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至1997年底,全国经邮电部批准可跨省进行寻呼联网业务的社会寻呼台共有18家,另外一些专业寻呼台也开办了跨省寻呼联网业务。18家经营跨省寻呼联网业务的寻呼台共有用户500多万户,其中润迅、联通、华英、中北台分别有用户108万户、70万户、63万户、55万户,位居18家前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无线寻呼网普遍采用512bit/s至2400bit/s的编码速率,由于这种寻呼系统技术的编码格式(POCSAG)编码速率低,故在升级、抗干扰能力、多频系统联网、多频扫描、地址容量、电池寿命等方面均受到限制,影响了通信质量提高和网络容量增大。应运而生的摩托罗拉公司FLEX编码规程技术,在实现高速寻呼联网及支持大规模多频漫游、系统容量增加、投资成本降低上具有明显优势,已被国际电讯联盟(ITU)采纳为无线寻呼代码及格式的建议标准。为此,我国原邮电部已决定,全国无线高速寻呼网采用FLEX编码规程。  相似文献   

3.
f-州国信达计算机网络通讯有限公司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路华普大厦10楼1011室邮编:510620电话:020—87589281 85598820传真:020—85590998—1013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计算机通讯领域的研制与发展。“运用世界高新科技,振兴民族计算机产业”,是公司行动的指南与奋斗的目标。 公司的系统广泛地应用于计算机各个通讯领域:邮电系统、银行系统、寻呼系统、医疗系统、税务系统……。 公司主要系统有:110、1】4、119、160、168等多种信息服务平台;国际互联网接人、电子信件传真接收及寻呼通知;人民银行同城结算系统:联网寻呼、自动寻呼、…  相似文献   

4.
到1997年4月,我国无线寻呼用户总数已超过3300万,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寻呼网。获准经营无线寻呼业务的经营单位已达2000多家。最新调查统计表明,在近一年寻呼业价格战激烈竞争之后,许多寻呼台开始忙于引进新技术,更新系统设备,采用数字中继,实行联网经营,可以预见1997年寻呼业务市场的价格竞争、销售竞争和技术竞争将构成新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移动通信是当今最活跃的通信领域之一,它包括蜂窝移动、无绳、移动卫星等。 寻呼机以其体积小,价格便宜,使用方便而大受中国用户的欢迎。在蜂窝大发展的年代,寻呼仍有广阔的前景。从初始的低速仅能本地寻呼,发展到现在的高速广域联网寻呼,下一步还将引入双向寻呼、语音寻呼、双向寻呼将使寻呼的性质发生改变,不但能确保信息的传递,而且从单向  相似文献   

6.
从1912年美国出现第一个陆地移动无线电系统起,无线电寻呼经过了一个漫长的不为人重视的历史阶段,直到80年代无线电寻呼才开始迅速发展。无线电寻呼以其系统设备简单、投资少、见效快,终端设备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便宜、传递信息迅捷而倍受青睐。 在我国,1984年上海市电信部门第一个向公众提供无线寻呼业务。发展到今天,我国已有两千多家寻呼台,寻呼用户6000多万。但在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后面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今年初委托中介机构对移动电话、无线电寻呼、电话信息服务和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业务等四种电信业务进行了“用户满意度调查”,调查对象是:经营数字移动电话业务(GSM)的企业(2家)、经营跨省联网无线寻呼业务的企业(18家)、经营跨省联网电话信息服务业务的企业(6家)以及经营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业务的企业(12家)。在9月16日召开的“全国电信用户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向社会公布了此次“用户满意度调查”的结果。向社会公布的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股票服务是无线寻呼服务功能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部分,章从建设江苏省全省联网股票服务的必要性出发,阐述了在江苏省现有国网系统上建设全省股票服务的技术可行性、技术优势、实施方案,并对该方案的投资回报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华东3省1市(江苏、浙江、山东、上海)的13个主要城市邮电公用无线寻呼(126、127),近日实现区域联网,投入试运行,对公众开放漫游业务。 随着我国华东地区经济的发展,用户希望扩大无线寻呼服务范围。在邮电部的关心和邮电部电信总局直接领导安排  相似文献   

10.
一、概要 目前,随着寻呼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寻呼系统的不断完善,寻呼业务服务覆盖范围已由过去的小区域发展成为多区域乃至全国范围的业务服务。FLEX制式的高速寻呼系统以其容量大,速率高,扩展性好,寻呼机省电等优势得到各寻呼服务商的特别青睐。在已有的具有全国漫游功能的寻呼系统中,以199/198多频自动漫游寻呼系统最能充分体现FLEX制式的优势,它同时也对寻呼终端(寻呼机)提出了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用无线电寻呼网(126、127)4月1日投入全国联网漫游试运行。在联网区域内,联网用户通过人工漫游登记台(1251)登记后,可进行全国漫游。这是我国公用移动通信继模拟移动电话全国联网、“全球通”139数字移动电话(GSM)1996年元月实现15个省联网漫游后,又一全国联网工程。它标志着我国无线寻呼通信已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12.
按CCIR定义,无线寻呼系统是一种传送呼叫信号的单向个人选呼系统。寻呼接收机小型、价低得到迅速发展。截止1997年底,我国无线寻呼用户发展到近6000用户,跃居世界首位。然而随着寻呼业务的发展,原以POCSAG码作为我国公众无线寻呼的标准码已显示出缺陷,为此,中国电信于去年10月1日在全国22个省会城市开通280MHz FLEX(Flexible Friend)高速无线寻呼系统。今年7月将开通另外  相似文献   

13.
寻呼系统的工作原理较简单。发方可通过电话将简信直接发给寻呼系统,也可通过话务员转发给寻呼系统。寻呼系统收到发方简信后,立即向该系统覆盖区播放,每条简信的内容包括被叫用户的号码以及有关消息或短语等。寻呼机只能收不能发,接收的消息可以是:音响、电话号码或一条短语,只有和被叫号码一致的寻呼机才能接收到发方的消息。  相似文献   

14.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在业务上不断推陈出新,在经营上求新求变,为邮政增收创收已越来越受各级邮政部门的重视。寻呼业务作为长效业务和收入新增点,已被一些邮政企业纳入经营范围,他们希望通过拓展寻呼市场,为邮政创造更多的效益。但邮政对寻呼市场的开发应有科学、清醒的认识,应积极探索,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对策促进邮政寻呼业务的持续发展,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5.
得益于国内通信市场的逐步开放,无线寻呼业务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已批准经营无线寻呼业务的部门和单位有2800家。截至去年底,无线寻呼用户已达到5036.8万户。与此同时,寻呼市场也出现了许多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我国寻呼业所面临的困境 1、移动电话发展所带来的业务下降。最近一项调查显示,随着移动电话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去年北京寻呼机用户增长量首次出现下降。有人预计,预计北京地区30%的寻呼机将被移动电话替代。价格狂跌的移动电话,作为一种替代品,使提供短信息单向通信的寻呼服务业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  相似文献   

16.
无线电寻呼业务自向公众开放以来,尽管面临着其他无线电通信形式的竞争和挑战,但仍然在世界各地获得了很快的发展。其中,尤以亚洲和北美各国为最。据预测,到2003年将有超过22%的美国人(约7700万)拥有并使用一种寻呼设备。我国也是无线电寻呼业务高速发展的国家之一。据预测,我国到2000年寻呼用户的数量将达到9000万。但是,就目前广泛应用的无线电寻呼系统而言,与其他的无线电业务相比,也有很大的弱点。主要是当前开放的寻呼业务仅仅是一种单向无线电业务,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单向寻呼向更高领域发展。 目前,新一代的寻呼系统已经进入市场,这就是具有应答  相似文献   

17.
近日,浙江省无线寻呼局与通广北电正式签约订购10套Meridian OPT51C全数字程控交换排队机,用以组建280M全国联网高速寻呼浙江省网系统。 通广北电作为全国280M高速寻呼骨干网的排队系统供货商,在寻呼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广北电为浙江280M高速寻呼网建设设计的方案中,采用了10套北方电讯最新的数字程控交换排队系统MeridianOPT51C组成浙江10个  相似文献   

18.
产品世界     
SC-104型卫星数字广播系统推出 邮电部第一研究所和上海飞利浦通信科技实业公司新近联合推出SC-104型卫星数字广播系统。 该产品是一种一点到多点的单向通信系统,由一个主站和若干个远端站组成。主站的主要设备包括网管、数据复用器、调制器、C频段或Ku频段射频单元。远端站包括天线、接收机等,主站网控可打开或关闭任一端口,广播网可划类管理,适用于信息发布及卫星寻呼联网等。  相似文献   

19.
无线电寻呼系统能够提供迅速、准确的信息服务,并且具有可移动、携带方便、简单实用和费用低廉等特点,因此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无线电寻呼业务已经成为一种为广大公众提供服务的灵活通信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市场需求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带动寻呼业务的飞速发展,寻呼发射机产业也就应运而生,发展势头不减。  相似文献   

20.
一、影响邮电寻呼发展的原因剖析1、寻呼能力不足。主要体现为:()长期系统规划不够,频点资源出现暂时性短缺,造成一段时期内业务发展、市场竞争出现空档。(2)寻呼网络建设一定程度上脱离于市场需求,基站布局不够合理,造成局部区域寻呼覆盖能力不足,影响寻呼信号接收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