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张延 《宁波经济》2023,(3):28-30
<正>胸怀国之大者、把握历史大势,全面领会地瓜经济的内涵要义“地瓜经济”生动地阐述了“站稳脚跟”与“扩大开放”之间的辩证关系。改革开放40多年来,宁波抓住经济全球化及国际分工机遇,创新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高增长模式,推动产业大发展、开放大提升、经济大腾飞,实现了从商埠小城向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宁波仍然需要按照“地瓜经济”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拓展发展空间,跳出宁波发展宁波、立足全国发展宁波。  相似文献   

2.
项茂奇 《浙江经济》2005,(19):19-21
“宁波是经济大市、资源小市,面临着资源瓶颈、成本上升和市场竞争的多重‘倒逼’。惟有转变观念,明确宁波发展的日标定位与产业选择,加快推进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转换,才能尽早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这是宁波市市长毛光烈近期反复强调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3.
发展港口物流是促进宁波现代港口经济的重点之一,也是衡量宁波港口经济现代化、国际化、高端化的重要标志。港口资源是发展宁波港口物流的最大优势,但是宁波港口物流发展仍存在着管理体制、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掣肘。推进宁波港口物流持续发展要构建“五大平台”,并从六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为基本特征,是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宁波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是贯彻“六大联动”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宁波生态城市的关键内容。面对诸多的机遇和挑战,宁波只要重点把握发展中的根本性问题,循环经济就能够迎难而进、乘势而上。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的关联度将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自身规律必然要求加强“内外联动”。同时,从宁波目前发展阶段来看,我市已具有“走出去”发展,全面推进国内合作交流的条件和能力。从宁波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来看,需要通过加强国内合作交流,有效利用外省市的资源、市场和人才优势,增强发展后劲。从宁波对外开放工作面临的局势来看,需要国内合作交流的支撑和互动。总之,“内外联动”已经成为宁波发展区域经济的必然选择,对于扩大宁波企业的发展空间、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对外的辐射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对宁波国内合作交流的层次进行深入分析,找准城市的角色定位,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对国内合作交流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宁波经济总量大而资源禀赋低。近年来,在经济迅速发展、人均收入快速提升的同时,宁波资源和生态环境“透支”严重,特别是土地、水、能源、环境容量等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系列瓶颈——人均耕地而积仅为0.45亩,远低于联合国确定的0.8亩最低警戒线。  相似文献   

7.
前几年宁波旅游业紧紧依托“资源、制度、资本、智慧”的结合,强化主导,探索创新,镜意进取,走出具有宁波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中国旅游报》曾连续在头版用六个长篇系列,报道宁波发展旅游的实践,旅游报总编还撰写了编后语《宁波经验懈读》。宁波发展旅游的实践得到了旅游业界和专家的一致好评,被誉为宁波经验。  相似文献   

8.
《宁波经济丛刊》2007,(4):20-25
宁波是一个港口城市,“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是宁波的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是宁波的城市发展目标,“港为城所依,城为港所托”,港口在促进宁波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全面提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黄港洲 《宁波经济》2004,(8):17-18,30
“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宁波帮”作为加快宁波建设的独特资源,对于加大宁波对外开放步伐,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等有着独特的作用。继续实践邓小平同志关于“宁波帮”的重要战略思想,必须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相似文献   

10.
阎勤  梁伟 《宁波经济》2010,(7):7-11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战略资源息息相关。“十二五”时期宁波亟需拓展新的战略资源,以适应创新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基于区域发展战略资源视角,“十二五”期间,宁波要加快形成以创新经济为主导、开放经济为核心、港口经济为基础、海洋经济为特色的具有时代特征和宁波特点的区域经济新格局。创新经济、开放经济、港口经济、海洋经济四大战略资源既各为一体,又有机统一,共同支撑宁波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日,首届世界“宁波帮”大会在宁波隆重召开。千名“宁波帮”人士代表一百多万“宁波帮”齐聚故乡,共商反哺和发展宁波经济、共谋继承和弘扬“宁波帮”精神大业。面对如此盛况,笔者激动之余不由感慨,昔日中国有晋商、徽商等十大商帮,曾各领风骚,但“宁波帮”一直挺立潮头,至今没有被淘汰有何秘诀?与会的新老“宁波帮”代表纷纷感言,诚信是最大的秘诀之  相似文献   

12.
鲁慧君 《宁波经济》2004,(10):33-34
宁波人历来有外出经商传统,“宁波帮”遍及海内外,又有良好的港口资源,再加上民营企业自身的机制优势、劳动力优势和中等技术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三思三创”活动,核心是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目标是一流的思维理念、一流的意志品质、一流的工作水平、一流的发展质量,关键词是“思”和“创”。“思”,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深入思考推进科学发展的宁波之路,积极思量在全国乃至国际发展坐标中的宁波之位,认真思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宁波之策,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争先进位意识,  相似文献   

14.
港口资源是宁波最大的资源优势,临港工业的崛起改变了宁波“轻小加集”的产业结构,促进了宁波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港口物流的发展有效提升了宁波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根据宁波港口物流的区位特点、港口自然条件、物流运作成本、腹地经济基础和物流产业发展潜力等综合因素分析,宁波港目前己完成从支线港向干线港发展过程,基本具备建成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物流大港的现实基础,预测到2020年,宁波港将实现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5.
黄立丰 《宁波通讯》2012,(11):60-61
宁波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作为整合基层组织资源的有益探索和实践,近年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而宁波各级党员服务中心的创建和发展,其进一步深化了区域化党建的深刻内涵,它是区域化党建的重要创新载体,充分体现了区域化党建“地域性、多元性、开放性、整合性”特点。  相似文献   

16.
发展主线是特定阶段发展的主脉络。“十二五”时期宁波发展环境的复杂性和发展任务的艰巨性要求我们必须把握好“创新转型发展”这条发展主线的内涵要求,在宏观上明确宁波“十二五”发展的总特征、总目标和总动力这三个重点问题。宁波“十二五”发展的总特征是创新转型,它将深刻渗透到“十二五”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总目标是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为构建现代化大都市、长三角亚太国际门户主要城市打下基础;以创新为总动力,强化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开放创新为特色,制度创新和管理、文化创新为保障的系统创新,大力提升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7.
杭州与宁波的比较优势存在差别,发展环境各有优势,杭州实施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增长模式,宁波实施港口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增长模式。在政策选择上,杭州实施五大战略与“学在杭州、住在杭州,游在杭州、创业在杭州”的发展思路,宁波围绕“建设大港口,发展大产业、构筑大都市、繁荣大文化”的总体战略思路;在土地利用上,杭州围绕上述发展思路和构筑大都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浙江工商》2008,(6):45
为充分展示宁波非公有制经济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取得的巨大发展或果,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宁波市工商联于今年组织开展了“改革开放30年与宁波民营经济发展系列活动”。一是于3月底组织企业赴衢州市参观考察,为加强两市的资源和产业合作、推进“山海协作工程”牵线搭桥。  相似文献   

19.
吴胜武 《宁波经济》2007,(12):14-15
信息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大、资源消耗量少、科技含有量高、创新驱动力强等特点,是宁波实施产业联动、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着力点。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对宁波建成“信息产业强市”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由最初的参与援外项目、对外劳务合作起步,逐步发展成为对外工程承包、境外投资、境外资源开发等形式,由最初的劳务输出起步,逐步发展成为技术输出、资本输出等,“走出去”效应日益显现,为宁波开放型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存在“走出去”规模较小、层次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