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植物修复技术以其投资少、不破坏场地结构、不引起二次污染等优点,成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与重建的研究热点。本文对土壤重金属来源形态、重金属植物修复模式、重金属超累积植物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归纳与总结,为更好地利用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人们通过各种活动将重金属带入土壤中,致使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其自然背景值,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从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及危害出发,重点阐述几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并结合有关污染修复实践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攀枝花市钒钛高新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本研究采集测定了11家企业周边表层土壤Hg、As、Pb、Cd、Cr、V、Zn、Ni、Cu。结果表明,11家企业周边表层土壤整体呈轻度重金属污染,Cd、Pb、Cr、As在不同区域中出现明显的积累,化工、冶炼行业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生物炭由于其较高的比表面积、丰富的表面官能团以及较高的阳离子交换量(CEC)等性质,对环境中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生物炭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探讨了秸秆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应用潜力。大量研究表明,生物炭可以作为一种新型钝化材料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今后应该加强研究,开展相关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效果评价,以达到保障粮食安全和固体废物合理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溶解性有机质(DOM)由于含有羟基、羧基等多种活性官能团,成为土壤重金属迁移过程中的重要载体。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在详细介绍了土壤DOM的来源、提取、组成与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壤DOM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DOM对重金属可移动性的影响等相关研究结果,以期为揭示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和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土壤污染严重,氯溶剂、苯、持久性有毒物质、多环芳烃等有机物污染和重金属污染较普遍的土壤现状,介绍了污染土壤多种修复技术,并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相关前沿研究进行了综述。最后展望了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污染土壤修复以及在该领域的深层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磷石膏堆放场地周边土壤重金属锌、铅和类金属砷的污染特征,笔者在该场地中进行土壤和地下水采样并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场地内土壤砷、锌和铅污染主要集中于T19、T20、T21、T28、T29和T30采样点处,As的超标程度和超标率远高于Zn和Pb,且As、Zn和Pb相互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As、Zn和Pb的地累积指数均值均在0~1,调查场地内土壤整体处于轻-中度污染状态。水浸出毒性研究表明,土壤As、Zn、Pb的水浸出浓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大而降低,在100~300 cm深度的土壤中超过修复目标值,且As在700~900 cm的深度也超过修复目标值,土壤物化性质、历史污染状况以及地下水作用共同影响了重金属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因而,本调查有助于在土壤修复时根据土壤局部污染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加快,原处于城市中的重工业企业进行了搬迁,遗留场地对人类健康、环境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危害较大。以某化工厂搬迁后遗留场地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0~20 cm土样18个,测试了Ni、Cu、Cd、Pb、Hg、As和Zn共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运用质量比统计分析、污染特征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判断场地内重金属污染情况。结果表明:Ni、Cu、Cd、Pb、Hg、As和Zn含量分别为30.16、35.10、0.28、31.74、0.92、18.99和72.63 mg·kg~(-1),受测的7种重金属与关中地区背景值相比超标率为83.3%,以Hg、As污染为主且已超出《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的筛选值,说明化工厂对研究区域的重金属含量有极大的影响;重金属主要在污水池与反应堆处明显富集,说明化工厂可能存在渗漏或偷排现象,这也是该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持久性、不可降解性、高毒性以及生物相容性等特点,修复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生物炭含有大量的孔隙、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丰富的活性基团,对于原位修复土壤中重金属具有效果好、成本低以及操作简单等优势。本文主要从生物炭对单一与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以及生物炭的物化性质对其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效应的影响三个方面出发,综述了近几年关于生物炭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相关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方向及侧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矿山重金属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大面积的重金属污染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目前,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比较多,研究和实践的成果零星分布,没有进行大数据分析.本文综述了当前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并对未来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金属污染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也具有很大的毒性,容易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累积,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也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不断加重,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修复技术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性,社会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因此,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状况以及污染的修复技术水平被人们广泛关注。本文将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修复技术的研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特点,然后系统阐述了不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概念及原理,并对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点、不足和适用性进行比较,最后提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发展展望,希望切实提升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经济稳步发展,但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尤其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本文结合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现状,开展修复后污染土壤制烧结砖的技术可行性分析,研究其二次污染排放监测及控制措施。研究表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可以限制重金属的转移,修复后污染土壤用于制烧结砖,可节约资源,减少环境影响,且成品砖质量合格。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金矿区尾渣堆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以重金属元素Cr、Ni和As为研究对象,设置与尾渣堆不同距离采样点,采集了不同剖面深度的土壤样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同时,在采样点采集了芦苇、茵陈蒿、铁杆蒿和针茅等典型土著植物样品,测定并计算了各植物样品的重金属富集和转移系数,探明了3种重金属在植物不同组织中的累积和再分配情况。结果表明:以陕西土壤元素背景值为标准,在距离尾渣堆30m和50m范围内,污染等级为轻度。以GB 15618—2018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为标准,Cr、Ni、As无污染。尾渣中Ni、As含量随采样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距尾渣堆10m处的As在表层0~10cm含量显著高于10~30cm含量的现象。0~30m范围内,Ni和As平均含量与尾渣堆距离显著相关(p0.05)。芦苇、铁杆蒿和针茅根部对Cr、Ni,铁杆蒿和针茅对As的吸附累积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5.
卢楠  李刚  罗玉虎 《西部大开发》2018,(收录汇总):24-29
为掌握金矿区尾渣堆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以重金属元素Cr、Ni和As为研究对象,设置与尾渣堆不同距离采样点,采集了不同剖面深度的土壤样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同时,在采样点采集了芦苇、茵陈蒿、铁杆蒿和针茅等典型土著植物样品,测定并计算了各植物样品的重金属富集和转移系数,探明了3种重金属在植物不同组织中的累积和再分配情况。结果表明:以陕西土壤元素背景值为标准,在距离尾渣堆30m和50m范围内,污染等级为轻度。以GB 15618—2018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为标准,Cr、Ni、As无污染。尾渣中Ni、As含量随采样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距尾渣堆10m处的As在表层0~10cm含量显著高于10~30cm含量的现象。0~30m范围内,Ni和As平均含量与尾渣堆距离显著相关(p<0.05)。芦苇、铁杆蒿和针茅根部对Cr、Ni,铁杆蒿和针茅对As的吸附累积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矿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进行有效的修复,本文将常规物理阻隔修复与化学钝化修复技术相结合,对小秦岭矿区内含多种重金属的污染土壤进行了隔离修复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将熟石灰、坡缕石、细沙和黄土按一定体积比制成的隔离层,铺设于污染土壤与种植土层之间可有效降低种植作物与种植土内Hg、Pb和Cd等含量;2~#实验采用的隔离层相对于1~#实验隔离层能更好阻隔Hg、Pb和Cd从矿渣层向种植土内迁移,说明在隔离层材料配比中适当提高熟石灰的比例能够更有效阻隔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向上部干净土壤中迁移;在污染土壤上部铺设由黄土、细沙、熟石灰和坡缕石混合配比制成隔离层能够显著阻隔污染土壤中Hg、Pb和Cd向上部干净土壤中迁移,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采取隔离修复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土壤铅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重金属铅在土壤中分布广泛且具有积累性,能够通过食物链富集而危害人体健康,发展有效且环境友好的土壤铅污染修复技术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土壤铅污染的来源、现状及危害,简要介绍了修复土壤铅污染的新方法——植物修复技术及其相关的超富集植物。同时,探讨了超富集植物修复土壤铅污染的现状及应用状况,为进一步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最后,指出目前超富集植物萃取土壤重金属技术的不足,并对今后超富集植物修复技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8.
土壤是可再生自然资源循环和农业生产的基础。我国人均土壤资源量较少,现有各级产业园已成为污染集聚区,土壤资源少与农业生产形成矛盾。当前,人们必须合理利用土壤资源,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沈阳张士污灌区为例,施加不同的叶面肥,利用玉米来富集重金属,探究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效果。其间利用采样调查与试验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具体试验品种在特定条件下的修复效果,展望了植物修复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我国重金属污染情况较为严重,造成大量土地无法使用,极大地浪费了土地资源,因此重金属污染场地治理应作为我国修复污染土壤的重点对象。本文从修复技术与场地保护两方面入手,分析了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问题。人们应顺应绿色与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选择最科学、经济的重金属污染地土壤修复技术,以推动我国重金属污染修复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20.
改良剂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及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良剂修复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是一种有效的技术,土壤改良后的风险评估是一项重要内容。综述了改良剂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后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和分析方法,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