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保险服务贸易总量增长迅速,但逆差额却逐年递增,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优势并不突出。相比之下,美国保险服务贸易虽然也是处于逆差状态,但其保险服务贸易的发展质量远远高于中国。通过对两国保险服务贸易的国际出口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比较和对美国保险服务发展模式的研究,分析中国保险服务贸易的竞争态势。并从监管机制、产业政策、保险业务创新及扩大产业内贸易等多个方面提出竞争策略,为中国保险服务贸易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2.
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3  
本文在分析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与竞争力。从服务贸易增长率、服务贸易开放度、国际市场占有率、服务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和显示比较优势、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等方面,对中国和世界主要服务贸易国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我国进一步发展服务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了服务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对外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与发展战略问题.通过MS、TC、RCA和CA指数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服务贸易虽然总体上增长较快,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并且服务贸易结构还不够优化.在对服务贸易各行业进行要素密集度分类研究的前提下,分析影响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原因,借鉴世界服务贸易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提出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及上海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了中国及上海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国际市场占有率、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等指标的测算,探讨了中国及上海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另外,本文对上海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当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低下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地位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本国的服务输出.中国和印度作为两个国情十分相似的发展中国家,两国服务贸易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并各具特点,在国民经济中也扮演着不同角色.本文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等量化指标对中印两国近十年的服务贸易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修正后的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了造成印度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强而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将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相结合,对中国发展服务贸易进行定量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认为中国在服务贸易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竞争重点的环境下,要发挥比较优势,并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以期增强其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一、从比较优势理论到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与国际分工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分工的基本理论,也是解释当前国际贸易的主导理论,它的发展经历了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各国都应分工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以此参与国际贸易;大卫·李嘉图发展了这一理论,形成了 "两利相对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的比较优势理论,使每个国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成为可能;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则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完善,该理论认为一国应根据本国要素的丰裕度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以这一理论为基础,当前的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格局是:发展中国家主要生产并出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发达国家则主要生产并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理论为基础,通过系统化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从运输服务贸易发展现状、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三个层面,对入世12年来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了深度测算.研究发现,虽然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目前不具备竞争优势,但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发展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9.
中国服务贸易新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锐 《中国经贸》2006,(6):53-55
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国际大都市发展的经验证明,在服务贸易领域,以新兴服务产业和技术含量高的服务产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可以形成后发优势,实现跳跃式增长。因此,建议中国相关政府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服务贸易的促进和保护政策,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动服务贸易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环境规制与比较竞争优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数百年来,比较优势原理一直是人们用解释国际分工格局,国际贸易产生和贸易利益分配的主要工具之一,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WTO在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发展的同时,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也不断提高,这人识上的转变要求我们,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贸易发展战略制定过程中,必须将环境与要素禀赋优势结合起来,并以此对以要素禀斌为基础的比较竞争优势进行重新省视。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SWOT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汶亚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138-142
全球教育产业是一个规模惊人的行业,教育服务业已在许多发达国家的经济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我国仍未摆脱教育服务贸易的逆差状态。文章基于SWOT分析,认为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应该建立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重目标下,涵益从内部拓展投资渠道、提升服务能力;从外部开发教育服务市场、建立质量保障体系两个层面四个着眼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显性竞争优势指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以及国际市场占有率,对金砖国家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并依据这4个指标,采用偏差平方最小法计算出金砖国家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值。结果表明,五国中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最强的是印度,而我国服务贸易总体上不具有比较优势并且国际竞争力逐渐减弱。最后,根据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提出了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之间关于自由贸易的争议也变得空前激烈。国际贸易是否有利于全球经济增长?这实际上是长期以来国际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领域颇具争议的问题之一,而在当下对这一问题进行重新审视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贸易理论对贸易合理性的探究尽管触及了经济增长问题,但在贸易静态收益理论的框架下,国际贸易究竟是否会促进一国经济增长,既取决于各个国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经济增长究竟偏向于出口部门还是进口部门,也取决于各种贸易政策对各个部门的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的影响。本文对现有针对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所做的实证研究作了系统回顾和分析总结,明确指出了目前各种看似矛盾的实证证据背后的理论和技术根源。在此基础上,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2SLS)和GMM动态面板回归技术,对1960~2006年期间全球各国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组别分别就其贸易占GDP比重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文章发现,上述实证研究证明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与一国经济发展阶段相关,但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而言则存在差异,同时进口和出口在经济增长中的表现也存在差异性。总体来看,对中等收入国家而言,贸易占GDP比重与GDP增速之间的关系最强,进出口均有较强带动作用;高收入国家贸易占GDP比重与GDP增速之间关系较弱,进口的作用甚至大于出口;低收入国家贸易占GDP比重与GDP增速之间的关系最弱,进口甚至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国际旅游是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行业众多,且在国家之间具有财富转移性。图文分析了泰国近十年来的国际旅游贸易现状,并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泰国国际旅游服务的竞争力。之后,对其近年来经济发展与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发现,泰国的国际旅游服务贸易能够提升资本投入,提供就业岗位,并最终提高泰国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肖玉玲 《改革与战略》2009,25(2):143-14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但我国服务贸易在世界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仍比较小,整体国际竞争力较低,而我国服务贸易各行业竞争力状况却不尽相同。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从国内环境方面深入研讨我国服务贸易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6.
Trade Balance: Numbers Can be Deceiving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I. Introduction Trade disputes have become more prevalent and acute in recent years. Almost all disputes have centered on trade balance and/or market access of certain merchandise or services. It is commonly believed by the public, media and politicians that trade surplus resembles mercantilism and trade deficit represents vulnerability. This is a major reason why Sino– US trade deficit and dispute settlements in the WTO relating to China have been stealingTrade Balance: Numbers Can be …  相似文献   

17.
方岩 《科技和产业》2023,23(21):110-115
数据流动已成为贸易规则谈判的重要议题。通过构建RTA(区域贸易协定)跨境数据流动规则深度指数和测算双边服务贸易成本,实证分析跨境数据流动规则对服务贸易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理论机制上,跨境数据流动规则通过减少监管分歧和促进服务贸易数字化降低服务贸易成本。实证结果表明,缔结跨境数据流动规则和跨境数据流动规则深度的增加均会显著降低服务贸易成本。分规则类型来看,数据便利类条款、数据保护类条款、数据流动类条款和数据例外类条款深度的增加均能降低服务贸易成本;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匹配的国家对来看,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跨境数据流动规则的缔结和规则深度的增加均能降低服务贸易成本。  相似文献   

18.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总量互补与差额替代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相关主要国家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数据分析表明,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总量上呈现出互补性特征,但是在各自差额上却呈现明显的替代性。本文研究认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差额的替代性体现了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所在。该结论的启示在于,服务部门发展和服务贸易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仅拥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将可能长期存在服务贸易逆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服务业转移速度的不断加快和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持续推进,中国服务贸易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目前仍缺乏国际竞争优势,竞争力较低。本文通过构建模型来分析影响一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各种因素,并利用计量模型来测定部分具体因素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作用的显著程度和影响大小。最后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提出了发展中国服务贸易,提升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Reduced trade barriers and lower costs of transportation and information have meant that a growing part of the economy has been exposed to international trade. In particular, this is the case in the service sector. We divide the service sector into a tradable and a non-tradable part using an approach to identify tradable industries utilizing a measure of regional concentration of production. We examine whether the probability of displacement is higher and income losses after displacement greater for workers in tradable services and manufacturing (tradable) than in non-tradable services. We also analyze whether the probability of re-employment is higher for workers displaced from tradable services and manufacturing than from non-tradable services. We find that in the 2000s the probability of displacement is relatively high in tradable services in comparison to non-tradable services and manufacturing. On the other hand, the probability of re-employment is higher for those displaced from tradable services. The largest income losses are found for those who had been displaced from manufacturing. Interestingly, the income losses of those displaced from manufacturing seems mainly to be due to longer spells of non-employment, whereas for those displaced in tradable services lower wages in their new jobs compared to their pre-displacement jobs appears to play a larger ro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