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来函照登     
编辑同志:   &;lt;秘书工作&;gt;2005年第10期“说文解字“栏目中&;lt;成语正字五则&;gt;一文,以日常工作生活中容易出错的几则成语为例,进行辨析,富有知识性、可读性,让读者增强了对成语应用的理解和认识.但文中称“希世之珍“不知所云,其中“希“字当为“稀“字之误.笔者不敢苟同.&;lt;新华字典&;gt;载明,“希“字也有“少“的意思,所谓物以希为贵,即是此义.……  相似文献   

2.
“兔”字典故雁鸣狡兔三窟比喻藏身处多,便于逃避灾祸。语出《战国策·齐策四》,原文为:“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龟毛兔角比喻有名无实。语出《景德传灯录》卷十八“宗一”,原文为:“若无前尘,汝此昭昭灵灵,同...  相似文献   

3.
正比喻失当许多成语具有比喻义。只有准确理解成语比喻的是什么,然后才能恰如其分地使用,收到良好的修辞效果。否则很容易比喻失当,造成误用。例如"相濡以沫"。语出《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意思是泉水干涸了,鱼一起困在陆地上,用湿气互相嘘  相似文献   

4.
杜永道 《秘书工作》2012,(12):54-5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促进“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有人质疑,“山清水秀”中的“清”是否应当写成“青”。要弄清这个问题,应先了解这个成语的本义。“山清水秀”这一成语的意思是“山水风景优美”,或“山水明净秀丽”。例如:(1)祥云缭绕,紫雾缤纷,从那山清水秀之中,透出一座红亭。(《镜花缘》四十七回)(2)若湖州之黄蘖,不过山清水秀而已。(清代周亮工《书影》卷十)  相似文献   

5.
《上海管理科学》2014,(2):F0002-F0002
近期有一个词在社会上非常流行,即:政府治理。于是乎媒体纷纷采访各方的人士,让他们谈谈治理和管理的差别,据笔者观察,人们的议论无非是以下几种:有的从概念上言治理与管理的区别,说管理是内部的。短期的,治理是内外部都涉及的、长期的;有的从内涵上言治理主体从依靠政府走向全社会共同参与;行政手段到依法行事;治理内容从单纯地“管”到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等等。总之,议论很多,表述牵强。难以释疑,没有正确地解读治理与管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成语“言传身教”的意思是:“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是指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影响别人。纵观五千年华夏文明,言传身教的范例不胜枚举。就千古名人来说,有远在四千多年前,虞舜通过言传身教使自己的居住地一年成村庄、两年成城镇、三年成都市的美好传说;有远在三千年前,西周周公旦“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精神鼓舞国人为国尽力的动人故...  相似文献   

7.
姜垌羽 《活力》2014,(11):51-51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汉民族言语交际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定语篇类型-新闻评论类语篇。新闻评论语篇是指现代各种新闻舆论工具所普遍运用的一种表达意见的形式,大量出现在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这四大媒体中。在本文里,新闻评论语篇是在结构形式与外在功能上具有共享特征,并因此而与其他语篇相区别的一系列语篇的集合。“语篇”是语言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术语,但在不同学者的著述中,含义却不尽相同。有的人将语篇定义为作者与读者之间完整的、有目的的互动,作者在语篇生成的过程中占主动地位;有的学者认为,语篇只指书面语一言,不包括口头语言;有的学者认为语篇是在实际运用中产生的,与语境有一致性,不限于书面与口头;有的学者认为语篇是使用中的语言单位,它不限长短,但表意必须完整。本文中的语篇被定义为一次有效的言语交际过程中产生的话语成品,它在实际的交际场景中形成,是针对一定主题或者目标的谈论方式,包括文字、口语这两种表述方式。语篇在形式上、意义上和功能上都有规定性。  相似文献   

8.
正成语之妙,在于运用。在语言表达中适度地、正确地使用成语,可以使语言简练、形象生动,甚至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则很容易弄巧成拙、南辕北辙。"不绝如缕"并非接连不断"不绝如缕"原作"不绝如线",语本《公羊传·僖公四年》:"夷狄也,而亟病中国;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线。"意思是就像只有一根细线连着,差一点就要断了。后来写作"不绝如缕"(缕:细线)。  相似文献   

9.
郭佳 《现代企业》2012,(11):35+38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我国越来越受到外语教学界的关注,该理论提出的语言的三大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是其核心所在。近年来,语篇在翻译中的重要性愈来愈得到重视,与传统的字词层面的翻译相比,语篇层面上的翻译在承载作者美学意图、保持原文与译文意义和形式上的一致等方面显得更胜一筹。主位推进模式是语篇生成的重要形式手段,体现了语篇的谋篇意义,反映了语篇对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的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0.
秦凤岗 《秘书》2014,(8):37-39
成语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遗产中的闪光明珠。在浩瀚的成语海洋中,有不少成语是近义词,乍看起来很相似,意思也很接近,极容易混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通过行政单位及执法部门财务收支审计发现,部分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固定资产管理不善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帐实不符,有的固定资产有帐无实,有的固定资产有实无帐;二是有的单位没有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帐,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固定资产明细帐,但是帐面的固定资产却是几年前的数据,近几年发生的未做记载;三是没有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的单位车辆未实行统一管理,而是由各科室自行管理,致使固定资产购买、调换不经审批,不履行规范的财务核算手续。以上现象不但无法全面反映和掌握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状况,同时,为会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相似文献   

12.
记账凭证摘要的填写质量,能反映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和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会计账簿的质量,进而影响会计查询、统计汇总工作。记账凭证摘要的总体填写要求是:简明扼要,突出中心,详略得当,说明问题。然而,会计初学者对记账凭证摘要的填写往往把握不好:有的不合语法;有的词不达意,甚至“牛头不对马嘴”;有的不够简洁;有的过于简单,意思不明了。  相似文献   

13.
陈晓东 《秘书工作》2010,(11):58-58
“乱七八糟”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个成语,使用频率也很高。通常,人们都是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这个成语的。“乱七八糟”中的“乱”字,意为“没有秩序,没有条理”;“糟”本指“做酒剩下的渣滓”,这里指“事情或情况坏”。“乱七八糟”这个词可以解释为“乱糟糟的”,形容事物无秩序、无条理,乱得不成样子。  相似文献   

14.
一毛不拔     
一毛不拔成语"一毛不拔"出自《孟子·尽心上》,原文是:"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说的是:战国初期,魏国有一位哲学家,名叫杨朱(杨子)。他主张"贵生"、"重己",也就是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别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侵夺别人。另...  相似文献   

15.
词语色彩义作为高职聋生提高汉语表达能力方面重要的环节,需要引起广大聋生语文教师的重视。本文从自建的高职聋生语料库中的真实语料出发,探讨了高职聋生常见的语言色彩义偏误类型,包括语体色彩义、感情色彩义和其他色彩义。在此基础上分析造成偏误的三个主要原因,并从关注词汇教学、加强语言比较、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技术手段、革新教学内容和搭建系统框架等方面提出可行性的教学策略和建议,以期帮助高职聋生习得词语色彩义。  相似文献   

16.
有一些成语彼此之间只有一字之差。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所差的字意思相同或相近,属于异形成语,即一条成语的两种不同书写形式,使用哪种形式都可以。例如"揠苗助长"和"拔苗助长","百口莫辩"和"百喙莫辩","没齿不忘"和"没齿难忘","目不暇接"和"目不暇给"等。另一种是所差的字意思不同甚至相反,是两条不同的成语,成语意义的差别就在所差的那个字上。这类成语很容易被混为一谈,造成误用,我们不  相似文献   

17.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语出《易经》。这句话通俗一些讲,就是告诫每个人要志存高远、精益求精、高屋建瓴。记得高中有一位语文老师,曾教导我们说成语“眼高手低”本来是贬义词,但他认为其实是误读,因为一个人眼高了,手才有高的可能;眼低了,手也就废了。从这个意义讲,是褒义词。这些教导,我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8.
成语是指人们长期以来沿用的固定词组,其特点是约定俗成、结构固定、言简意赅。成语大多有一定的出处,词义往往不限于字面。近些年,滥用成语的现象相当普遍,新闻媒体错写、误用成语的现象为数不少。下面试举几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9.
贺佃斌 《价值工程》2010,29(1):88-89
功能语言学中的主位推进模式是语篇生成的重要形式手段,近年来,语篇在翻译中的重要性愈来愈得到重视。现把主位推进模式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分析了朱自清名篇《匆匆》的三个英译本,可以看到,在译者组织译语语篇时,如果把握住主位述位之间的联系变化,则有利于更全面地再现原文的谋篇意义和交际意义。当译文与源语之间存在结构以及表达习惯等的差异和冲突时,应该做出适当转换和调整,既使译文符合译语的句法习惯,又使重建的主位推进模式能够再现原文语篇风格。  相似文献   

20.
《上海管理科学》2013,(6):F0002-F0002
我以为,当今商学院似乎有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态势。各个学校都以能否发表国际论文和发表多少国际论文来要求老师,老师们在论文指挥棒指引下,艰难地前行。有的熬过了几个春秋,发表了SCI、SSCI论文,从此柳暗花明,前途顿时光明;有的奋斗了几年,还在黑暗中探索,不知何时才能出头;有的干脆选择了放弃,因为历史的原因,他们擅长于教学、或可以发一些国内杂志的文章,但是写了也没用,没人承认,无奈封笔,不再写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