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如何界定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的关系 <劳动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同时发生,没有劳动合同就没有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建立以劳动合同为标志.这一界定,为近些年来一些用人单位规避订立劳动合同,以达到规避劳动法上规定的责任和义务提供了前提.一些用人单位表示,既然劳动关系的建立以订立劳动合同为标志,那么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就没有劳动关系,也就不需要承担劳动法上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导致近些年来劳动合同签订率很不理想.  相似文献   

2.
<正>《劳动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也就是说,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同时发生,没有劳动合同就没有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建立以劳动合同为标志。这一界定,为有些单位规避订立劳动合同,以达到规避劳动法上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一份协议,它用来明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而且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所以说,如果有用人单位不愿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者仅以口头承诺替代必需的书面形式,都是公开违反劳动法律规定的行为。但在现实中,有时责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法》第10条是关于建立劳动关系、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规定,这些规定与《劳动法》第16条的规定相比较,强调了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地位,明确了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定义务,使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更具有可操作性。一、书面劳动合同是全日制用工的唯一合法形式劳动合同是确认劳动关系建立、明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权利义务的协议,  相似文献   

5.
《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自1995年实施《劳动法》、推行劳动合同制以来,劳动合同为劳动制度改革、稳定劳动关系,使劳动关系走向法制化轨道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相似文献   

6.
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劳动关系的调整已逐渐从行政手段转变为法律手段。《劳动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法》确定的劳动合同是要式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而在实际生活中,许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就某些劳动权利和义务达成口头协议,形成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用人单位对其支付劳动报酬的事实上的劳动用工关系。由于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未以书面合同方式加以明确规定,往往导致劳动关系紊乱,劳动争议频发。  相似文献   

7.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维护各自权利的法律依据。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法律意识不强,特别是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规避法律,逃避义务,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满后不办理终止或续签手续,从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损害了劳动者的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最近,通过调研发现,"劳动者不愿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现象时有发生,使新建立的劳动关系处于不稳定状态,埋下了劳动纠纷的隐患。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2008,(4):69-75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雇佣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实践中并非所有的雇佣关系都签订了劳动合同,由此便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虽然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双方实际履行了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动权利义务而形成了劳动关系。 对于事实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作了重要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仍然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除按照以上规定支付二倍的工资外,还应当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因此,自2008年2月1日起,对于依然存在的事实劳动关系,将开始受到法律更加严厉的制裁。 在事实劳动关系“终结号”首航之际,企业该如何应对呢?本期邀请了劳动法专家阎付克律师就事实劳动关系的一些问题的解决及预防提供专业意见和应对策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都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这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定义务,任何一方都不得违反。之所以作出如此规定,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一是证明作用。书面劳动合同将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作了如实记录,如果双方就劳动合同发生纠纷,便于劳动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分清是非、明确责任,公正、及时地处理纠纷,也有利于执法部门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进行监督。二是调整作用。在我国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劳动合同在劳动权利和义务体系中起着非  相似文献   

11.
周青 《人力资源》2007,(11):70-73
事实劳动关系的界定 什么是"事实劳动关系"?我国理论界众说纷纭,现行《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草案)》都没有对其进行明确界定.笔者认为,事实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没有签订书面合同、或双方只有口头协议、或签订的书面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而形成的一种劳动关系.在这种劳动关系中,一般由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报酬,同时,双方存在隶属关系,且双方承认劳动用工关系存在或一方能证明这种劳动用工关系的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是相对于订立合法的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而言的.  相似文献   

12.
杨晓峰 《人力资源》2007,(21):14-15
政府"亮剑"即将实施的《劳动合同法》锋芒所向,直指不法用工企业,条文几乎涵盖了所有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劳动纠纷类型。它使仲裁、法庭、工会等机构处理劳动纠纷的方式简单化,执法方式数量化,经济惩罚标准化,规章制度程序将更加严格。如第4条,开宗明义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第10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经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用工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将面临惩罚。比照以往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时代》2010,(7):102-103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而建立的劳动关系的书面法律凭证。劳动合同也是稳定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强化劳动管理、劳动者保障自身权益、处理劳动争议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劳动中的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一经签订,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即确立一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双方都应该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认真履行合同,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中止、解除和不履行合同。《劳动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  相似文献   

15.
廖赞梅 《企业导报》2012,(11):141-142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是极易混淆的两种合同,在实践中很难将二者正确区分开来。很多用人单位为规避法律义务,往往不愿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劳动者迫于就业压力、加之专业法律知识欠缺,往往违心或被迫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务合同及其他合同。这显然不利于我国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因此,督促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关系,保证劳动者合法权益,需要劳动监察部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正确履行劳动合同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6.
正一、我国双倍工资赔偿制度的出台及目的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我国的劳动关系是由《劳动法》进行规制调整的。在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虽然明确了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之初,应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此外还对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这种行为,规定了明确的行政处罚措施。但是由于规定的是行政处罚责任,且对违法的企业通常是警告,并不会给企业造成较大影响,因此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7.
去年6月,我根据县政府的有关文件规定,与乡卫生院签订了一年半的劳务合同,但是该合同只履行了10个月,原任院长调走后,新任院长就单方面中止了合同。请问,他们这样做合法吗?宁夏中卫县:任新民任新民同志: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劳动法》第26  相似文献   

18.
劳动合同又称劳动契约或劳动协议,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依法经协商而达成的书面协议。所谓劳动合同终止指劳动合同约定的期限届满或者双方当事人约定的终止条件成就,或者劳动合同一方的主体资格消灭,无法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及其产生的劳动法律关系归于消灭。《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23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  相似文献   

19.
<正>现实生活中,一些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时,在本应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却与劳动者签订劳务合同,以此逃避应当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签订劳务合同就不必承担劳动法规定的诸多义务。实际上,只要劳动者与企业存在着事实上的劳动关系,仍然受《劳动法》保护。劳动者如果与用人单位签订的是劳务合同,一旦其权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在劳动合同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平等的合同主体,双方订立劳动合同应当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并且劳动合同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和《山东省劳动合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劳动合同的内容进行了非常明确的规定,但由于一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此理解不深、不透,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适用法律法规不够准确的问题。笔者拟在对涉及劳动合同内容的法律法规条文进行释解的基础上,提出几点法律法规在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