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的轿车市场起伏迭荡,市场格局纷纭变化,自主品牌成为轿车市场的较大亮点。这在经济型轿车市场表现得尤为突出,经济型轿车自主品牌结束了2004年的低迷下滑局面,2005年开始绝地反攻、高歌猛进。  相似文献   

2.
在国产轿车市场,中高级轿车价格一惯相对平稳,尽管普通型、经济型、微型轿车市场的价格战打得你死我活,然而中高级轿车市场基本上风平浪静。但天有不测风云,今年一开年中高级轿车市场就风云突变,开始骚动起来,预示着国产中高级轿车多年构建的相对稳定的价格体系大厦即将土崩瓦解。  相似文献   

3.
闫晓虹 《市场周刊》2005,(47):38-38
近年,汽车外形越来越时尚化.想必是所有爱车人的感觉。目前价格在15万以下的车型,是整个市场最大的一块“蛋糕”,是厂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新兴的自主品牌继微型车和低价位经济型轿车之后的战略要地。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经济型家用轿车营销策略的研究,分析经济型轿车市场前景,不难发现,由于受到国家政策、消费者观念以及行业竞争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型轿车在我国轿车市场中的发展不尽如人意.其未来营销策略应当在产品策略调整上建立汽车产品的整体概念及产品组合策略,创造品牌的核心价值,确定品牌的定位;在价格策略调整上,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定价技巧;在销售渠道调整上,可以采取直销模式、代理模式、经销模式、品牌专卖模式等策略;在客户关系管理上,有必要应建立一套经济型轿车客户管理与售后服务系统,同时需要认识到,汽车销售客户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但要建立一套商家和客户之间的交互模式,还应该对客户的满意度及其所做的评价给以充分重视和评估.  相似文献   

5.
<正>经济型轿车由于要在终端价格上展示经济性,因而在渠道上也开始向常以价格取胜的快速消费品行业学习。经济型轿车的渠道也要"经济" 一直以来,中国经济型轿车市场渠道纵深较大,"制造商-总代-区代-省代-零售-用户"的营销渠道模式占据主导地位,层层渠道使得产品价格沿着"1+1+1+1……"的模式递增,过高的销售成本导致产品最终价位极高,而给各级渠道商的利润又极为有限。同时,过长的渠道环节使上游制造商不能及时得到市场销售信息的反馈。  相似文献   

6.
这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自然也水涨船高。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渴望拥有一套舒适的住房、一部时尚美观的私家车。但不断飙升的油价和拥挤不堪的交通使许多想买车的人难以实现梦想,而自动挡的经济型轿车不仅大大节省了油耗支出,而且也解决了车主遭遇堵车频繁换挡的烦恼。面对众多的消费需求,各汽车厂家纷纷推出经济型轿车,一时之间消费者眼花缭乱,不知如何下手。纵观经济型轿车市场,鱼目混珠者众多:一方面,许多打着经济节能旗号的低排量轿车的技术粗糙,性能表现欠佳;另一方面,经济型轿车的自动挡车型价格普遍虚高,即便是捷达这样的老产品,其自动挡车型的售价也要近11万元,居然超过手动挡车型2万多。真正想挑选一辆时尚美观又经济实用的家轿,就要有一双能够精挑细选综合比较的慧眼。相比而言,北京现代06年上市的经济型轿车代表车型雅绅特,可谓是广大消费者比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小絮 《市场周刊》2004,(35):29-29
从2001年开始,长期坚挺的国内轿车市场价格开始下调。近几年,国内轿车生产企业向市场推出的新车型有上百种之多。同时,国产轿车降价的也有上百个车型。除个别高档车型外,几乎所有的国产轿车都或多或少降低了售价。那么,这种降价趋势将持续多久?有关专家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2007年,随着合资品牌在产品和价格上展开疯狂攻势,自主品牌普遍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增长难题。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11月,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份额再次出现下跌,与2007年10月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6%相比,11月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10.28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3%。被业内看好的奇瑞、吉利、华晨、长城、比亚迪,包括上汽汽车等自主品牌纷纷呈现出走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Hotelling模型,分析出汽车企业进入市场后的产品差异化竞争策略的结果,这一结果与我国轿车产业现况相一致:在我国轿车产业中,我国自主品牌产品占据低端市场,获得利润相对较低;而国外跨国公司在华合资企业占领中高档轿车市场,获得高额利润.为了更好地与国外品牌进行竞争,我国民族轿车品牌应该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政府也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鼓励自主品牌企业.此外,消费者应该提高民族意识,积极购买我国自主品牌轿车,促进我国自主品牌轿车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自主品牌轿车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奇瑞、吉利、比亚迪等自主轿车品牌在国内中低端轿车市场上已占据较大比例,支撑了轿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但品牌薄弱一直是自主品牌轿车发展的瓶颈。通过分析汽车金融对中国轿车自主品牌建设的促进作用来论述发展汽车金融的必要性,并从发展经销商+汽车金融分公司模式、应对网络经济,开展虚拟服务、加强汽车金融创新,应对细分消费群里开发针对性金融产品、加入个人信用体系,完善汽车消费信用体系、建立和银行的联盟,构建专门服务于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金融平台等五个方面提出在中国发展汽车金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对国内文献进行系统评述的基础上,指出"市场周期说"和"价格决定说"对于解释当前轿车市场的局限性,进而提出了现阶段轿车市场需求规律的"收入效应说"。通过选择2004-2006年度21种典型车型的月度数据,在构建了时间横截面和时间序列都具有可比性的价格指数的基础上,构建了描述市场需求和价格与收入水平之间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各档次车型的市场供求规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通过对轿车价格指数和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与轿车市场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检验,初步验证了现阶段轿车市场需求的周期性演化规律和收入效应说,揭示出高档车型目前存在着收入效应带来的需求缺口现象。  相似文献   

12.
刚刚过去的2003年,是轿车市场降价最频繁的一年。汽车市场多达40多次的降价汇集成一股股暗流冲击着原有的价格体系。新年伊始,以经济型轿车降价为开篇的新一轮降价浪潮再次席卷大江南北。1月5日,上海通用借旗下赛欧04新品推出之际,将原来的6款车型调整为5款,价格为7.88—11.88万元。新推出的5款新车型增加了最高超过5000元的配置,而整体价格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我国汽车产业在自主品牌轿车和经济型轿车的强力拉动下,市场开拓取得了新进展,产销形势明显好转,市场明显回暖。预计2007年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我国都将保持对汽车的旺盛需求。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国内轿车市场呈高速增长,产销增长幅度平均达40%左右,自主品牌的中高级轿车更是异军突起,锐不可挡.然而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小排量微型轿车市场却表现得疲弱不堪,完全没有了昔日轿车市场"领头羊"的风采.今年1-8月,国内微型轿车产量为39.98万辆,同比增长8.14%,销量为39.65万辆,同比增长7.74%.微型轿车的产销增长率仅为轿车行业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在国内轿车行业各细分市场中,其产销增长率倒数第一.  相似文献   

15.
轿车市场在一季度便展开大规模的“上攻行情”在近几年是比较少见的。尤其是在中国入世疸随时可能得到解决,市场持币待购的观望态度依然浓厚,以及夏利2000、羚羊世纪星、赛欧等几款被公认为将对现有轿车品种产生较大冲击的经济型轿车新品尚未形成批量生产能力中仍未上市的情况下,轿车市场所表现出的强劲攀升势头似乎多数人的意料之外。  相似文献   

16.
《四川物价》2004,(6):41-41
据《东方早报》报道,日前出自上海的一则新闻很可能是今年中国汽车界的一个里程碑。那就是位列全国汽车厂家三甲的上海通用.宣布全线大幅度下调别克品牌系列产品的价格。该公司总经理陈虹称,上海通用是“在全线热销的情况下将别克系列2005年的价格提前引入”。他预测,2005年中国市场轿车价格平均下降幅度将达到8%。他认为中国的中高级轿车市场竞争还不充分.价格和国际水平相比相差不少。  相似文献   

17.
天下     
奥迪携两款全球首发车型亮相上海车展4月20日,一汽-大众奥迪携两款全球首发车型、五款亚洲首发车型,共计二十三款车型的强大参展阵容,亮相第十五届上海国际车展。同时,一汽-大众奥迪宣布国产和进口新奥迪Q5联袂上市,全系车型价格为35.85万-65.8万元。此次全新奥迪A3三厢版轿车和全新奥迪S3三厢版运动型轿车的全球首发,标志着奥迪品牌进入了极具增长潜力的高档紧凑型三厢轿车市场。目前,紧凑型三厢车是全球最受欢迎的车种,在中国更是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汽车市场》2007,(12):82-83
10N份。竹叶山汽车市场共销售汽车2151辆,同比下降13%,而经济型轿车却比去年上涨了5%。进入10N份后,经济型轿车销量逐渐放大,尤其是几款车型的大幅降价和商家加大优惠促销活动,更使经济型轿车成为市场销售的主要力量。如金刚、远景、赛豹、RIO这几款5—8万元左右的车型,  相似文献   

19.
2004年,我国轿车市场的影响因素发生了诸多变化,既有新的有利因素出现,也有新的不利因素产生,总体来看是不利因素大于有利因素,从而使2004年的轿车市场出现了急剧滑坡的局面。 2005年我国轿车市场的发展环境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轿车市场因此将有许多新的调整,轿车企业及相关部门需要对此予以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20.
陈正辉 《江苏商论》2003,(11):86-87
中国的轿车市场虽刚刚起步,却已成为全球最瞩目的市场。“两厢”、“两门”轿车的推出,改变了中国人对轿车的习惯思维,引发了关于中国轿车市场趋势的争论和思考。本文从家庭轿车的功能出发,分析了“两厢”、“两门”轿车对中国未来轿车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