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社会信用体系中政府、企业、个人信用行为的分析表明,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普遍存在的信用缺失现象,主要来自我国产权制度改革不彻底、信用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信用契约不完全等原因,而其根源是不合理的信用制度安排和不健全的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社会信用体系中政府、企业、个人信用行为的分析表明,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普遍存在的信用缺失现象,主要来自我国产权制度改革不彻底、信用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信用契约不完全等原因,而其根源是不合理的信用制度安排和不健全的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信息经济学角度,讨论了信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接着从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角度,对金融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分别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对金融交易中信用担保的功能定位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研究对于金融监管部门采取科学有效的金融监管决策,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不对称信息不完全契约与中国的信用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海 《南方金融》2002,(2):14-17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打破了计划经济条件高度集中统一的信用制度与体系的同时,却一直没有建立起符合市场规范的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5.
信用市场需求与我国信用制度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治理信用缺失的重要措施是国强信用制度建设,信用信息是信用制度的基础和核心,信用市场需求是信用制度中信用奖惩的基础,对信用信息市场的供给与需求有着重要的影响,培育和发展我国的信用市场需求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市场、规范发展各类信用活动、构筑信用服务业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6.
信息不对称尤其是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给税收征管带来很大的危害。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手段包括:加大检查和惩罚力度;畅通信息渠道;改善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的经济转轨时期,传统的信用文化和信用制度被打破,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文化、信用制度由于产权不明晰、市场信息不完全不对称和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等原因而难以建立,在利益的驱动下,信用状况日趋恶化,已严重影响了经济运行的效率,造成整个社会交易成本增加、地方信用环境恶化等后果。必须转变政府职能,逐步树立社会主义信用价值观,加快社会信用制度的法制建设和信用评估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角度,通过建立三个模型探讨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如由于信息不对称下的银行交易费用,交易费用不同情况下银行选择的变动,信息不对称下中小企业的金融缺口等。并提出建立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融资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信用等级监督体系、规范信息披露制度等四条解决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信息不对称与金融脆弱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金融业存在较严重的脆弱性。本文运用信息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我国信贷市场与证券市场脆弱性原因,并提出若干减少信息不对称、防范金融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是信用管理和信用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手段。目前,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采集机制、深刻剖析我国非银行信用信息运行状况,成为新形势下开展金融信用制度创新,使其更好服务于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企业债券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群 《金融论坛》2005,10(2):49-54
本文认为,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没有得到大力发展,其症结在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上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无论在企业债券的发行市场上还是在流通市场上都是如此。若不对信息不对称问题加以解决,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有大的发展将是不可能的。为此,本文在分析企业债券信息不对称的机理上,提出了解决我国企业债券信息不对称的三大机制:声誉机制、法律机制和信用评级机制,以求规范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运作,使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得以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信息不对称导致中小企业信贷违约风险高。在我国目前缺乏中小企业信用制度的情况下,银行很难获得企业真实的信息.或者说要得到真实信息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很大。这就使得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由于小企业财务报表失真、信用缺失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目前主要以企业财务报表为基础的客户评价系统不适合小企业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债券市场较小,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是一个重要原因。企业债券发行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投资者面临着较高的收集信息的费用,导致投资者承担更大的风险而要求更高的回报,从而推高发债企业的信用利差。本文对发债企业和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与中国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发债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与债券信用利差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房地产金融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为商业银行拓展房地产金融业务提供了巨大的商机,但也带来了巨大的金融风险。通过经济学的信息不对称原理深层次地剖析了房地产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财务信息“失真”现象、房地产“泡沫”现象、房地产“超载”现象、“三外”现象、“假个贷”现象等五个方面研究了房地产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具体表现形式,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应从加强我国金融信用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引导职能、加大中央银行监管力度、银行内部应建立并不断完善风险防范、控制和化解机制四个方面加以控制和防范,以此减弱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房地产金融风险,从而确保银行房地产信贷资金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杜学敏  牛永涛 《西安金融》2003,(3):36-36,29
当前,社会信用缺失问题严重.已对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一、信用缺失的根源是信用制度缺失 信用及信用关系在交易中是通过信用载体反映出来.这一载体是交易双方行为中的价值准则和基于完备的制度规则的各种信用工具,而且这一载体要靠完备的制度加以保证。计划经济体制下信用制度实际上是一个空缺。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国有经济的微观主体逐渐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  相似文献   

16.
企业债券发行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者因为承担更大的风险而要求更高的回报,从而推高企业债券发行者的信用利差。本文利用2008年12月3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中国非上市企业债券数据,实证检验企业债券发行者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我们发现,企业债券发行者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与企业债券信用利差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同时,本文构建了包含信息不对称的企业债券信用风险估价模型。与传统的BS估价模型相比,本文构建的估价模型能更好地拟合实际信用利差。  相似文献   

17.
我国金融信用的缺失与监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有效的信用制度,对于保障市场经济规律作用正常发挥是至关重要的。我国的市场信用制度不健全,信用缺失现象非常严重,对金融业产生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加强对金融信用的监管问题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关系到市场的每一个角落,深刻地影响着市场主体的行为。信用制度的完善与否也关系到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能否真正的得以贯彻落实。本文以我国的信用现状为出发点,分析了信用制度的缺失对中央银行在通过实施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时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方面的影响,并认为信用的缺失是造成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金融纵横》2002,(6):29-32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良好的信用环境和完善的信用体系可以消除市场经济中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可以起到了降低市场交易中的无效成本的作用,良好的社会信用也是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证。江总书记在最近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信息不对称下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我国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而中小企业的内在属性决定了信息不对称对中小企业形成更大的融资阻碍,从而需要引导第三方介入来缓解信息不对称。解决途径是组建民营金融机构和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