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画漫画几十年,以此为业,也有六十年了。近几十年里,还不断写杂文发表。因性之所近,曾写过相声和喜剧小品,制作过动画。这些作品的创作,都离不开幽默。可我就没想过幽默到底是什么?记得是在1979年的一天,相声大师侯宝林来我家时向我说,他觉得有的年轻演员不大懂幽默,不会使“包袱”,问我:“幽默到底是什么,怎样解释?”我说不出,约他明天再来,一块儿商量。商量了一个上午,毫无结果。他说:“咱们都是搞幽默艺术的,应该知道幽默是什么,说得出来呀。”我说:“交给我吧,我查去。”就从那一天起,我一直不断地查到现在,除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2.
幽默是睿智和机敏的表现。钱钟书先生认为“幽默减少人生的严重性,决不把自己看得严重”。英国人用幽默增加风度和开展外交,美国西点军校可以凭幽默录取新生,美国总统靠幽默赢得选票……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幽默的国度,从《史记·滑稽列传》到《古今谭概》、《笑林广记》,无一不体现中华民族特有的幽默。  相似文献   

3.
世人大概没有人不喜欢幽默的,因为幽默常常有着一种内在的魅力,一句幽默的话语可以使怒气冲冲的对手“一笑泯恩仇”,也可以使人们在忍俊莞尔之余留下难忘的回忆。 而善于利用幽默的手法来促销,则是聪明的企业家常用的妙招。  相似文献   

4.
何为幽默?     
孔庆东 《英才》2004,(1):108-108
北京人号称比外地人幽默,城市人号称比农村人幽默,现代人号称比古代人幽默。幽默是现在文化界、艺术界的一面最伟大旗帜或者说最爽洁紧绷不侧漏的遮羞布。我近年却觉得自己似乎越来越把握不住什么叫幽默了,于是我想通过一组城市人很爱看的电影来琢磨一下到底什么是那个“幽默”。有一部表现抗日战争的影片,其中一个场面是,大批日军包围了手无寸铁的中国百姓,要他们交出八路军和粮食。日寇军官操着阴阳怪调的汉语,傲慢自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通病是空头说教,呆板枯燥,往往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作者采取“诙谐幽默,以趣激学”的方法,取得了极佳的教学效果。本文介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常用几种幽默形式以及幽默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6.
国人不如外国人说话幽默,也不尽然。近日,笔出差到外地,听到某一地方领导在表达自己对垂直部门的态度时,就说了一句很幽默的话,叫作“捶扁部门”。其意是说,现在有的部门尽管体制上实行垂直管理了,但地方政府管理你时,你若真的“不听话”,照样收拾你、捶扁你,使垂直部门变成“捶扁部门”,让你不“直”而“扁”。此话真是“生动形象,含意深刻。”  相似文献   

7.
观点速览     
《中国中小企业》2014,(8):13-13
新兴产业必须“微刺激” 今年4月以来,政府在投资、金融、财税和外贸等多个领域采取了“微刺激”的政策,也引发会否演变为“全面刺激”政策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从教学幽默艺术的特征和法律逻辑学的特点分别进行阐述,从二者的有机结合入手进行分析论述并付诸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寓教于乐”的有效途径——将教学幽默艺术融入法律逻辑学课程。  相似文献   

9.
“师爷师爷,爷爷的老师,”这是一位绍兴朋友埘“师爷”的幽默诠滓,形象鲜明地道出了师爷学识渊博的文化素养。“师爷”作为人才群体,为幕主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0.
当今的世界很“精彩”,“精彩”得刺激神经:不断的冲突和动乱刺激着世界各国的神经:西方的金融玩家们“玩火”引起的经济危机刺激着无数企业的神经:“代工厂”之巨富士康上演的员工“连跳”却是刺激着每个中国人的神经,刺激得人们的意识模糊起来,自然地流动起来,思绪纵横,百念丛生,反思连连,形成超越时空的鲜活的意识流。此处,且选几许细流“疑义相与析”。  相似文献   

11.
讽刺与幽默     
▲引君人彀徐进 “黑客” 徐鹏飞讽刺与幽默@徐进 @徐鹏飞  相似文献   

12.
乡村长廊     
中外名人幽默“事偏过三”的趣闻中国有句古话叫“事不过三”,意思是说凡事情不能重复四次,这就叫“不过三”。下面却有两则“事偏过三”的趣闻还都是美国名人的: 一、四吃“三明治”。1944年,富兰克林·罗斯福第四次当选  相似文献   

13.
信息导报     
朱镕基总理到人民大会堂为参加 中国工会十三大的全体代表作专场形势报告。两个多小时,不用讲话稿的朱总理讲了许多许多,下面记述的是几个“幽默细节”。 当讲到“我国外汇储备不会减少”时,朱总理告诉大家:他不久前对有关方面负责人说,对我国1 400多亿的外汇储备,一定要“严防死守”、“长江大堤不能决口啊!”  相似文献   

14.
他是典型的东北汉子,幽默、豁达、重情重义。他身上有一种特殊的磁力,能迅速吸引与他交流的人。他与人沟通也好,带团队也好,都讲求一个“心”字。以心换心,以诚换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经济刺激,正成为最为热门的话题。与上一轮“4万亿”刺激政策的高举高打不同,本轮刺激政策以“微凋”的名义低调而行。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看到一则旧闻,说科学家法拉弟患了较为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医生建议他经常去看喜剧,让他长期处于轻松、愉悦的笑声之中。这一招果然十分神奇,邮太长的时间里竞治好了他的疾病。另一则故事说,一位久治不愈的精神抑郁症患者去看病,医生竞说他“月经不调”,这人逢人便嘲笑该医生“平庸无能”,并笑得前仰后合。当他的疾病不治而愈后方才醒悟,幽默和精神疗法实在高妙和神奇。 心理学家指出,当一个人受到挫折、刺激和不遂意的时候,紧张、愤怒或压抑的情绪,会很快打乱内分泌和电解质的平衡,引起心跳过速、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等不…  相似文献   

17.
笑口常开     
发 信父亲让儿子去邮局发信,儿子走了以后,父亲才想起忘了在信封上写地址。当儿子回来后,父亲赶忙问:“你没有发现那封信没写地址吗?你还没有把它投进信箱吧?”“已经投了。没写地址我倒是早就发现了。”“那你为什么不说呢?”“我以为你不让我知道写给谁。”马克·吐温的幽默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吐温去拜访法国名人波盖,波盖是一个喜欢挖苦人的文人,他取笑美国历史很短说:“美国人在无事闲暇时往往爱想念他们的祖先,可是一想到他们祖父一代就不能不停止。”马克·吐温立刻以充满诙谐的语句反击说:“当法国人无事时,总是尽力想…  相似文献   

18.
枕戈 《审计月刊》2005,(6):53-53
“对于我来说,人的纪念就是时间的记忆,就是生命的见证。”年逾七旬的王蒙回首文坛三十余人的旧时旧事,集结成《不成样子的怀念》,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共收集三十余篇文章,既有对巴金、曹禺、夏衍、周扬、丁玲等老一代文坛名宿的生活琐忆,也有与冯骥才、张洁、铁凝、陈染等当下作家的往来评述,只有少数几篇例外,比如谈到王小波时,写的是作者阅读其人作品的感悟与推断。王蒙用他一贯幽默生动的语言怀念已故友人,还仗笔直言作家朋友们的“短处”:说到巴金时他写道,“他常常显得有点忧郁,他不算太幽默,他的文章也像是与你喁喁谈心”;评…  相似文献   

19.
幽默笑话     
职业习惯 深夜,波音737飞行员回家,咚咚敲门。 妻问:“谁?”飞行员幽默地说:“渡音737请求着陆!” 突然,屋里一男子喊:“收到,777马上起飞,给你腾出停机位!”  相似文献   

20.
说在天津     
《科技与企业》2005,(7):22-22
俗话说,“京油子、卫嘴子”,天津人能言善辩、言语幽默古今闻名。用天津话讲,天津人“真哏儿”。目前中国流行的许多词汇原来均出自天津人之口。从下面一些天津俚语中我们可以充分领略到天津人的个性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