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正> 近年来,随着大水面河蟹养殖的发展,围网养蟹以其节省饲料和养成规格大、品质好而得到迅猛发展。根据目前的养殖情况来看,有不少围网养殖存在河蟹回捕率低,有的回捕率仅20%左右。现根据一些实际问题,分析围网养蟹回捕率低的原因,并介绍一些解决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在当涂乡镇任水产技术员,多年来一直推广水产生态养殖技术,下面介绍当涂河蟹生态养殖模式"种草、投螺、稀放、配养、稳水"的技术经验,本技术可实现亩产河蟹100千克以上,平均规格150克以上,回捕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阜宁县渔业推广部门争取上级项目资金补贴在该县引进河蟹池塘纳米微孔增氧技术后,实现了亩产河蟹70~100kg,平均规格150g以上,回捕率达80%以上。现将阜宁县中华绒螯蟹池塘微孔增氧养殖新技术介绍如下:一、养殖条件1.池塘条件:以新开池为最好,一般池塘亦可,面积10~30亩;水深1.2~1.8m,平均1.5m左右;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利用我市现有河沟水体资源,在不影响原有产量的前提下提高河沟的利用率和养殖效益,2004我们在溪桥镇23hm2的河沟中搞套放河蟹养殖试验,共套放蟹种454.7kg计64960只。经过几个月的饲养管理,共收获成鱼85560kg,河蟹3675kg,河蟹平均规格155g最大个体300g,河蟹的回捕率为36.5  相似文献   

5.
<正> 湖北省监利县柘木乡湖滨村村主任张双林,把握市场变化,在养鱼效益下降的情况下,1998年开始探索稻田养殖河蟹。2001年,他在105亩稻田中投放辽蟹68000只,回捕率达32%,年底起捕成蟹2570公斤,起捕规格平均每只89克,亩产24公斤,销售收入146000  相似文献   

6.
<正>一、原因目前河蟹养殖回捕率低是较普遍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养殖经济效益。笔者根据调查,将河蟹回捕率低原因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江苏滨海县坎南特种水产养殖场邱海波,从事水产养殖15年,积累了丰富的河蟹养殖经验。在实践中他根据本地特点总结出提高河蟹回捕率五个高招,使河蟹回捕率达到40%以上。2003年投放2万只扣蟹,回捕了近8200只成蟹(约400千克),盈利11000元,是  相似文献   

8.
<正>江苏省滨海县坎南特种水产养殖场渔技员邱海波,从事水产养殖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河蟹养殖经验,他通过多年的河蟹养殖,总结出一套河蟹雌雄分养高产技术。去年他养殖的河蟹平均亩产量达130.3千克,回捕率达98%,其中雌蟹重量达120~180克/只,雄蟹重量达160~250克/只,比未分池养殖的河蟹规格、产量均有较大的提高,养蟹效益增加了40%以上。邱海波河蟹雌雄分养的技术是:养殖的蟹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河蟹养殖回捕率普遍较低,平均只有40%左右,高的不超过60%,影响了养殖效益。笔者经生产实践,认为造成河蟹回捕率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正> 江苏泗阳县水产局利用天然湖泊的有利自然环境条件,网围水面6.7hm~2,隔年10月总共放养幼蟹3.5万只,其放养规格160—200只/kg。从9月份开始起捕,其收获河蟹1650kg,共1.24万只,回捕率35%,平均每667m~2年产量16.5kg,倘若以市场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河蟹养殖回捕率普遍较低,平均只有40%左右,高的不超过60%,影响了养殖效益。笔者经生产实践,认为造成河蟹回捕率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正> 针对河蟹养殖因普遍存在规模小、病害多而影响经济效益的突出问题。我们在2001年承担江苏省水产三项更新工作项目,开展了“大规格商品蟹的生态养殖技术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经初步总结形成实用技术如下(本技术为实现亩产河蟹50—60公斤,平均规格150克以上,回捕率达70%以上而设计):  相似文献   

13.
<正> 湖泊水位稳定,水质清新,湖底平坦,水草密布,天然生物饵料丰富,非常适合河蟹生长。围网养殖的河蟹规格在100—200克,亩产30—50公斤,因而我市湖区掀起了开发养殖热潮,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一、围网的设计及安装1、选址:选择底部平坦,水草繁茂,水流缓慢,环境安静,交通方便,面积根据水域及资金情况,一般在100亩左右为宜。2、设置:围网的结构由墙网、石笼、支柱及防逃设施组成。墙网是围网的主体部分,一般用聚乙烯线编织而成的大眼网布,高度根据最大水深情况而  相似文献   

14.
利用河蟹、青虾和鳜鱼的养殖环境基本相似的习性,近年来,笔者在江苏省金坛市尧塘镇岸头村尹国民蟹池内开展了河蟹套养青虾、鳜鱼技术,并取得较好效益。养殖面积21亩,2008年亩产河蟹116kg,平均规格175g;亩产青虾120kg、鳜鱼124kg,实现净产值17.58万元,平均亩效益8370元。现将养殖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我市范寨鱼场,首次进行南美白对虾池塘淡化养殖试验。经过103d的养殖.平均个体达到76尾/kg,最大个体45g/kg,回捕率36.6%,取得了亩产287.5kg养殖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茭白田间套养河蟹,即在田块中既种茭白又养河蟹,可以充分利用茭白田间水体的生态环境,茭白行、株距较宽,可为河蟹提供足够的生活空间,盛夏高温季节,茭白叶高挺且宽,丛生繁茂,成为天然的遮荫物,十分有利于河蟹避暑度夏。河蟹喜食水中昆虫、底栖动物等饵料,河蟹排泄物又是茭白优质肥料,使茭白与河蟹共生相得益彰,降低栽植茭白与河蟹生产成本。一般亩产茭白800—1000kg、商品蟹亩产50—60kg。因此,茭白田间套养河蟹是充分利用水资源,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好项目。  相似文献   

17.
2003年.我们在贵阳市花溪区杉一村11亩稻田中进行河蟹养殖,亩产河蟹21kg,稻谷507kg,获得较好的效益。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兴化市养殖户通过土地流转进行河蟹养殖,形成了以河蟹养殖为特色的提水养殖业,成为"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县(市)"。兴化市合陈镇邓桥村河蟹养殖户沈风斌于开挖27亩提水田进行河蟹养殖,2015年亩产河蟹128kg,亩效益达到10589元。一、建设标准养殖池塘  相似文献   

19.
<正> 河蟹在捕捞上市之前要慎用药剂,否则影响河蟹的回捕率和商品率,从而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一、外用药剂,一般选择漂白粉、溴氯海因或二氯海因、硫酸锌、甲壳净等即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我县通过渔业科技入户工程项目的实施和示范带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科技兴渔,为渔业增产增收提供了科技支撑。笔者结对的科技示范户包国民,2011年采取青虾与河蟹混养养殖模式,亩产青虾52.5kg,亩产河蟹32.5kg,亩效益3532.2元,实现了产量、品质、效益、环境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