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截止8月5日,吐鲁番地区已销售鲜食葡萄6.51万吨,其中吐鲁番市1.99万吨,鄯善县4.5万吨,托克逊县0.024万吨,销售价4—5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2010年8月18日全地区销售鲜食葡萄9.89万吨,销售价格2—4元/公斤。2011年的销售量明显少于去年,价格比去年高出1.5—2元/公斤。  相似文献   

2.
1.棉花期货成交量、持仓量情况。郑州棉花期货自2004年6月1日上市以来,到2007年8月底,累计已成交棉花期货合约3405万手(每手5吨,折合约1.70亿吨),累计成交金额约2.41万亿元。其中,2006/2007棉花年度合约成交量为309.85万手(折合皮棉1549.25万吨),成交金额2199.07亿元。  相似文献   

3.
提高新疆兵团棉花出口竞争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兵团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中的主导产业是棉花,棉花的兴衰对新疆兵团经济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2002年,新疆兵团种植棉花43.73万公顷,棉花总产量达到79.61万吨,为新疆棉花总产量的53.1%,占中国棉花总产量的16.2%;出口棉花8.6万吨,约占中国全年出口棉花的57.3%;人均棉花达321公斤,比全国人均棉花多217公斤;棉花单产达到1821公斤/公顷.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4.
2011年吐鲁番地区种植葡萄46.44万亩。近期鲜食葡萄开始上市,上市价格初期达到8—10元/公斤,明显高于2010年。截至7月22日,全地区共销售鲜食葡萄4917吨,平均价格6元/公斤,比去年同期高出l一2元/公斤。其中吐鲁番市3000吨,销售价格5-6元/公斤;鄯善县1900吨,销售价格5—5.8元/公斤;托克逊县17吨,销售价格7-8元/公斤。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浙江等地。  相似文献   

5.
进入2月中旬以后,太原市大葱出现了一波较大幅度的上涨。其小超市由5.96元/公斤涨到了日前的8.56元/公斤,涨幅为43.62%,集贸市场由5元/公斤涨到了目前的7元/公斤,涨幅为40%。  相似文献   

6.
荆门市是湖北省乃至全国的商品棉生产基地,2006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为53.7万亩,比上年增加6.9万亩,增幅14,7%。预计皮棉总产量92.7万担,比上年度增加20.4万担,增幅28.2%。新棉上市到10月15日,农发行发放棉花收购贷款5100万元,支持全市5家棉花收购企业收购籽棉2053万公斤,收购均价2.63/斤,折皮棉153942担,皮棉价格为609元/担;已加工籽棉976万公斤,折合皮棉72997担,占籽棉收购量的47.54%;销售皮棉51816担,占皮棉收购量的33.66%,占已加工皮棉数量的70.98%,销售均价656元/担,企业实现销售利润243.5万元。  相似文献   

7.
2012年8月10日,美国农业部发布了全球棉花供需预测月报。报告调高了2012/2013年度的供给量和期末库存。全球棉花产量上调了6.4万吨至2484.4万吨,全球棉花消费量下调了17.9万吨至2354.8万吨,较5年均值下降了3%,仅次于2011/2012棉花年度的2294.5万吨。全球期末库存上调了49.7万吨,主要是中国库存上调了近52万吨。  相似文献   

8.
据国家发改委预测,2006年我国棉花播种面积达8000万亩,比上年增加400万亩;今年大部棉区光温水等条件适宜棉花生长,棉花单产78.5公斤,比上年有所增长;总产量将达到630万吨.增幅10.5%,是第三个连续增产的年份。  相似文献   

9.
《农民科技培训》2010,(1):41-41
一、国内外棉市供需趋紧 (一)2009/2010年度全球棉花产量继续下降 美国农业部公布的2009年10月供需报告显示.全球2009/2010年度棉花产量预估为1.0378亿包(2260万吨)。产量连续3年减少.并为近5年来最小值。从历史数据来看。全球棉花产量已从顶峰时期的2650万吨左右下降至当前的2250万吨左右,减少400万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棉麻流通经济》2007,(1):F0004-F0004
据海关总署最新统计,2006年11月份我国共进口棉花15.5万吨,较10B增加7万吨,增幅82.39%;较上年同期减少7万吨,减幅31.14%。2006年前11个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340.26万吨,较上年同期的222.17万吨增加118.09万吨,增幅53.15%。2006/07年度前三个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仅37.43万吨,较上年同期的73.60万吨减少36.17万吨,减幅49.14%。[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2003年中国棉花供求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于当年国内棉花产量减少,消费增加,使得中国的棉花供求形势从过去几年的供大于求转变到2003年国内产不足需,存在较大缺口。2003年度国内市场棉花价格的起伏是建国以来波动幅度最大的一年:由暴涨到平稳到暴跌再到平稳。去年国庆节后我国棉花价格大幅度上涨。11月上旬棉花市场价格涨到每吨17800元,比9月上旬上涨了4600元,涨幅34.8%,并且比进口成本高出2000元左右。今年3月份国际市场棉花价格开始下跌,5月  相似文献   

12.
随着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棉花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国内棉花供求出现了很大缺口。2001年以来,我国棉花进口急剧增加.从5.6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256.9万吨,年平均以11.22倍的速度增长。2006年1—5月共进口棉花20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2.37倍,平均月进口量41.4万吨,占国内纺织月均用棉量的一半左右。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改变了以往使用国产棉的习惯,迅速适应和喜欢进口棉.对进口棉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如今配额已经成为纺织企业最为敏感的神经,每年在配额发放之际都会出现争抢现象,甚至已经出现了以每吨500~1500元左右的价格买卖配额现象。由此可见国内纺织企业对进口棉的喜爱程度。那么究竟什么原因使得他们如此青睐进口棉呢?详细分析,大致有以下五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3.
我国应对粮棉长期实行保量保价刘景江在1993年ll月和12月,我国南方一些省市场出现粮食风波后,1994年上半年又出现棉花较大的供求缺口,棉价暴涨,每吨棉花市场价涨到1.5─1.8万元,相当于国家棉花牌价的3倍。更为严重的是,许多棉纺厂连这样的高价棉...  相似文献   

14.
受去年棉花减产、后期进口棉大量增加的影响,2003年度的棉花市场经历了大幅波动,标准级棉花的销售价格从新年度开始的13000元吨左右,在两个月的时间内暴涨到17000元吨以上。今年3月份以来,由于进口棉增加,年度供需趋于平衡,棉花市场价格开始下跌,特别是进入5月份以后,受纺织产品销售和资金匮乏的影响,棉花销售价格加速下跌,五、六两个月的下跌幅度超过2000元/吨,已经跌破  相似文献   

15.
品牌化 集约化 产业化 信息化:“四化”点棉成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江苏省棉花喜获丰收,总产达到50.3万吨,全省皮棉单产每亩818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高品质棉产业发展迅速,124万亩高品质棉累计为农民增收过亿元。纵观2005年国内外棉花生产形势,要全面提高江苏省棉花生产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农家致富顾问》2011,(10):16-16
因北半球棉花主产区持续降雨,对棉花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引发了市场对棉花供给的担忧,而后又有报道称天气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有限,郑棉走出了冲高回落行情。纺织企业的棉花需求恢复缓慢压制期价。据美国农业部最新供需报告,2011/2012年度全球棉花产量2677万吨,期末库存1130.2万吨,棉花出口812.1万吨,虽略有下调,但新年度棉花供给宽松的基调已定。预计2011年中国皮棉总产712万吨,新年度棉花产量略有下调,但棉花供给依然充裕。  相似文献   

17.
2004年伊始,棉花价格就有抬头的趋势,标准棉价格指数从1月份的17300元/吨不断攀升到2月份的17700元/吨。2004年的棉花形势会怎样呢?我认为影响棉花供求关系和价格走势的因素很多,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棉农植棉的积极性、当年的植棉面积和科技种植水平决定着棉花资  相似文献   

18.
农业部副部长牛盾近日表示,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棉花产业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 一是国内纺织工业快速发展为恢复发展棉花生产提供了难得的市场空间。2000年到2005年全国棉纺锭数由3400万锭增加到7500万锭,纺织工业用棉量由360万吨增加到900万吨以上。同时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迅速上升,1980年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仅为4.1公斤,2005年达14公斤,其中“十五”期间增加量超过之前增加量的一半。  相似文献   

19.
公安县百盛公司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创办于2002年4月.注册资金188万元,实际固定资金投入540万元,收购资金投入1500万元,主要经营棉花、菜籽等农产品,年销售棉花3000-4000吨,菜籽2000吨,实现销售收入6000万元。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度,棉花收购刚一开秤,各类棉花收购企业和棉贩都“一窝蜂”般地扑向棉花市场,你抢我夺,把棉花市场搅乱,价格不断提高。籽棉收购价格一路攀升,由最初的每公斤4.6元涨到了7元以上!最活跃的便是那些棉贩子和私人棉加厂等无证经营。他们肆无忌惮争抢棉花,即使是“超水棉”也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