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三农问题”其实就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三大问题。“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富裕农民,而富裕农民就必须组织农民,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河北省唐山市的实践说明,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2.
如何认真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促进农民收入尽快增长?通过深入农村、供销社调研,笔者认为,以产业为重点,以农民为主体,加快发展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是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一、陕西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及成效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又有新的发展。特别是1995年,国务院确定我省为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试点省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来抓。据统计,到2003年底全省已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800多个,入社(会)…  相似文献   

3.
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重庆市供销总社以“两社两化”(发展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推进农业产业化、商品经营连锁化)作为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服务“三农”的载体,经过四年多的努力,正步入规范发展、巩固提高、壮大规模、注重实  相似文献   

4.
本报告基于对九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调查,发现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已经经历了自发发展和政府倡导发展的两个阶段。实践中已经出现了符合合作组织规范性要求的一些好的合作组织典型和好的发展经验,但总体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还存在“难发展”的问题,目前已到需要综合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解决我国农户经营“小、散、弱”问题的有效途径。要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向高层次、实体化发展,必须加强对农民进行合作知识培训,加大合作典型示范和政府扶持。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军 《北方经济》2008,(11):39-41
近年来,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且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仅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而且,也为农民增收起到很大的保障作用,有助于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有助于中国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关干“三农“问题的一番讲话,给很多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报告除了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之外,另一个亮点就是明确指出要发展合作经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经济是实现农民增收、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农业合作组织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笔者认为:利用体验经济,开展深度体验营销将成为农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实现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更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建立和完善真正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很好出路。文章分析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政府的互动关系,提出了我国政府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九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分析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的真实情况、发展特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对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与财政部农业司合作,对浙江、山东、河北、吉林、安徽、河南、陕西、四川、甘肃9个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既包括专业协会,又包括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调查发现,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已经经历了自发发展和政府倡导发展的两个阶段。实践中已经出现了符合合作组织规范性要求的一些好的合作组织典型和好的发展经验,但总体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还存在“难发展”的问题,目前已到需要综合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从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入手,在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规模、数量、层次、经费、业务范围、人才、农户参与积极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王庆  赵航  陈洪昭  林卿 《乡镇经济》2008,24(3):86-89
在推进闽台农业舍作纵深发展的过程当中,借鉴台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快福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是构建闽台农业长效合作机制,提高福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民与市场之间的中介组织的作用也日趋显现。本文以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数量、类型、发展状态、运作模式、存在问题、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济绩效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把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新的机理,并由此为我省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选择与组织创新机制提供操作指导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研究对象,从供应链的视角入手研究其绩效,通过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相关原则,提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3个一级指标,合作社总收入增长率、合作社总资产增长率等13个二级指标,并给出了相关的指标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农民组织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发达国家农民组织化历经漫长的历史进程,日趋成熟。特别是其农业专业合作社覆盖面广、技术力量强、服务功能综合化,为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中国家的农民组织化体现了政府主导型的显著特征,并在实践中逐步走向规范。农民组织化的国际比较揭示出:农民组织化是中国农业经济市场化和农业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化的必然选择;中国农民组织化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在农民组织化过程中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由农民自发或由政府指导、推动的各种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兴起并逐步发展壮大。但由于农业的弱质性特点,又决定着这些组织的发展存在着很多缺陷,需要外界的积极引导和支持,其中政府行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政府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方面的分析和阐述,着重强调政府应在立法规范、政策支持、组织管理和提高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服务,从而达到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白晓革  张娟 《乡镇经济》2008,24(8):93-96
文章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分析了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织中的层次。分析研究认为:在组织层次中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是市场、科层两种组织之间的混合组织。但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相比,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成本高,具体表现在资产专用性程度高、信息不对称以及外部性大。因而农产品批发市场更接近市场的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接近于科层。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琪 《乡镇经济》2009,25(12):90-94
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波及到我国农村,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初步显示出其价值,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必将进一步发挥其在农村中的作用,引导中国农村走上内生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I. IntroductionIn the near future, China’s agricultural and rural economy will face the fact that under thefundamental system of family contract and responsibility, small-scale farming householdscoexist with the modern economy. Confronted with the drastically competitive andchangeable market, the weaknesses of individual small farms have gradually emerged.These weaknesses include: too small a scale, little access to information, low level ofspecialization, low level techniques and low econom…  相似文献   

20.
吴光宇 《特区经济》2011,(3):187-188
农民合作组织是世界上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和国内一些先进地区发展农业的成功经验,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但是在积极推进和倡导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同时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这些困难制约了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本文将对制约新农村牧区农业经济合作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