚款滞纳金的缴纳问题上。按照《通知》要求,对于逾期拒不交纳罚款的出票人,人民银行可以采取每日按罚款额加处3%的罚款,还可以要求银行停止其签发支票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等措施,但停止出票人签发支票的措施因为部分银行不配合而无法落实,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由于程序多、罚款额度较小、部门之间协作不畅通等因素造成执行难。  相似文献   

12.
在记载票据和结算凭证过程中易发生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峰 《金融会计》2004,(10):34-34
票据和结算凭证是单位、个人办理支付结算的工具,对如何正确记载票据和结算凭证的事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中均有较为详细的规定,如:签章的定义、必须记载事项、金额与日期的填写要求等。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一些不明确的问题,导致单位与银行之间对执行《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在理解上产生偏差和不可操作性。现将记载票据和结算凭证过程中易发生的几个问题归纳如下,并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支付结算业务作为社会经济活动各项资金清算的中介,是整个社会资金周转、商品流通和交易活动的重要环节。其中,汇票、本票、支票、汇兑、委托收款等人民币基本结算方式作为银行结算的基础渠道,自《票据法》和《支付结算办法》颁布以来一直属于人民银行政府指导价的规范和调节范畴;银监会2003年6月发布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也做出明确规定:“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商业银行服务范围包括人民币基本结算类业务”。支付结算主管机关和行业监管部门将人民币基本结算业务纳入政府指导价的初衷,在于规范基础结算渠道的收费,制止商业银行定…  相似文献   

14.
从2003年9月1日开始施行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把个人储蓄账户分离为储蓄和结算两种账户。客户账户被认定为结算账户后,除可以办理现金存取、汇兑、代发工资、转账结算、代缴水电费等基本业务外,还增加了签发个人支票及可能签发汇票、本票,跨行转账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浅谈《票据法》及其配套法规和规章的修改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景影 《金融会计》2007,(10):40-43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是我国管理和规范票据活动的重要准则,与之相配套的《票据管理实施办法》和《支付结算办法》是贯彻实施《票据法》  相似文献   

16.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对空头支票的定义是:支票的出票人所签发的支票金额不得超过其付款时在付款人处实有的存款金额。出票人签发的支票金额超过其付款时在付款人处实有的存款金额的,为空头支票。可见,签发空头支票行为的存  相似文献   

17.
健全的支付体系法规制度是支付体系安全、高效运行的基础,也是支付体系监督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依据。目前,我国支付体系已基本形成了以《民法通则》、《中国人民银行法》等一般通用法律为基础,《票据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等专业法律法规为核心,《支付结算办法》、支付清算、结算系统业务处理办法等系列规范性文件为支撑的法规制度体系,有效支撑了支付体系安全高效运作,也为中央银行履职提供了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   

18.
周博 《济南金融》2005,(6):63-64
随着银行结算制度的改革,我国参照国际通行的支付结算方式,以汇票、本票、支票组成的票据体系得到了确立,票据的使用日益广泛。可是,关于票据的法律纠纷也层出不穷。由于《票据法》属于商事法,而商事法追求的最主要目标是效率,因此《票据法》和民事法律规定便有所不同,有些地方甚至大相径庭,所以正确理解《票据法》是解决票据纠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王琴 《时代金融》2009,(3X):111-113
<正>支票是企业、单位日常交易活动中常用的重要的支付结算工具之一,在支付领域中一直担当着重要角色,随着支票在全国互通使用,其使用的数量和结算金额呈大幅增长的态势。而实践中签发空头支票现象的顽固存在,直接破坏支票的使用形象,妨碍支付结算秩序,损害持票人的利益,阻碍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不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对此必须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现金结算业务的发展及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现金结算业务的结算方式、结算工具日益齐全。1988年人总行颁布《银行结算办法》,在一定时期促进了非现金结算业务的发展。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1997年《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的颁布实施,特别是随着网络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我国非现金结算业务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