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对官吏经济政绩的考核由人事、财计和监察部门共同参与,其内容以人口、垦田、赋税、场务课利为主要指标,采取十分为率、取数年酌中之数定额、留意官本与收入的比率等来比较祖额、递年增亏,或确立多项增亏指标进行评价,确定等级,作为赏罚的依据。这使考核比较真实、准确、客观公正和科学合理,在发展生产、增加财政收入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其体现的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有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宋朝财政史有不少复杂的情况,财政收入项目或名目之专款、税目等,常称"窠名"。本文所论述的系省钱物、不系省钱物、封桩钱物、不封桩钱物和无额上供钱物,即属宋朝财政的重要窠名。前人对此类窠名,尚无专门论述。本文从财政收入和专款"窠名"的角度,提供了宋时的苛捐杂税,特别是地区性的苛捐杂税之多,简直不可胜数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3.
宋代的酒课     
宋代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开始由田课逐步转向了依靠工商业经济的专卖制度及其税收所得的收益,这是中国古代经济史中令人瞩目的一个转变。它显示着工商业在国家经济成份中比重的激增,以至可以和传统经济主体——农业相抗衡,从而把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推向一个高潮。当时城镇工商业发展的标志之一,便是酒业经营的空前繁荣。酒课的征收及其在国家财政中的重要地位,是宋代经济研究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虽然明代田赋税的绝对数额高出宋代许多,但不论是人口平均数还是田亩平均数,大多数情况下,宋代征收的田赋税额都高于明代,这说明宋代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和能力大于明代,且宋朝民众承担的赋税额度更重。宋代人口和境土面积都比明代少很多,但其工商税收却大大高于明代,虽不能就此简单证明宋代工商业比明代发达,但至少证明宋代政府组织工商业发展,利用市场机制调控税收的管理水平更强。宋、明两代的官俸吏禄和军费在财政中均占有重要地位表明:宋、明最高统治者对于军队和官吏都有充分的认识和倚重;以募兵为主的养兵政策和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不符合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的社会现实;宋代官吏、军队所享优厚待遇远高于明代,确切表现出宋朝"恩逮于百官者,唯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的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5.
宋代政府经济管理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主要表现在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之间出现平等自愿、共利双赢的关系,以及市场性政策工具特有的公开、公平竞争和订立契约,其集中体现在入中、买扑和召募制。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使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私营工商业自由竞争经营优于官府垄断经营,因此主张政府对私营工商业应因势利导,达到官民共利;从直接全面垄断到间接部分垄断,从而出现了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治理者与被治理者的博弈均衡,在经济上从政府一元化到多元化的转变,出现官商合流趋势,对封建商品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唐中叶到宋初逐渐形成了以专卖法为中心的税制和财政制度,宋代专制主义统治很大程度即是依靠专卖制度的收益来支撑的。其中酒的专卖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酒课自宋仁宗开始至南宋,其年收入常保持在1 000万贯以上,如果抛去本柄钱,酒息净收入亦在600万贯以上,是宋代财政税收中的大宗项目,在专卖收益中仅次于盐息而高于茶利。另外,酒的生产、销售与农业生产、商品市场紧密相联,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观察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窗口。本文就宋代酒类专卖中有关酒价和酒的利润问题,作一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7.
榷酒制度在宋代以专卖法为中心的财政税收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杨师群《宋代的酒课》(以下简称《酒课》)一文,对宋代榷酒制度中的酒课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但其中有些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故作此文,以求其实。 一、关于酒课在国家财政中的地位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宋代冶铁手工业在矿冶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铁产量大大超过前代,成为冶铁业高度发展的显著标志。关于宋代铁产量的研究,中外学者已发表不少研究成果,本文拟通过对宋代铸铁钱用铁量的考察进一步探讨宋代的铁产量,并对史文所载宋代岁收入铁数究竟是产额还是课额的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宋代是中国古代民事经济法律制度发生重要转型的时期,两宋政府为了支付庞大的财政开支,制定了较为完备的财政管理体制。尤其是王安石变法期间所推行的青苗法、市易法等,把官府的钱物赊贷给百姓,从中收取高额利息,造成民众普遍欠负官府债务的现象。为了使地方政府追缴官物合法化,宋朝政府制定了十分完备的法律体系,并在宋令中新增加了《理欠令》的篇目,从立法层面进一步完善了官府债务追偿制度。宋代地方官府把钱物赊贷给百姓,使政府和民间百姓的关系演化为民事法律关系中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这种由身份变化引发的债权制度变化,直接促进了宋代民事法律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唐以后,两税作为国家最基本的税种,其"上供"对中央财政的意义十分重大。一般认为,中原属于不"上供",或极少"上供"的地区。然而,笔者通过对唐代有关文献的勾稽、排比以及对相关问题的量化考察,发现传统的说法不能成立。如果从中原藩镇"上供"持续的时间而言,这里既有长期性"上供"的藩镇,也有阶段性"上供"的藩镇。其中有不少中原藩镇不仅是两税"上供"的重要承担者,而且"上供"的数额还十分巨大,它们仅次于江淮地区,故它们在国家两税"上供"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宋代是中国古代民事经济法律制度发生重要转型的时期,两宋政府为了支付庞大的财政开支,制定了较为完备的财政管理体制。尤其是王安石变法期间所推行的青苗法、市易法等,把官府的钱物赊贷给百姓,从中收取高额利息,造成民众普遍欠负官府债务的现象。为了使地方政府追缴官物合法化,宋朝政府制定了十分完备的法律体系,并在宋令中新增加了《理欠令》的篇目,从立法层面进一步完善了官府债务追偿制度。宋代地方官府把钱物赊贷给百姓,使政府和民间百姓的关系演化为民事法律关系中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这种由身份变化引发的债权制度变化,直接促进了宋代民事法律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宋代行会的特点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宋代工商业组织——“团”、“行”的性质宋代工商业存在着行业分工及其组织,史学界皆无异词,但关于工商业组织——“行”、“团”的性质,却有较大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关于宋代行会的性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绝大部分学者认为,宋代行会“显然具有欧州型行会的性质,但有中国特点”。范文澜《中国通史》、翦伯赞《中国史纲要》、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研究》、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皆持此说。这一观点基本上是继承了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的研究成果,他认为唐宋时期的“行”“有几分类似欧洲中世纪基尔特的商人组织”。杨德泉《唐宋行会制度研  相似文献   

13.
藏于上海博物馆的《王文公集》,乃是宋人用旧公文纸背面印刷而成。其原纸文书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宋人佚简》为书名用珂罗版精印全部公之于世。值得注意的是,在《宋人佚简》第5册中收录了一定数量的宋代酒务文书,这些文书多以申闻状的形式呈现,其内容都是关于舒州在城酒务的一些记录,例如造酒耗用物料、作匠工食钱、酒课向各处的缴纳,以及酒课的划分等等,不一而足。而本文所要探讨的这篇名为《在城酒务趁办祖额递年分隶窠名解发数目申闻状》的文书,经笔者考之,它应是一篇商税文书。一直以来因其掺杂于众多酒务文书中,故而未曾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拟对这篇文书中涉及的商税分隶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山东建设》2005,(3):29-29
一段时间以来,对于我国税收增幅长期大大高于GDP增长,有学者提出,这是一种不正常现象,表明我国的税收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目前,在”税收收入专家分析会”上,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对此的看法是:一是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时期,工商业持续增长,税收增长是正常的:二是由于我国近年来税收征管工作确有进步,也是税收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北宋时期,汴河、淮南运河是东南漕粮北运的主要交通线。为提高通航效率,北宋政权于淮南运河推动改堰为闸。但受开闸频率、过闸船只量、船只载重限制,运河的通航能力仍不乐观,全年北上总货运量在730万石以内。通航能力的局限,是制约北宋财政调拨与民间商货运输量进一步增长的主要原因。景德三年(1006)漕运600万石上供斛斗的立额,应是当时北宋政权倾尽其运输能力所能达到的极限。此后漕运立额再未有提高,北宋前期发运司转般仓一度贮存上千万石上供米而难以将其北运,朝廷亦难以再额外刬刷东南廪粟,均反映出运河通航能力对漕运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新《税收征管法》第一次将税收服务纳入税收征管行政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纳税服务工作的确立提出了法律上的依据和要求.结合税收特点,充分发挥国税职能作用,搞好优质服务,这不仅可以融洽征纳关系,也是优化税收环境的需要.因此,优化税收服务成为当前基层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应认真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封建专制时代,中央与地方财政划分的体制问题,一向未受到重视。这个问题在唐代中期曾经提上日程,当时某些突出的方镇势力,为了扩充军事力量,将当地田赋收入大量留用,并在所属州县新增赋额。至宪宗时(806—820)情况有所改变,形成了“上供”(供中央)、“送使”(归节度使)和“留州”(留给各州)各占三分之一的局面。实际上是“起运”到中央的占三分之一,“存留”归地方的占三分之二。以后“上供”部分连三分之一也保不  相似文献   

18.
若以北宋《元丰令》作为分水岭,北宋《天圣令》和南宋《庆元令》可被分别视为唐令谱系和宋令谱系的代表。通过比勘这两部令典中的《仓库令》可知,《天圣令》中关于粮禄支出、仓窖税、运盐和储盐折耗以及赐给时服和绢布杂綵等条文被《庆元令》所减省,《庆元令》则增加了有关仓库管理主体选任、其职责义务厘定,以及上供、封桩、点磨、鼓铸、场务、籴买粮草等方面的条文。而且《庆元令》在继承《天圣仓库令》某些条文所定行为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若干新条文以扩大该行为模式的适用对象,许多条文突破了《仓库令》的范围,被分别厘入《辇运令》、《场务令》、《给赐令》、《理欠令》等宋代新出令篇。只不过,这些条文未必是宋代新制,唐式之中已存在类似规范。这些差别体现了唐宋之际法律形式、立法技术、行政官制、食盐运输、"时服"概念、货币经济、瓷器烧造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9.
城乡物资交流的组织和开展,使城乡关系逐渐恢复正常,扩大了广大农村农副产品和土特产品的销路,提高了农民群众的购买力;促进了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趋向繁荣,增加了国家的税收,减少了财政上的困难,物价更稳定,对于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这份重磅文件是"十四五"时期税收征管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为"十四五"时期高质量推进新发展阶段税收现代化确立了总体规划,被视为未来税收征管改革的"路线图".本文在税收数据智能化分析发展的引领下,充分运用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独特价值,从税源税收角度多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