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康德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他的三大批判为框架的先验哲学历来是中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性的解放,康德价值哲学中对人的本质体认和关注越来越成为主流.本文从康德价值哲学的源泉和本质两个方面来探讨康德价值哲学对人的体认,从他的哲学先验形式下挖掘出"人是人"的价值哲学本质,通过规划价值,规范价值,提出终极价值,最终把价值落实到人自身.  相似文献   

2.
老子和柏拉图开创了东西方浪漫的乌托邦主义传统,两人都因对现实政治状况不满提出自己的理想社会。在构建理想社会中也具有一些相同的地方,都是在遵循自己的政治哲学下追求着和谐社会,两人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3.
对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争论的科学哲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科学哲学。在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这一争论无不以科学哲学在这一方面的争论为基础。科学哲学在这一方面的争论及其发展便显示了此争论的解决方式。本认为。在西方经济学中,应该综合利用这些方法。单纯地应用任何一种方法都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4.
自然法的观念在西方已有两千年历史,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历经演变,时隐时彰,但始终是西方思想的一支主流,对政治、法律、哲学、宗教、伦理各个领域,有着历久弥新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该本自然法经典著作的讨论来阐述出学说的理论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的政治哲学以其现实性、实用性和法治思想为特征,并影响到之后的整个西方政治哲学界。中国的政治哲学则分为很多流派,其中老子的道家自成一体,宣扬遁世并强调德治。从《法律篇》与《道德经》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政治哲学的不同流向。  相似文献   

6.
"历史"概念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最为重要的范畴之一,研究卢卡奇思想,必须思考"历史"概念的形成、内涵及其意义。通过分析卢卡奇改造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而形成的"历史"概念,阐释其地位、实质,从而在此基础上评价指出了卢卡奇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7.
“人性”问题,自古以来就是哲学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不准备讨论关于人性问题的一般哲学观点,而是从西方管理哲学的角度来谈人性问题。西方管理学说中曾先后提出了四种与管理有关的人性假设,即“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的假设。这四种假设表明了西方管理界对于人性看法的一个演变历程。我们应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我们的企业管理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经济人”又称“实利人”,它的假设从一种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出发,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人都…  相似文献   

8.
格雷厄姆·艾利森在描述当前中美关系时引入"修昔底德陷阱"概念,把雅典与斯巴达间的战争归因于新兴大国对守成国的挑战,由此推论日益崛起的中国与居于全球领导地位的美国爆发战争是大概率事件。然而,仔细研读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对双方战争的叙述,会发现将雅典与斯巴达类比中国与美国,有明显的削足适履之嫌。"修昔底德陷阱"实质上是艾利森对修昔底德的误读,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国际舆论,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认知陷阱--"艾利森陷阱"。其谬误在于: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不是雅典力量的壮大,而是雅典的过度扩张政策和实践;权力格局变化不是战争爆发的唯一决定性因素;中美之间和雅典斯巴达之间也不具有相似性。伯罗奔尼撒战争对中美外交的启示在于:坚持和平崛起;妥善处理守成国面对崛起国的恐惧。  相似文献   

9.
西方行为科学人本主义管理哲学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是在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西方行为科学提出了“社会人”的概念,研究了“需要、动机、激励理论”、“人的特性理论”及“管理价值理论”,它在管理哲学上的突出贡献是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口号,带来了管理与人的关系的重大转变,奠定了西方管理哲学的人本主义基础。其局限性是它的关于人的概念还停留在抽象的层次上。研究西方行为科学的管理哲学并得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对于我们探讨建立中国特色的管理哲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立德树人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任务,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因此有必要将立德树人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立德树人存在教学目标弱化、教学内容碎化、教学方法简化和教学评价泛化等问题。因此,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应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引领,强化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整合立德树人的教学内容、创新立德树人的教学方法、构建立德树人的多元教学评价和注重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1.
"道"是《老子》中最重要的形而上的哲学概念,历来研究者对"道"有不同的解说,本文认为,老子的"道"有如下含义:实体意义的"道",即形上哲学的"道"、蕴含有政治和人生意义的"道",即老子所说的"上德"。这四种层面的"道",是相互联系,后面的"道",是从第一种形上哲学的"道",自然衍生出来的,是体用关系。  相似文献   

12.
风云变幻的20世纪,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发展与演化,现代西方哲学面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新变化,开始深入探讨和反思各种社会、政治、文化问题,产生了许多新的哲学派别,西方马克思主义就是其中之一。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经济哲学认识论思想以自发的形式肇端于亚当·斯密,由于两种经济哲学认识论倾向存在于同一思想体系而导致自相矛盾的结果。李嘉图和奈特使两种经济哲学认识论路线得以成型,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是它们各自的后继者。前者以人的认识能力无限论为逻辑前提,后者则把经济哲学认识论建基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论的基础之上。以人的认识能力无限论为指导的经济学研究离现实经济生活越来越远,学院化倾向愈演愈烈;以人的认识能力有限论为指导的经济学研究则日渐显示出经济生活智慧的气象。  相似文献   

14.
西方经济学是一种有着特定意识形态的工具理性 ,实践中却被某些人当作诠释社会、规范民生的显学。滥用“工具”,反客为主 ,让“物奴役人”横行天下 ,在苏东已形成政治后果。一种让西方自己也感到不能匡时济世和根治西方经济顽症的东西何以“内销转出口”,大行其道 ,复杂的国际政治背景和本土某些人的既得利益是其基本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5.
我国价值哲学研究已经走过近三十年的历程.十几年来,一些学者对我国的价值哲学研究进行过反思性的评述和研究,已有这方面的文章和专著,其中最典型的是王玉樑的《当代中国价值哲学》(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现代西方价值哲学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十多年来,我国对现代西方价值哲学研究进行了较系统的评介和研究,其中最典型的是万俊人的《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上、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992年)和江畅的《现代西方价值哲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但是,国内尚未见有较为系统的中西价值哲学比较研究,即使是中西国别的、专题的比较研究也不多见.这不能不说是我国价值哲学研究的一大缺憾.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的开篇就提出了"词以境界为最上"的观点,强调把"境界"作为品词立论的标准,这一观点的提出动机大致可以从文学、社会政治、哲学三个维度来进行阐释。本文将以"真"作为核心和线索,通过文学中重视客观事实之真、社会政治中人们观念、身份变化引起的本真迷失、哲学中重视"理念"之真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是西方管理哲学演进的一个转折,在西方人的特性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评价了它在管理哲学方面的理论贡献和局限,并应用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8.
人都有超越有限、追求无限的一种精神渴望,即追问终极问题的倾向,科学解答了我们身边绝大多数难题,但把终极问题留给了宗教、哲学。在这方面,哲学与宗教同源,都是出于人的终极关怀的需要,哲学与宗教异性,哲学诉诸理性,宗教诉诸信仰。但哲学的终极关怀,是人类精神的真正家园。只要有人的理性,智慧存在,哲学的追问和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就会永不停止。  相似文献   

19.
马基雅维利的"市民王国"思想和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存在着渊源很深的传承关系及家族相似性,"市民王国"思想在哲学上复兴古希腊政治哲学,并开创人本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先河,而"市民社会"理论则是对"市民王国"思想的道德理解和超越。葛兰西借助于马基雅维利的"市民王国"思想倡导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哲学的理念,阐释了以"市民社会"为基础的文化领导权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20.
始于二十世纪初的德国的现象学运动,在不同的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然而,近代客观主义哲学孕育出的实证主义科学观把理性知性化,遗忘了对人生意义的探究,把作为探问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学科诸如哲学等排除在科学和理性的认同之外;而生命哲学、意志哲学和生存哲学则把科技理性当作理性本身,且加以拒绝并走向了非理性主义.实证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毁灭了西方的理性主义精神,导致了欧洲科学危机和人性危机.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试图通过探究主观性以重新恢复理性的权威,由外在物质世界转向内在精神世界,由社会历史总体转向个体生命,回归到生活世界,回到真正的理性精神,从而克服欧洲人性危机和科学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