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技术在我国农业和经济的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可,但在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具体落实,或者说是推动科技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广泛应用的现实步骤方面,一些学术界和实践部门包括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却又忽视了农民这一终极主体.笔者之所以称农民为终极主体,是因为他们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最终使用者和终端消费者的角色,是农业科技企业科技产品的直接货币支付者,几乎可以说,农业科技企业的生存发展的"衣食父母"就是农民.因此,全然忽略农民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地位与作用是不应该的,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实践上是行不通的,笔者提出,农民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处于最终主体地位,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需要在理论上予以澄清、认可和宣传,在实践上得到重视和突出.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和创新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升级,农业企业作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平台、农民科技培训的重要基地,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因此,应积极营造企业科技创新的良好外部环境,逐步建立农业企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努力培养现代农业企业家的科技创新精神,从而有效提升我国农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对推进民和县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民和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龙头企业数量少、生产条件差、自然灾害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不利因素。基本对策是:加快发展龙头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在产业化经营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强度,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引进费金。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农业科技传播是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科技传播取得的成绩和问题的分析,提出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时刻,认识到农民是农业技术的需求主体,建立以农民为中心的现代农业科技传播体系,对于我国农业科技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新世纪我国农民家庭经营组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世纪我国农业的发展必须以完善的微观组织体系为依托和支撑,而在农业的微观组织体系中,农民家庭经营组织则是居于主体地位,起基础作用的组织细胞,它对农业的发展既可能起基础性的保证作用,也可能起基础性的障碍作用。因此,在研究新世纪农业发展的时候,一定要高度重视农民家庭经营组织的问题,以适应新世纪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认为对农民家庭经营组织应采取的基本方针是两条:即一是长期稳定,二是积极创新。稳定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稳定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而创新则是稳定的客观要求,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对新世…  相似文献   

6.
<正>种种双重标准,使同样是国家投资的机构,企业和院所高校面对的政策环境却大有差别;同一批科技人员,在院所高校和在企业的待遇却截然不同中共二十大提出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明确要求,中央深改委专门下发《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强调这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企业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进一步确立。但在某些相关法规、政策中,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尚付阙如,亟待体现、落实。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非公有部门的农业科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非公有经济,引导非公有部门进行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现实中存在诸多因素阻碍非公有部门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因此消除障碍促进非公有部门农业科技研究,是当前国家、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国家、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一些有利于非公有部门农业科技创新的对策,促进非公有部门更好地进行农业科技创新,从而成为未来我国农业科技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张曦 《南方农村》2014,(5):28-31
现代农业发展中农民应居于主体地位,表现在农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的主体,是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主体,是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主体。而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农民主体地位严重缺失,制约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主要表现在农民文化水平偏低,生产经营主体地位缺失;农地产权关系不清,农民产权主体地位缺失;组织化程度低,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缺失。因此必须进行一系列制度改革,重构农村土地制度,增强农民获取财产性收入的能力,着力提升农民的农地产权主体地位;创新职业教育培训机制,增强农民的生产经营能力,着力提升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加快农民组织化建设,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着力提升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农民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力量,他们的文化素质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化、生产技术优化升级、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需要具备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民,虽然农民受教育水平有了提高,但在发展现代农业中,他们的文化素质依然有提升的空间,表现在主体性不高、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没有太大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能力不高等,需要从提高农民的主体性、增强科技和创新意识、提升经济产业链、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6.7%,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新技术获突破性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农民综合素质偏低,导致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时间长甚至难以应用的问题突出。如何让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推动力,应用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主战场,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兴的通道,是摆在每位农业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认清农民职业化的基础地位农民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发  相似文献   

11.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民劳动和资本联合的新形式,作为组织生产经营的新主体,在现代农业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现代农业是资源配置效率高,市场主体企业化,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强,产业转移空间广阔的农业,是资本技术密集的农业。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质的转变,迫切需要克服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状况,加快培育能组织农产品生产经营并在广阔的市场范围内协调要素的新型市场主体;扩大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推…  相似文献   

12.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一些地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政府功能"错位"问题,如地方政府把自己变为农业产业化的"主体",以"运动"的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象搞开发区一样大搞加工企业,更有甚者开始"号召"农民只种某种产品等等。结果是:政府的作用发挥不出来,反而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笔者认为,政府应转换职能,充分发挥其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助推作用。一、在制度上,稳定农业产业化主体的收入预期,调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一)落实农民对土地的长期使用权和建立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长期使用权是在不违背农业集体所有制中集体的终极所有权的基础上又能落实农户的所有权利益,稳定农户的收  相似文献   

13.
一、农民素质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民素质,是指农民体力、智力和技能、知识的总和。农民的素质对农村经济的繁荣和持续发展起决定作用。研究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首先应对农村主体——农民的素质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作正确的评价。 1.农民素质与农业经济持续增长。首先,从经济原理来看,劳动者是一切财富的创造者,是最基本的生产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能改进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的质量,使之发挥更大的效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其次,农民素质提高,会大大加快其观念更新的进程,有利于改善人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不断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较难适应当前农业快速和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需要进行多元化发展。对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构建建议,为相关部门制定农业技术推广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构筑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解决新阶段我“国三农”问题,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在借鉴国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业发展情况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为构筑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长效机  相似文献   

16.
当前,江苏农业发展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农业和农村发展对科技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需要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扎实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江苏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17.
协同创新作为当今科技创新的新范式,正逐渐成为新时期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农业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通过建立PCA回归模型,分析农业企业与政府、科研机构、高校、金融机构等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强调农业企业进行协同创新的必要性,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业、农村、农民和乡镇企业为主体是泽州县的基本县情,乡镇企业在全县经济中占有“十分天下有其九”的重要地位。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县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产权确认为核心,大力推进乡镇企业体制创新和机制转换,激发了企业活力,保持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村改革十年以来的实践证明,发展农业生产靠政策,靠科技,靠接入是一条正确的路子,三者紧密联系,互相渗透共同对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起综合作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历史条件下,各自在措施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也各不相同。现阶段稳定党的农村基本经济政策,特别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稳定和进一步完善,这是保护和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重要措施。但是停留在这个水平,只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要尽快结束农业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农民等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各主体的结构状态、激励水平与创新活力直接决定了其支撑效果。目前,新农村科技支撑主体的支撑力明显不够,具体表现为科技研发与推广体制、农业企业及农业科技园区内部管理体制、创新机制落后,科技开发投入不足,科技服务模式落后,管理主体职能缺失,建设主体知识匮乏等。因此,必须加强科技支撑主体的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