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随着DWDM系统的广泛应用,用户已充分享受到了DWDM带来的好处:大容量、高速率、信号的透明性等,特别是在长途干线的传输中,DWDM对节省光纤的优点更突出。因此,如何设计一个满足目前及今后业务需求的DWDM系统,是运营商主要关心的问题。然而众所周知,虽然DWDM系统的设计主要考虑网络的拓扑结构、站点之间的距离、光纤的类型(衰耗,色度色散及偏振模色散等参数)以及相应的光功率预  相似文献   

2.
未来网络的数据平台已经趋于IP化,传输平台趋于DWDM化,故Pover DWDM必将成为新一代因特网的支柱。本文简要论述了IP OVER DWDM技术及其特点;并指出了该技术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网络必须稳定可靠;二是服务质量保障以及链路管理问题等;概况介绍了光因特网的组成及优点。最后指出IP over DWDM适用于未来的城域网、高容量普通IP业务和未来大型IP骨干网的核心汇接,是支撑未来光因特网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首次应用在中国电信传输网,朗讯科技公司于日前与邮电部签署了中国电信第一个密集波分复用传输设备的供货合同。根据合同,朗讯公司将为邮电部长达1300公里的西安至武汉国家一级电信传输干线提供并安装高速、大容量的光线路传输系统(OLS)。该系统引入了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可使电信运营者在不需添加更多光纤的情况下对网络进行扩容,使之适应未来业务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光电子宽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光和电有可能完全结台,实现通信领域用光来代替电脉冲通信的新发展,今无一个全光网络,已能够进行纯粹的端到端光信号的传输,而不需要用中间转换器将其转换为电信号。比瑞利开发的综台光电系统,将使中国电信不仅在国家干线网,甚至在城城网上,受益于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所带来的带宽增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 上海贝尔有限公司的统一传输网络管理系统(TNMS 2000)可以管理全范围ITU-T标准速率(STM-1、STM-4,STM-16)的SDH终端复用设备(TM)、中继器(REG)、分插复用设备(ADM)和DWDM设备以及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C)。  相似文献   

6.
电信网通常分为长途电信网.市内电信网,农村电信网,若从地域划分可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广域网或长途电信网跨越城市之间,其覆盖距离达数千公里,目前由SDH,DWDM光传输系统支持,传输容量很大,其业务和业务量通常有相对较确定的分布规律,主要成本在线路,但由众多用户分摊,故可允许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信息     
华为10G系统装备国家干线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近日宣布,采用华为公司32波DWDM和10G SDH光通信系统建设其西( 安)榆(林)、太(原)银(川)兰(州)传输干线及广州、贵阳两地长长中继传输干线。这是国内厂 商10G SDH系统在国家级干线上的再次应用。此前,华为32波DWDM和10G SDH系统已成功装备了 中国电信上海长途干线、广汕干线和铁通京沪穗干线等国家级干线。华为32波DWDM和10G SDH 系统顺利中标国家干线,充分表明随着国内光通信技术研究水平和应用能力的快速提升,我国 与国际领先水平差距正在迅速缩小,尤其在产品商用化能力方面,已基本…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速率大容量DWDM系统在各大电信业务运营商新建的骨干传输网中应用越来越普遍,对于传输网络带宽的提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应用方面,围绕DWDM展开的一些技术创新,包括IPOverDWDM技术的成熟、DWDM具备在城域网应用的条件等因素,使DWDM的市场前景更加明朗。所谓DWDM,就是把光纤的传输光谱分成大量不重迭的波长段,每一个波长段都支撑一个高速的通信信道。今天DWDM的商业应用能力是Gbit/s级,而40Gbit/s的系统速率已经实现了商用。通过DWDM,单根的光纤可有多个传输信道,每个信道可有不同的速率及不同的格式。由此可…  相似文献   

9.
目前,光以太网之所以能够被众多厂商所看中,关键的一点是它结合了光纤传输和以太网组网模式的最佳性能。另外的一点就是光以太网应用的广泛性和发展性。从而给众多设备提供商、服务供应商等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问。由于光以太网产品可以借助以太网设备以以太网数据包格式实现WAN通信业务。该技术可以适用于任何光传输网络——光纤直接传输、SDH,DWDM(密波分复用)和SONET(同步光纤网络)等。另外,光以太网可以实现10Mbps、100Mbps以及1GbPS等标准以太网速度,而达到10Gbps后它更将成为各种业务的亮点。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光以太网之所以能够被众多厂商所看中,关键的一点是它结合了光纤传输和以太网模式的最佳性能。另外的一点就是光以太网应用的广泛性和发展性,从而给众多设备提供商、服务供应商等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光以太网产品可以借助以太网设备以以太网数据包格式实现WAN通信业务,可以适用于任何光传输网络——光纤直接传输、SDH、DWDM(密波分复用)和SONET(同步光纤网络)等。  相似文献   

11.
千兆以太网是一种新型高速局域网,它可以提供1Gbps的通信带宽,采用和传统10兆、100兆以太网同样的CSMA/CD协议、帧格式和帧尺寸,因此可以实现在原有低速以太网基础上平滑、连续性的网络升级。而DWDM作为新一代的光通信技术,为光因特网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途径。本又简要介绍了GE over DWDM(密集波分复用)出现的背景,然后详细阐述了与其相关的实现技术及特点,最后介绍了其应用,并指出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当代通信》2006,13(13):52-53
目前,高速率大容量DWDM系统在各大电信业务运营商新建的骨干传输网中应用越来越普遍,对于传输网络带宽的提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应用方面,围绕DWDM展开的一些技术创新,包括IP Over DWDM技术的成熟、DWDM具备在城域网应用的条件等因素,使DWDM的市场前景更加明朗。  相似文献   

13.
近日,中国电信山东分公司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济南签署合同,采用华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32×10G DWDM系统承建山东电信传输干线西环工程。这是继江苏省320G DWDM干线工程之后,华为320G DWDM系统在骨干传输网领域的又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随着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技术和光时分复用(OTDM)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光纤通信技术正向着超高速、大容量通信系统发展,并且逐步向全光网络演进。采用光时分复用(OTDM)和波分复用(WDM)相结合的试验系统,容量可达3Tb/s或更高;时分复用(TDM)的10Gb/s系统和WDM的4×10Gb/s系  相似文献   

15.
光网络的基本概念从光纤通信技术本身的发展看,光网络是当前最活跃的领域。然而,所谓“光网络”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技术术语,而是一个通俗用语。从历史上看,光网络可以分为三代。第一代光网络中光只是用来实现大容量传输,所有的交换、选路和其他智能都是在电层面上实现的,SDH就是这种第一代的光网络,而目前正在开发的光传送网(OTN)和全光网络可以分别认为是第二代光网络和第三代光网络。OTN在功能上类似于SDH,只不过在OTN所规范的速率和格式上实现而已,而全光网  相似文献   

16.
以IP为基础的高速网络是通信领域最近一次革新。因特网的日益风行和伴随而来的技术成本下降,DWDM.带百兆口无线传输、红外光传输等大容量传输技术的发展;以及线速IP Switch技术的逐步成熟:MDLS和Diff Serv等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安全性保证越来越好,因此网络容量以  相似文献   

17.
一、概述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DWDM已成为主导的光传输模式。光传输领域的巨人们根据市场的需求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及技术方案。爱立信作为可提供全面网络解决方案的电信设备供应商,已明确了在光纤通信领域的发展策略。 DWDM技术商用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随着业务需求的发展以及对传输带宽需求的增长,市场对DWDM技  相似文献   

18.
信息时代使社会对光通信带宽的需求剧增,增加光路带宽的办法一是提高光纤的单信道传输速率;二是增加单光纤中传输的波长数,即波分复用技术(WDM)。日前宽带城域网(BMAN)正成为电信建设的热点。DWDM(密集波分复用)的巨大带宽和传输数据的透明性,无疑是当今光纤应用领域的首选技术,人们自然也希望能将其作为城域网的传输平台。然而,城域网(MAN)具有传输距离短、拓扑灵活(环型、星型、网状网等)和接人类型多等特点,如照搬主要用于长途传输的DWDM,必然带来成本上过高。同时早期DWDM对MAN的灵活多样性也难以适应。  相似文献   

19.
关于IP宽带城域网组网技术的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一代宽带网 九十年代以来,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改变传统电信概念和体系。包交换、波分复用(DWDM)光传输、IP网络和WEB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构建下一代宽带网必须考虑到的四大要素。 新一代网络将具备以下特征:全网统一的通信协议且采用随路信令方式;能提供巨大的传输容量且以  相似文献   

20.
由国信朗讯科技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承担开发的中国电信DWDM多厂商网管系统日前在上海顺利通过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专家组的出厂检验。 DWDM多厂商网管系统该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