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电信业》2009,(8):83-8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宣布,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华为全球移动用户大会上,华为发布了全球第一个LTE eNodeB商用版本。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信业》2009,(2):83-8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近日宣布,凭借在LTE商用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先优势,华为已经被北欧和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电信运营商TeliaSonera选中,为其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部署全球首个LTE商用网络。该商用网络合同的签订,表明华为将和TeliaSonera--起为终端用户带来更高的移动宽带速率以及全新的业务体验,同时也再次证明了华为在LTE领域的领导者地位。  相似文献   

3.
制造业信息     
华为中标中国电信骨干智能网2000年10月25日,华为公司中标中国电信全国骨干智能网工程,这是继中国移动骨干网、中国联通长途骨干网、网通国际智能网之后,华为公司装备的又一骨干智能网工程。至此,华为TELLIN智能网系统已在国内主要电信运营商的国家骨干网上得到全面应用。此前,由于不同智能网设备之间的互通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智能网建设只能采用一个厂家的设备。本次工程中,华为SCP将与网上原有的SSP大规模对接,实现不同智能网设备之间的互通。该工程竣工后,将在全国范围内开放UAN(通用接入号码)和CCC(信用卡呼叫)业…  相似文献   

4.
《中国电信业》2009,(11):84-85
华为与三星日前联合宣布,双方将于11月在欧洲开展全球首次LTE外场互操作性测试(Interoperability Test,简称IOT)。此次互操作性测试是在华为部署的LTE网络和三星提供的商用LTE调制解调器之间展开。  相似文献   

5.
谷和启 《当代通信》2006,13(15):33-33
我们知道,中国电信ChinaVnet互联星空业务(以下简称“互联星空”)是中国电信在CHINAnet互联网接入层业务之上提供的互联网应用层业务。中国电信互联星空全面商用以来,发展渐入佳境,势头稳健而快速,互联星空品牌已被业界和广大用户所熟知,在各个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6.
《中国电信业》2010,(10):79-79
华为与三星电子日前宣布联合推出基于CDMA的Femtocell(毫微微蜂窝基站)端到端商用解决方案,为CDMA用户带来全新的移动宽带体验。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信建设》2006,18(8):46-47
进入2006年以来,华为无线不断传来喜讯,高端市场获得连续突破。在WCDMA的发源地——欧洲,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沃达丰集团(“Vodafone”)选择华为承建其在西班牙的WCDMA/HSDPA商用网络,该网络是沃达丰集团旗下最优质、最重要的子网;在全球WCDMA商用最成熟,用户最集中的地区——日本,华为携手创新型移动运营商eMobile部署日本第一个基于IP的HSDPA无线接入网络,在随后几年,华为将支持eMobile建设全国的WCDMA/HSDPA网络:在CDMA的发源地——美国,华为将为美国移动运营商Leap部署覆盖华盛顿特区城市斯波坎及爱达荷州首府博依希等重要城市的CDMA2000 1xEV—DO Rev.A网络。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信业》2009,(6):79-79
〉〉〉2009年5月26日,中国电信和微软MSN共同发布联合品牌即时通信软件天翼Live 1.0版本,并宣布天翼Live开始试商用。天翼Live是中国电信与微软紧密合作的成果,它将即时通信(IM)与网络拨号、语音、短信等通信功能及互联网应用服务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分别发放了“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TD—LTE)”经营许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4G牌照,由此,中国移动通信产业正式进入4G时代,同时也意味着三家运营商都可以实现4G业务的正式商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国内四大电信运营商和以中兴、华为为代表的电信设备制造商都已经迈出了海外拓展的步伐。应该说,大家走的路子都不太一样。相比之下,中国电信海外拓展的思路和策略具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信业》2008,(8):84-8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近日宣布,成功研制出100G波分样机。这是华为继在宽带世界论坛上获得由国际工程协会(IEC)颁发的40G领域的InfoVision大奖后,在40G下一代技术领域获得的突破性进展。该100G波分样机代表业界领先水平,可实现长达2000公里的无电中继传输,支持10G/40G/100G的平滑演进,有力推动了100G波分的产品化发展和商用进程。  相似文献   

12.
叶芃 《中国邮政》2010,(1):62-63
一、中国电信的企业文化发展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4年~2005年)是文化初建导入阶段。2004年,中国电信首次推出了((中国电信企业文化手册(2004年版)》,并配套发布了《中国电信企业文化建设三年规划(2004年~2006年)》。这是继2000年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成立后,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经过文化诊断和研究提炼首次系统提出的企业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信业》2009,(6):85-85
配合中国电信3G业务的开展,智能手机领军厂商多普达于近期推出国内首款CDMA20001x EV-DO的3G高端Windows手机S900C。S900C采用领先的CDMA20001x EV-D0技术,在数据处理上具有强大优势,支持上行下载1.8Mbps、3.1Mbps传输速率,让用户享受到以家中固网的速度来移动冲浪的乐趣。  相似文献   

14.
3G业务市场的定位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震洲 《当代通信》2006,13(7):10-11
3G几经波折,现在在全球已经进入了规模发展的阶段。截止到2005年11月底,全球共颁发了152张3G许可证(实际有效的为144张),商用的3G网络共255个,其中WCDMA95个、cdma2000 1x EV-DO 25个、cdma2000 1X 119个。3G用户达到了2.07亿,其中cdma2000 1x用户1.498亿、EV—DO用户2050万、WOPMA用户5700万。面市的终端cdma2000有940多款,WCDMA有226款。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仍来自欧洲和日本,亚太地区正蓄势待发。  相似文献   

15.
部分电信资费标准下调为扩大内需,促进信息产业及相关行业发展,开拓电信消费市场,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发出《关于降低部分电信资费的通知》。(1)将中国电信出租给经营性互联网2兆带宽的国际半电路(国内端)租费由每月32万元降到22万元。(2)将中国电信出租的数字、数字数据。模拟电路资费标准,在3月1日调后价基础上平均再降低30%。(3)将中国电信和吉通公司向互联服务商收取的实行包月制的网络使用费平均降低45%。(4)将经营性单位租用中国电信的模拟中继线月租费标准,由现行600元…  相似文献   

16.
海外     
《当代通信》2006,13(5):75-77
爱立信成为KPN3G接入网络和HSDPA独家供应商,握奇征战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北电与Cingular共建业内最大2G//3GR4核心网,荷兰皇家电信与华为签署3G商用合同,沃达丰与诺基亚签署IP多媒体子系统(IMS)全球合约,T9字输出简化字语言通讯体验,北邮与电信共推网络教育进驻西藏,EMBLAZE—VCONHD2000成功中标西藏自治区财政厅综合办公楼智能化项目,康泰恒通隆重推出LifeSize高清晰视频通信产品[编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电信获得CDMA2000经营资质后.大量专家建议其开发FMC业务,向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但日本的NTT西2005年4月曾进行FMC商用试验。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信业》2011,(2):86-86
1月19日,展讯通信有限公司携手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山东省青岛海信通信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有限公司、沈阳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发布全球首款40纳米低功耗商用TD—HSPA/TD—SCDMA多模通信芯片——SC8800G,并现场展示了多款基于该芯片的商用手机。  相似文献   

19.
2002年,全球电信业在增长阶段上发生了重大转折。世界电信市场持续低迷,中国电信市场在连续10年高速增长后开始回落。在此背景下,中国电信运营商在国内外资本市场全面出击,上演了波澜起伏的悲喜剧。我们有必要对这一段并非中国电信运营业“资本元年”的时期进行盘点,从中发现未来前进的方向。资本竞技场:电信运营商前赴后继截至2002年11月15日,中国电信运营业已经拥有3家在国外资本市场公开上市的公众电信运营公司。其中,在香港上市的3家公司分别是中国移动通信(香港)有限公司、中国联合通信(香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香港…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1月9日,中国电信正式宣布推出三屏互动全新业务产品——"翼视通",该业务能实现在手机、PC、电视、魔屏等多种具备通信功能的终端上内容互通,包括闪联、联想、华为等在内的6家产业链合作伙伴与中国电信签署了三屏互动产业战略合作协议。自此,中国电信率先实现了多屏互动,也标志着中国电信行业全终端服务时代悄然来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