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刊讯珠三角与长三角集中了中国纺织服装工业近2/3的产能,是中国纺织服装业两个最重要产业基地。中国纺织服装业要战略升级、产业强国、协调发展,这两产业基地的战略合作、协调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312日,首届“珠三角与长三角纺织服装业合作与发战略论坛”对两地产业如何实现合作发展、携手共展开了研讨。围绕论坛主题,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陈树津、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谈学明、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非国有经济处处长顾强、商务部外贸司纺织品出口副处长马宏伟、东华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成荣等行业和地区领导、国家主管部门负责人、专家…  相似文献   

2.
孟雅丽 《中国纺织》2006,(12):94-95
10月29日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福建省纺织行业协会和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珠三角与长三角纺织服装产业合作与发展战略论坛于在长三角纺织重镇——无锡市召开,围绕长三角珠三角在新时期将会以互补式模式发展,以求建立新利期纺织行业区域化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互补互融 优化产业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纺织产业在我国纺织服装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两个三角合作发展对我国纺织产业整个发展是个极大的推动。大家知道,目前我国是国际上最大的纺织生产国和出口国。2004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2400万吨,占全球纤维加工总量的1/3,出口974亿美元,占全球纺织服装贸易额的1/4。而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又是我国纺织工业最集中、最活跃的地区。江、浙、沪、粤四省纺织工业,主要指标在全国占有相当比重。上规模以上企业统计(2004年),大体上是2/3的水平。(如下表)珠三角与长三角纺织产业有共同的特点,也有各自的特点。珠三角港澳台外商…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确立纺织服装业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战略产业地位;认可纺织服装也同能源产业、信息产业等产业一样,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入WTO后,促使中国纺织服装业加速转变为世界纺织服装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并在中国开放型经济体系中发挥支柱性作用,是研究中国经济的一个前沿性课题。 从未来学和发展经济学对产业分类的基本概念出发,战略性产业指的是一种产业对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始终起着关系到国计民生作用的,即定位为战略性产业。从世界经济史发展过程看,每一、战略性产业的定位一个国家都非常重…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记者袁英图/文)3月19日,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与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福建省纺织行业协会及绍兴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共同主办,无锡新世界国际纺织服装城独家赞助的“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与产业协调发展高峰论坛”在绍兴举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陈树津等行业领导、各知名专业市场负责人、产业集群地领导及浙江省纺织服装企业代表共200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作为产业链中重要的中间环节,中国纺织服装业专业市场的发展与产业的发展需求始终密切相关。在过去的25年里,我国纺织服装产业…  相似文献   

6.
梁龙 《中国纺织》2009,(6):72-73
“环渤海地区作为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并行的三大纺织服装产业经济带之一,面辅料产品需求未获满足,亟需完善产业链配套资源,今后必将成为拉动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发挥的重要力量之一。”日前,在“《环渤海地区轻纺产品需求调研报告》暨环渤海地区纺织产品市场拓展营销论坛”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陈树津表示,受成本、劳动力资源和能源资源的影响,纺织服装加工业日益加快了从东、南部向中西部地区、北方地区梯度转移的速度,环渤海地区的纺织产业应积极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准备,促进纺织服装产业链的交流与衔接。  相似文献   

7.
在2009中国纺织服装市场论坛上,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联盟秘书长钱晋与广东珠江控股集团纺织服装专业投资运营公司总经理周会良共同签署了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联盟产业服务基地(广州)战略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8.
论纺织服装业品牌发展的策略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纺织服装大国,无论从纺织服装业的技术层面还是生产能力来看,这个产业已经具备诞生世界级品牌的物质基础。纺织服装业要在加大加快推进实施名牌战略的同时,确立推进品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策略。  相似文献   

9.
根据温家宝总理2007年5月15日在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座谈会上关于“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讲话精神,长三角两省一市科技厅委加大两省一市的科技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08~2010年)中,“长三角纺织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成其重要组成内容。在这一背景下,上海在时装周平台上推出了“长三角纺织服装科技协同创新论坛”。  相似文献   

10.
11月18日,“2012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论坛”在江苏省宿迁市举行。本次论坛以“产业转移升级与市场商业模式创新”为主题,集中讨论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产业转移升级与专业市场的模式创新如何协调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如何进行渠道创新等热点问题。通过分析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梳理经济转型期纺织服装产业结构调整的新途径、新策略,厘清当前产业流通格局,“多渠道组合应用,借力区域优势实现专业市场模式创新”已成为行业共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纺织》:对于丹麦与中国纺织行业的合作,您有什么建议?梅森:中国是许多丹麦企业在纺织品配额取消后的首选生产基地。丹麦纺织服装联合会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和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有很多业务上的联系。几年前,丹麦纺织服装联合会就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希望通过合作加强两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协调能力和产业保护能力。丹麦纺织服装联合会还定期组织丹麦纺织服装企业代表团参加在中国的展览会。服装设计是丹麦纺织服装业的一个强项,希望今后能与中国服装设计方面的机构或者协会有更多的往来,也希望中国加强对服装…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记者戴红梅)着眼于促进纺织服装产业与流通环节的协调发展,促进长三角纺织服装产业进一步繁荣,由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与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共同举办的“市场创新通路升级——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高峰论坛”在第八届江苏国际服装节期间举行。如何使专业市场成为品牌孵化器,  相似文献   

13.
论坛寄语本次论坛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与德国纺织服装联合会的首次大的合作。相信通过这次论坛,中德两国产业用纺织品企业一定能够增进对各自的产业需求和市场需求的了解,进一步达成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广泛合作并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战略转移大势所趋”这一背景之下,由郑州市人民政府、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中心、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三方联合主办,《中国纺织》杂志社协办和郑州领袖服饰有限公司支持的“2008中国纺织服装郑州论坛”日前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作为2008中国(郑州)纺织品服装博览会的重头戏之一,论坛以“聚焦中原中国纺织服装业变革中的新机遇”为主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纺织服装业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强国的转变,必须推进纺织服装品牌的战略升级。山东作为中国重要的纺织服装业基地,应当率先打造有竞争力的时尚纺织服装品牌;率先打造有影响力的世界纺织服装大牌;率先打造有创新力的服装纺织品牌文化;率先打造有生命力的品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提高中国纺织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标准战略"问题,得标准者得天下,纺织服装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中,要把握住标准化进程,坚定地实施标准战略。标准的综合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品的实物质量水平,决定和影响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标准是维系生产者、消费者与市场的纽带。中国纺织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纺织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纺织服装业实施标准战略是不可逆转的发展大趋势。  相似文献   

17.
4月26日,2008中国长三角服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论坛就中国服装产业链升级、发展战略、企业品牌提升、新兴商业模式奥特莱斯等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曹泽林、中国服装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以及来自上海、江苏等地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300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18.
6月16日,"第四届中国安全防护纺织服装产业创新发展论坛" 在西安召开.本次论坛以"开放共享与创新发展"为主题,结合国家及纺织行业"十三五"规划,以及国家"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探讨安全防护纺织服装产业的机遇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纺织》2003,(12):20-20
为推动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合作与共同发展,三方经济界人士于11月18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二届中日韩商务论坛活动,其中纺织分论坛是重头戏之一。纺织分论坛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作主题发言、副会长陈树津主持。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日本纤维产业联盟、韩国纤维产业联合会的代表,就中日韩三国间加强纺织服装领域中的产业合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以友好、坦率的态度.再次确认了中日韩纺织产业在世界纺织业的重要地位及其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纺织服装企业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纺织服装业作为中国出口竞争力强、国际储存度比较高的产业,是率先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还是由于技术含量低,设计和营销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而最先崩溃。本文试图对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和管理,为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