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盈余指经常项目盈余和资本项目盈余,这是我国外部经济目前面对的现实问题。我们创造性地把我国外部经济的现实问题同开放宏观经济理论结合起来,分析了我国双盈余产生的原因,发现了双盈余对我国经济造成的若干冲击,经济政策上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充分考察原因、后果、冲击的基础上,我们独立地提出了解决我国经济外部不均衡的政策组合——短期的央行冲销干预政策,中期均衡汇率调整政策和适度紧缩的财政政策,鼓励资本输出政策和当期消费政策。  相似文献   

2.
盈余管理是当今上市公司财务会计的一大难题。会计政策选择是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使其成为上市公司理论和实务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资料,从动机和机会两个方面进一步分析我国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童锦治  赵川  孙健 《经济研究》2012,(4):124-136
本文构建了一个简单的大国开放经济一般均衡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外汇储备从贸易盈余时的短期均衡到贸易平衡时的长期均衡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量化分析了降低出口退税率对长期均衡时的外汇储备的影响。研究表明,降低出口退税率在短期内对减少贸易盈余和控制外汇储备增量有一定的帮助,但长期来看则与出口产品的价格弹性密切相关,只有降低那些价格弹性较大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才能够有效地减少长期均衡时的外汇储备,否则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支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由于中国的出口产品总体缺乏价格弹性,因此,近年来实行的一系列出口退税政策改革在长期内使国家外汇储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以获取一定的私人利益为目的,在公认会计准则的约束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以使财务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平。规范企业盈余管理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障投资者利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5.
盈余管理被公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已受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高度重视。通常认为,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是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现有的大部分文献集中分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动机及如何对其进行防治,本文则就管理当局是否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盈余管理和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性的分析。最后提出加快会计准则建设和完善证券市场监管系统,从而缩小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的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6.
盈余管理一直是会计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但新旧会计准则前后盈余管理对比的实证研究目前还很少。本文从新旧会计准则改变的前后对比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变化,借用修正的琼斯模型,通过文献综述和数据回归分析发现:新会计政策下,企业的正向盈余管理水平要高于旧会计政策下企业的正向盈余管理水平,但新旧会计政策下企业的负向盈余管理水平没有显著差异。新旧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正向盈余管理水平上。  相似文献   

7.
以2007年长期资产减值的政策变化为背景,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偏好变化。通过研究发现,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是公司可选择的盈余管理方式,公司会基于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成本来选择具体的盈余管理方式;禁止长期减值损失的转回会对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有遏制作用,同时极有可能存在企业管理者偏向使用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浅析盈余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青 《经济论坛》2004,(23):68-69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以获取一定的私人利益为目的,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盈利预期的压力,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以使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平。从本质上讲,盈余管理显然是一种利润操纵行为,但利润操纵是通过违规违法的手段弄虚作假,人为地造成利润的增加或减少;而盈余管理则是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以寻求有利于己的财务结果。  相似文献   

9.
蒋冰丛 《时代经贸》2013,(20):14-14
盈余管理是企业在有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自由时,在合法的前提下选择使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是企业作为追求市场价值最大化的经济主体。只有对盈余管理理性对待与恰当运用,才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正面效应,实现效益最大化。随着证券市场在我国的发展,盈余管理的方法也在不断升级。本文分析了企业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并提出了解决盈余管理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颁布和实施,对企业通过资产减值政策进行盈余管理起到了抑制作用,但也为一些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创造了较大的空间.本文从分析企业通过资产减值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表现出发,探究了资产减值政策与企业盈余状况的博弈关系,最后针对资产减值准则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1.
持续的贸易盈余或者贸易赤字在当今的世界经济中变得越来越常见,对于不同国家的贸易盈余或者贸易赤字经济学家们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但从根本上讲都离不开人口结构这一经济发展中最常见的经济变量。将基于国民收支恒等式和生命周期理论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分析人口结构的变化对一国贸易盈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盈余管理常用的手段有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这两种手段的实现方法并不一样。真实盈余管理是通过从企业正常活动出发改变企业真实交易决策,从而进行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是通过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在我国,医药制造业是最常见使用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的企业,所以,以HR公司医药为例,对企业的盈余管理及研发投入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研究,对企业有关财务指标进行汇总及计算,从而分析得出HR公司改变会计政策的原因及盈余管理动机,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3.
盈余管理是财务信息披露中长期存在的顽疾,盈余管理与财务舞弊的界限有时很难区分,本文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内外因做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政策.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案例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中,利用会计政策留有的空间进行盈余管理,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盈余信息的可靠性.使其无法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巧用会计政策,资产减值准备、资产重组、利用债务重组是当前许多亏损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一、盈余管理的涵义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有选择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的自由时,选择其自身效用最大化或是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行为。盈余管理是借助于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变更来实现的。盈余管理的目的是得到一种令企业管理当局满意的财务会计结果。而会计盈余是决定财务成果是否满意的重要参数。因此,企业管理当局通过选择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来多计或少计收益、少计或多计费用与成本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对企业盈余管理动机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earningsmangement)是指企业管理者以获取一定的私人得监为根本目的,迫于相关集团对其达到盈利预期的压力,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使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准。盈余管理行为一方面被认为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但如果从有效市场的角度考虑,公司内部管理人的盈余管理行为将传递出企业的内部信息,从而使得信息披露更加充分,市场更加  相似文献   

17.
营运资金周转时间短,来源具有多样性,对企业应付临时性的资金需求有重要意义。公司的盈余管理可通过控制经营现金流量和应计利润项目两条途径来实现。应收款项、存货等营运资金项目的增减变动直接影响到会计盈余的多寡,尤其在规模较大的公司,与营运有关的交易发生得最为频繁,且数额巨大。因此,营运资金项目通常被视为是一种便捷而且正当的盈余管理工具。从营运资金各主要项目的盈余管理方法分析入手,提出当前管理方法存在的利润操控问题,进而提出规避不恰当盈余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技术创新和竞争性垄断与战略贸易政策相互影响机理诠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威 《现代财经》2004,24(7):61-64
本文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技术创新、战略贸易政策和竞争性垄断增进贸易利益的机理,分析影响贸易绩效的技术创新、贸易政策和竞争政策的相互影响机制的模型,阐明了在WTO框架下协调技术创新政策与竞争政策和贸易政策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盈余管理问题也开始在我国出现。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是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根据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之间的相关性,在对会计政策选择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进行会计政策选择,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的论述,分别从政策的实施真相,本质,经济影响和历史作用等方面揭示了分析评判国际贸易政策的研究立场和方法,是我们在新上对国际贸易政策进行分析时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它启示我们,自由贸易是必然趋势,而在一国的产业成长和经济增长中,应实现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