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研究型审计是现今审计实务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首先对研究型审计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研究型审计强调以研究的思路方法开展审计,基本出发点是创造更高审计价值,更好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其次文章构建了研究型审计的理论分析框架,发现研究型审计需要深入解构财政财务收支与治理主体提供治理服务的逻辑关系,将监督财政财务收支与监督治理主体履职和提供国家治理服务结合起来,需要关注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与重大决策部署、地方治理的审计监督需求以及审计自身演化发展.最后从转变审计战略监督的审计新理念、探索中国特色的制度基础国家审计模式、探索"权力—制度—行为"审计发现问题的分析思路,以及探索监督合力的研究型审计作用发挥新方式等方面对研究型审计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国家审计赋能乡村振兴问题引发学界的高度关注并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有必要全面梳理与系统总结“新时代五年”(2018~2022年)乡村振兴审计的有关研究成果。为此,首先结合中国知网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介绍了核心期刊文献发表的总体概况,发现高质量乡村振兴审计的理论研究并不丰富,但热度却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然后对已有文献从乡村振兴审计的基础理论、乡村振兴审计存在的问题与优化路径、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以及基于不同侧面和视角的乡村振兴专项审计四个方面进行了划分、梳理与回顾,最后在评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国家审计赋能乡村振兴的未来研究方向。本文旨在对国内学者了解和掌握乡村振兴审计的研究进展有所裨益,同时为审计机关开展乡村振兴审计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政策的落地生根,开展针对乡村振兴政策落实的国家审计是完善国家治理、推动深化改革的重要途经.随着公共受托责任的拓展,基于治理导向的国家审计功能正在由监督向评价、服务等方向延伸.国家审计机关应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握基本原则,强化责任担当,正确处理微观问题揭示与宏观决策服务之间的辩证关系,审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政策落实的精准性、资金使用的安全性与项目建设的绩效性,科学建立基于乡村振兴政策落实的审计评价策略,并从推广经验做法、促进整改、推进政策科学性、完善体制机制等视角强化审计的服务功能,统筹各类资源,力求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政策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4.
陈骏 《审计与经济研究》2020,35(1):20-21,2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从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视角,探讨了如何通过更好发挥审计监督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国家安全体系。研究认为,从制度、理论与实践层面看,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监督力量;国家审计具有的独特属性决定了审计监督是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保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审计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是保障乡村振兴实施的有效监督方式。从审计理论看,公共受托乡村振兴责任是开展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底层逻辑,新公共管理对政府在乡村振兴中绩效与责任的高度关注是直接动因,作用机理在于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具有全流程的动态监督治理功能,即事前审核防控的预防机制、事中纠偏修正的揭示机制和事后整改问责的抵御机制。但基于对审计署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公告文本的考察表明,审计的功能发挥并不充分,表现为预防功能缺位、事前防控预警机制缺失;揭示功能发挥不足、事中纠正机制履行不力;抵御功能不强、事后问责整改机制不完善。为此,必须前置审计关口,充分发挥审计的预防性功能;加强事中监督,及时发挥审计的揭示性功能;健全事后整改问责机制,有效发挥审计的抵御性功能。  相似文献   

6.
国家审计功能和国家治理能力的关系可以通过构建协同发展机制来分析,协同发展机制包括二者内在的理论逻辑以及由此搭建的实践路径。不同国家的国家审计,其发展历程、审计范围以及审议重点等存在较大差异,可通过理论分析和各国审计发展历程分析,总结出国家审计功能发展的现实路径。对国家审计的需求和供给将决定国家审计功能的发展。各国治理治理能力的范围、存在的不足及其对国家审计功能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国家审计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了国家审计的对象、重点和方法。而各国不同的治理水平又会影响国家审计的组织方式、管理水平、经费保障程度等,进而影响国家审计功能供给。现阶段,国家审计应加大审计全覆盖的推进力度,健全财政资金支出评价标准体系,提高审计信息利用水平,适应并引领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社会公众参与国家治理日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经济学框架下将社会公众参与国家治理的过程与功能提炼为公众效用约束,并通过构建一个简洁的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选择模型阐明公众效用约束机制。结合公众效用软约束下中国地方发展型政府行为的经济影响以及直接构建公众效用约束机制面临的问题,从理论上解释了中央政府强化国家审计的治理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制度供给可以从审计方法流程、审计业务体系、审计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完善,全面评估效用结果、深度契合效用目标与有效实施问责约束,实现公众效用约束机制的间接构造,成为公共权力治理的“内部—经常性激励约束机制”,从而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前发展阶段和体制背景下国家治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是国家审计发挥监督保障治理效应、服务乡村振兴重要而有效的监督方式,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在实践中未能做到对乡村振兴审计监督的完全覆盖。针对这一局限,本文首先对借鉴公共政策评估标准构建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四维审计模式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然后以公共政策评估标准的形式、事实和价值维度为基础并加以拓展,构建基于公共政策评估标准的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形式(事前)、事实(事中)、价值和受众(事后)四维审计模式,提出一种涵盖乡村振兴政策落实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流程的全覆盖跟踪审计观,以实现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全覆盖,最大限度地促进和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应然目标的生成与显现。研究旨在为审计机关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全覆盖提供理论基础、实践启示与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国家审计作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系统中的监督控制系统,履行着对权力运行进行监督约束的职责,对完善国家治理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国家审计要以完善国家治理为导向,不断强化其监督作用,认真履行审计职责,并通过加强自身理论研究、制度建设、能力建设等为完善国家治理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具有国家治理功能,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挥其预防、揭示和抵御的监督与保障治理效应,能够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这一认知,本文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观、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国家治理观、国家审计促进经济发展的制度背景和国际惯例四方面论述了国家审计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依据,并基于国家审计发挥监督功能的治理效应视角分析了国家审计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旨在为国家审计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间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国家审计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有力工具和制度安排,为更好地发挥其免疫系统功能与治理作用,审计机关应在机制制度、组织管理、监督控制和技术操作层面进行改进与完善,其强化路径和基本策略,主要包括:准确审计功能定位、明晰审计重点内容、健全协调联动机制、注重审计方法应用、创新审计技术手段和加强审计整改问责。基于此研究分析,旨在为强化国家审计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中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2.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最关键的小事”,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最基础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指出,审计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和实现乡村善治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分析乡村治理现代化对国家审计的需求入手,结合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体系特征,构建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国家审计监督体系。针对乡村治理涉及的公共权力、公共政策、公共资金、公共项目,探索审计业务类型协同的实施路径,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和基础制度安排,是学界研究的重要领域。为更好地把握国家审计研究的热点和趋势,本文以“国家审计or政府审计”为关键词,选取1998年1月至2022年7月中国知网CSSCI(不含中英文扩展版)数据库中714篇文献进行文本挖掘和可视化分析。结合历史背景和国家政策,采取词频共现、LLR聚类、突现后发现,国家治理、审计监督、审计质量和绩效审计为国家审计理论研究的四大高频关键词。在此基础上,展望国家审计研究和实践未来趋势:以研促审、研审结合以促进高质量发展;通过数字化提升审计价值以赋能数字化转型;审计监督贯通协同以提高审计监督效能;立足现实治理需求以助力新发展格局构建;以高质量审计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沿着国家治理整体构造、问责机制到国家审计这一逻辑路径,探究国家审计的本质,并解释国家审计差异化的原因.国家治理基本构造可分为四个层次,国家审计本质上属于经济问责,问责对象是政府治理系统中的任务确定及资源配置子系统.在经济问责系统中,国家审计的基本功能是经济问责信息保障机制,由于各国的国家治理整体构造和问责机制不同,因而出现不同国家的审计差异.  相似文献   

15.
国家审计监督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有效提升国家治理水平离不开审计监督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实施。当前我国国家审计监督法律制度中存在诸多不足,如审计机关独立性不强、审计结果公告不透明、绩效审计尚未开展等,这些已严重影响到政府审计的功能发挥。借鉴国外审计监督立法成熟经验,对现阶段中国政府审计监督法规的状况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完善审计制度,实行审计全覆盖。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这是我国审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首次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对审计工作作出整体部署,把审计监督纳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成为制约和监督行政权力的八大监督之一。为更好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3~2013年上半年国家审计署官方网站公开披露的180份审计结果公告,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初步探讨国家审计如何通过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研究认为,当前我国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基本满足国家治理需求,审计署公开披露国家审计结果,能充分运用社会舆论监督,督促被审计单位有关问题整改,强化国家审计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功能,推动实现国家治理。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赋予财会监督全新定位,将财会监督与审计、统计等监督一起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阐述引起了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文章从国家治理的高度,深入探讨新时代财会监督体系构建的逻辑、财会监督体系可能包含的内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最后从制度设计等层面明确了财会监督体系构建的路径.基于我国会计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探索构建适合国家治理需要的财会监督体系,对构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增强监督效能、提升监督效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国家审计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根据地审计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审计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上认识和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国家审计思想的理论依据,总结国家审计思想的理论创新,不仅是当前国家审计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国家、财政与监督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国家审计思想的基本理论依据。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实际出发,在战争中艰难探索,努力实现国家审计思想的理论创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国家审计思想的理论创新涵盖四个维度: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二是坚持党领导审计监督工作的政治基础,三是坚持审计监督为人民服务的群众基础,四是坚持新民主主义道路的审计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发展逻辑、效能发挥以及路径指引等方面对国家审计现代化发展演进进行初步探索。研究认为:国家审计现代化的发展逻辑以国家审计的角色定位为基础,以国家治理的目标转型为起始,以审计要素现代化发展为终点;其效能发挥则主要基于国家审计在职能、机制、效应、功能等方面呈现出的现代化特征,进而高效、科学、规范发挥审计治理效能;关于国家审计现代化发展演进的路径指引,则具体可从国家审计的审计目标、审计方法以及审计内容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