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家族资本(人力、财务、社会)是家族创业的重要资源基础,现有文献普遍认为基于信任的家族社会资本是家族人力和财务资本(即家族资源)进入家族创业的唯一路径,这显然将问题简单化.家族的权力结构与情感关系决定了家族成员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家族义务.这种家族义务超出了信任或家族社会资本的概念范围并影响着家族成员的行为,同时与创业者创业素质一起决定了家族资源对家族创业的支持类型.这些类型主要包括信任、计算契约、纯粹利他、互惠利他四种.家族资源支持类型的不同还对家族创业成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家族接班人的职位视角,按照家族内部传承的进程,可以把家族内部传承区分为三个阶段:传承前期,传承中期和传承后期。文章基于我国2007-2011年上市家族企业的数据,分析了家族内部传承进程对贷款期限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家族内部传承进程与长期借款比率呈倒“U”型关系。(2)在传承前期,家族内部传承可以促进企业获得长期借款,此结论支持了家族声誉理论。相对于家族间接控制来说,家族直接控制会强化家族内部传承的促进作用。(3)在传承中期,家族内部传承与长期借款比率的关系不显著。(4)在传承后期,家族内部传承会阻碍企业获得长期借款,此结论支持了资产专有理论。与第一代家族成员同时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相比,第二代家族成员同时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对长期借款比率的负面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3.
家族涉入是家族企业的基本特征,它影响了家族社会资本的结构分布,进而决定了家族理性的效用构成,并通过对家族企业二元目标的不同偏好表现出来。其中,家族理性反映为家族企业对家族整体责任的兼顾,二元目标指的是对企业即期利润的追求以及对家族非货币化利益的追求。这种家族涉入决定家族理性,家族理性体现家族企业目标偏好的理论构念,通过一项比较案例分析得以验证。案例中的两家家族企业背景相似,但由于企业传承上的不同选择影响了家族涉入情况,进而两家企业表现出显著的经营目标差异。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财经界》2001,(10)
家族经营与非家族经营是一样的创业成功的企业家老了之后,"交棒"问题提上日程。但家族接棒与非家族的职业经理人接棒,都有成有败。就是说,我们其实并没有什么把握可以断言家族经营一定要被非家族经营的模式替代,  相似文献   

5.
读者来信     
家族经营与非家族经营是一样的创业成功的企业家老了之后,"交棒"问题提上日程。但家族接棒与非家族的职业经理人接棒,都有成有败。就是说,我们其实并没有什么把握可以断言家族经营一定要被非家族经营的模式替代,  相似文献   

6.
2011年很多汽车家族增添了新成员。这些家族中的新份子当然不会老实了,总会有些青春期的"叛逆"嘛。他们标新立异,敢于打破家族传统,他们是家族中的"bad boy"。但正是他们的这股"冲劲",才给家族带来了新气象和新方向。下面就让我们来细数一下2011年的"bad boys"。  相似文献   

7.
《商界》2011,(9):24-25
在《理财周报》最新发布的"3000中国家族财富榜"中,三一重工的梁稳根家族以598亿元成为中国首富,替代了去年的首富海普瑞李锂家族,李锂家族的财富缩水近1/3,仅排名第18位。虽然恒大地产的许家印家族在榜单中排名第三,但地产行业财富正在缩水。在去年的榜单中,从事地产行业的富豪家族拥有财富22454亿元,今年这个数字降到了4457亿元,下降了80%。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家族传统和中国人社会行动逻辑关系的分析,本文认为并非家族传统简单地决定了家族企业的复兴,而是家族企业的发展为家族传统的“复兴”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8-2012年间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家族控制、制度冲突与企业间接掏空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家族控制与企业间接掏空行为正相关,即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存在较高的掏空可能性;家族股权集中度会抑制家族控制对企业掏空行为的促进作用,企业的隐性风险降低;市场化程度会影响家族股权集中度对企业隐性风险的调节作用,即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家族企业的风险较低,而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家族企业的风险则较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中国证券市场2005—2009年的开放式基金数据,通过影响家族造星概率的家族特征变量构建了固定效应面板数据Logit模型,发现投资管理能力弱的基金家族会为了利用明星绩效的溢出效应而主动追逐造星策略,以吸引更多新增资金流入,从而收取更多管理费收入。研究同时显示,高离差明星家族的绩效显著差于其他基金家族,简单追逐明星家族的投资策略无法为投资者带来超额投资回报;而造星事前概率低的基金家族,即低离差、小规模的明星家族的绩效要显著高于其他基金家族,它们才是最有可能为投资者带来超额回报的真正明星。  相似文献   

11.
《福布斯》杂志刚刚公布了中国家族企业风云榜,分别列举了在中国A股市场上表现最好和表现最差的10家上市家族企业。表现最好的家族企业前三名是:江苏宿迁,主营基础化工的吴培服家族;广东深圳,主营环境与设施服务的刘水家族;广东深圳,生产半导体产品的林洺锋家族?硐肿畈畹?家族企业是:广东主营房地产开发的刘绍喜家族和同样在广东主营休闲用品的廖学金家族,以及江苏主营建筑、农业机械与重型卡车的陶安祥家族。  相似文献   

12.
杜善重 《财贸经济》2022,43(2):68-82
非家族股东治理能够有效助力家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现代化转型的目标,因而提升非家族股东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数字金融作为传统金融发展模式的重要创新,能够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促使非家族股东积极参与家族企业治理。基于此,本文以代理理论与社会情感财富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数字金融对非家族股东治理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随着数字金融的发展,非家族股东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其作用机制在于,数字金融能够通过缓解代理冲突、弱化家族控制与强化传承意愿,提升非家族股东治理水平。拓展性分析发现,对于非创业型、融资约束较强、位于金融监管程度较强地区的家族企业来说,数字金融对非家族股东治理的积极效应更显著;数字金融对异质性非家族股东制衡度存在差异化影响,即相较于外资股东与机构股东制衡度,数字金融能够强化国有股东与民营股东对家族股东的制衡;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提升非家族股东治理水平促进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数字金融视角探究非家族股东治理的动机,丰富了数字金融与非家族股东治理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范博宏  李思飞 《新财富》2011,(8):84-86,88-90
拥有凯悦酒店集团的普利兹克家族是美国最富裕的豪门之一,为了避税,家族创始人设计了1000多个彼此毫无关联的家族信托来持有家族的财产,并期待这一架构维系的家族财产至少存续到2042年。  相似文献   

14.
2011年很多汽车家族增添了新成员。这些家族中的新份子当然不会老实了,总会有些青春期的“叛逆”嘛。他们标新立异,敢于打破家族传统,他们是家族中的“badboy”。但正是他们的这股“冲劲”,才给家族带来了新气象和新方向。下面就让我们来细数一下2011年的“badboys”。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选取了截至2006年底383住家族富豪控制的419个家族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最终控制家族是"企业家"还是"资本家"这一新的视角考察最终控制家族的这种经营倾向上的差别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公司绩效的影响,设计了两个模型对绩效分别进行单变量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实证分析表明不同控制家族下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明显差异,而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公司绩效有显著影响,这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角度,提高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绩效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涂玉龙 《江苏商论》2012,(3):139-142
本文从我国家族和家族文化的视角入手,探讨了家族和家族文化在家族企业发展中的积极影响:节约管理隐性成本;面对多变经营环境快速作出反应;劳资关系的和谐稳定;企业原始积累快;管理决策高效;企业人力资源易整合,及企业发展提供所需的企业精神动力。这些积极因素的有效利用,有助于家族企业在发展中赢得其他经济组织所没有的竞争优势。同时家族企业需善用家族资源,防止家族资源的负化。  相似文献   

17.
文明 《品牌》2005,(9):70-73
<正> 最早成为商贸巨族的应是介休张原范氏家族和灵石静升王氏家族。资产最富的很可能是介休北贾侯氏家族,其次为太谷曹氏家族,最有名气的典当业家族则是榆次聂店王氏家族和介休北辛武冀氏家族。晚清对俄贸易的首户当属榆次车辋常氏家族。金融资本最强大的票号是平遥达蒲李氏家族。  相似文献   

18.
在管理层与创始家族的争夺中,贝塔斯曼选择了谨慎托马斯·米德霍夫这位贝塔曼前CEO终于决定不再沉默。两年前,因与贝塔斯曼创始家族——英恩家族矛盾激化  相似文献   

19.
范博宏  李悦强 《新财富》2012,(9):108-111
由于创办人和第二代对信托治理和家族治理两方面的疏失,澳大利亚莱恩啥特家族围绕家族股权信托发生内斗。考虑以家族信托传承家业的中国企业家要避免重蹈覆辙,一方面要谨慎选择信托受托人或管理人,制定一套信托控制权的传承机制,并成立信托管理委员会;另一方面,家族治理也必须同时进行,以传递家族价值观与维系良好的家族成员关系。  相似文献   

20.
现实生活中“个人理性”经常不符合经济人的选择行为,特别是在传统观念还极强的中国家族企业内部,家族成员对决策的选择往往受到“家族理性的制约”。家族理性具有“利他主义”的特征。在家族企业决策过程中,家族理性强调的是,个人利益要服从家族的整体利益,家族中的个人利益的取舍必须依照家族理性的整体判断,其个人的经济行为也必须符合依家族理性的判断而形成的行为要求。“家族理性”的假设符合现实生活中家族成员的某些政策决策。产权不清晰、对职业经理人的不信任等都是家族企业无奈又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