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过去10年来,日本和韩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促进了中日、中韩双边贸易、特别是产业内贸易和公司内贸易的迅速发展,但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相比,东北亚的区域内投资和区域内贸易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中日韩三国政府应积极加强制度性经济合作,促进贸易和投资的良性互动,为进一步繁荣东北亚区域经济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
《调查研究报告》2007,(203):1-18
原产地规则是区域贸易安排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缔约方保障区域内成员利益,防止迂回贸易的重要手段。但过于错综复杂的规则可能会大大增加执行成本,对贸易自由化的实际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介绍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区域贸易集团的经验,分析和比较了中日韩三国现有自由贸易安排的特点,并对如何设计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原产地规则做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众多的对内实行自由贸易、对外采取共同经济贸易等政策的区域经济集团的形成和发展,使世界经济贸易关系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与投资也产生极大的影响。一世界经济集团化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目标有高有低,范围有广有狭。目前世界经济集团化的格局,主要由程度不同的七大集团所构成。即西欧、美加、苏东、亚太、拉美、非洲和中东。其中最主要的和影响最大的区域集团有三个,即欧洲经济共同体、北美自由贸易区和尚未成型的环太平洋经济合作圈。  相似文献   

4.
张晓君 《特区经济》2009,(9):205-207
区域贸易安排是近年来国际经济贸易迅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发展自由贸易区战略。我国发展区域贸易安排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但在区域贸易合作方面却相对滞后,我国应巩固和完善在建的自由贸易协定,探索洲际间合作有效途径,实践上加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极为迅猛,其中两个典型的区域组织代表是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作者从历史、经济、地理背景与构建目标的一般性差别入手,分析了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在区域模式、立法机制和法律体系、法律冲突的融合以及争端解决机制等方面的法律制度的差异。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相似文献   

6.
全毅 《亚太经济》2001,(6):59-63
以WTO取代GATT为标志,世界多这贸易体制得以加强和完善,同时,以欧洲统一大市场为先导,以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9APEG)为两翼,以加勒比联盟,南锥体共同市场,东盟自由贸易区,西北共同体等中小区域集团为后续,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表现了强 劲的发展势头,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并存的两大趋势。本文主要论述地区主义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中国入世后应在维护多这贸易体制的前提下,构筑双边或区域自由贸易体制方面作出努力,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经济合作有天然的内在条件20世纪90年代,全球兴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这两个最大贸易集团的区域内贸易,已经占全球贸易的1/3。长期以来。东北亚各国实行外向型发展战略,经济增长是依靠外部需求拉动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而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贸易合作领域,表现出"深度一体化"的特征."深度一体化"有多种表现形式,但是最经常被提及的形式是国际直接投资.本文的目的就是要洞悉作为一个制度安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在占有大样本的基础上,本文使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估计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FDI效应.本文的结论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FDI的影响存在市场规模效应和门槛效应,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贸易与投资呈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9.
当前学术界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中,关于区域间经济关系的研究、特别是实证分析很少。笔者通过近一年的研究,尝试以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亚区域贸易和投资关系作为突破口,通过大量数据计算分析两区域贸易和投资的现状,并希望所得出的数据和结论对将来的区域间经济关系研究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战后日本主要是依靠发展外向型经济而迅速崛起的。当前,日本企业为能继续占领和扩大国际市场,采取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准确把握国际市场变化,实施“脱欧返亚”战略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区域经济合作趋势的进一步加强,目前已形成由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大区域主导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特别是近年来亚洲“四小龙”、东盟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世界贸易重心逐渐由欧盟转向亚太地区,亚洲市场潜力日益巨大。日本及时准确地把握了世界市场  相似文献   

11.
一、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的整体构想(一)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有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或称经济共同体、经济同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东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都已经发展到自由贸易区的阶段,而欧盟已经达到最高阶段,即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显然,要在可预见的情形中,中日韩经济合作的形式最多达到的是自由贸易区的情况,所谓自由贸易区是指这样一种状况,参加贸易区的国家对内取消关税,对外保持独立的关税。意思是三方之间的贸易可以自由进行,而对外贸易则与从前一样。这种形式应当是三方合…  相似文献   

12.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效分析及利益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由贸易区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产物。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出现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倍受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后近十年的实践情况出发,分析比较自由贸易协议实施以来给美加墨三国带来的利益,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相似文献   

13.
北美自由贸易区(即NAFTA)是世界上第一个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NAFTA运行十年来,对其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墨西哥的经济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NAFTA十年以来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对即将建立的任何南北合作型的区域经济组织都有借鉴意义,对拟建立的东盟"10 3"自由贸易区也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世界通讯》2001,(9):43-44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一个区域性经济论坛和磋商机构。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趋向缓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渐成潮流。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北美自由贸易区已显雏形,亚洲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等背景下,1989年1月,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提出召开亚太地区国家部长级会议,讨论加强相互间经济合作的倡议,得到美国、加拿大、日本和东盟的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15.
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在加速,欧洲联盟(EU)的形成、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的诞生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机制化运作就是有力的证明。乌挂圭回合历时七年于1993年成功结束,世界贸易组织(WTO)于1995年1月正式成立,表明世界多边贸易体系将进一步加强。区域贸易集团的大量出现,对全球多边贸易体系,是相互竞争还是相互补充?本文认为区域贸易集团与多边贸易体系竞争与互补共存  相似文献   

16.
1992年8月12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就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简称NAFTA),达成协议,尽管协议的实施尚需一段时日,但这只是日程表的安排问题了。NAFTA 是拥有3.63亿消费人口,GNP 达6.2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联合体,它的建立将对世界经济成长和贸易格局带来一系列的影响,正是基于这种预期,本文试分析NAFTA 对美、加、墨经济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对东南亚地区又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7.
APEC与WTO的互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WTO取代GATT为标志,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得到空前的加强和完善,同时,以欧洲统一大市场为先导,以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为两翼,以加勒比联盟、南锥体共同市场、东盟自由贸易区、西非共同体等中小区域集团为后续,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也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区域合作也在蓬勃发展,世界及地区性的区域组织也被广泛建立,如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东盟等.我国也相继成立了一些区域经济组织,如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等.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以期对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丽丽 《山东经济》2009,25(6):61-65
本文首次在产业内贸易运用Lall(2001)的技术含量分类标准,分别测算北美自由贸易区静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GL)和动态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MIIT)。结果显示:一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对经济水平差异大的美墨两国和经济水平相似的美加两国的影响不同。二是GL贸易调整成本和边际产业内贸易调整成本两者不一致。三是美加之间贸易调整总体上小于美墨之间的贸易调整成本。  相似文献   

20.
东亚汇率制度的博弈分析--东亚货币篮子构成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已经形成自己的区域货币体系,唯独亚洲地区仍然是一盘散沙,亚洲 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更加让东亚国家清醒地认识到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重要性。本文在分析东亚 汇率制度的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博弈分析的方法求得在非合作与合作的条件下东亚货币篮子货币 构成的纳什均衡解,并给出东亚地区最优汇率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