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区域的竞争已不单是产品竞争、行业竞争,而是区域板块经济、规模经济、产业链的竞争。而市场与区域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取决于资源、条件的禀赋优势,而且取决于产业规模、比较成本、产业关联和相对价格.取决于一个地区具有相对持续优势的企业群落。  相似文献   

2.
清音 《中国高新区》2010,(8):120-122
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件商品都是不同地区的公司经过多重协同运作取得的成果。因此说,企业要在竞争中胜出,首先要改变竞争的概念——世界正在从圆形变成扁平,要随时做好准备,迎接变化。在“平的世界”里,企业的成功取决于企业的竞争优势,更取决于企业所在网络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力量的竞争,而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的竞争。企业创新活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各类人才创新潜能的有效释放。因此,人才资源是企业中具有异质性的,能给企业带来持久竞争优势的基础资源。高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认识及投入上的不足。高技术企业的经营内容大多与当代最先进的技术紧密相联,但是高技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尤其是领导者却未必能用现代管理科学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激发员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科技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上海尼赛拉传感器有限公司总经理乐秀海当今国际上迅速发展的科技革命浪潮正引进各国社会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趋向的重大变化。许多国家对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加紧调整科技和经济发展战略,增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的...  相似文献   

5.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使得我国的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而在竞争极其激烈的市场上,能够获得一席之地,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是否与市场相符。因此加强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规范化是十分必要的。文章从高中生的视角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6.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席卷而至,国与国的竞争正在越来越演变为企业之间的竞争,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较量,往往取决于企业经营者的胆识、学识和见识,取决于企业经营者的悟性、韧性和理性。 一个毋庸讳言的事实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企业在全球化的竞争格局中并不占有优势,因此自改革开放以来,走中外合资合作的道路成为国内众多企业加快发展进程、缩短与世界工业水平差距的一种有效选择。然而,在经过了引进、吸收和消化的阶段后,是继续停留在亦步亦趋的跟进上还是追求自主开发、自主发展的超越,无疑就成为对中外合资企业的经营者…  相似文献   

7.
陈宁 《亚太经济》1996,(1):35-37
浅论海峡两岸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厦门大学陈宁未来世界经济领域竞争的胜负将取决于各国高科技和高技术产业的实力。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单靠引进技术无法完成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任务。因此建立经济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科技研究基础,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已成为海峡两岸...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冷战结束后的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按照作者的观点,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因素日益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主导力量,经济、科技和综合田径的竞争成为最激烈的竞争,因此,不仅南北的竞争和矛盾加剧,而且北方和南方内部的竞争和矛盾也加剧。  相似文献   

9.
论企业形象与品牌形象王先山刘德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企业间的竞争由开始的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等单一方面的较量,发展到企业整体形象之间的较量,即企业形象竞争,竞争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形象力”的强弱。本文拟...  相似文献   

10.
曹爱民 《中国经贸》2011,(16):260-26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企业之间的竞争也目益激烈。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企业能否立于不败之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会计控制。企业的会计控制,不仅能反映出会计人员的个人行为,同时还是企业内部经济活动以及企业在社会中经济活动的基础。因此,本文针对企业会计控制约束条件中的相关问题,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11.
梁瑞敏  高鹏 《科技和产业》2014,14(9):125-129
科技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竞争实力和经济发展潜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对科技创新绩效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至关重要。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了DEA评价方法的科技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山西省科技创新活动十年的相关数据,获得各年份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在此基础上并绘制了山西省科技创新绩效动态发展趋势图。结果发现,山西省科技绩效发展呈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山西省的科技绩效平均水平较高;非DEA有效是由于纯技术无效率和规模无效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本文应用协同学理论构建了区域科技—经济系统的协调度模型,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对浙江省近十年科技-经济的协调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如何控制科技—经济系统的协调性,提出了提高浙江省科技—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构建科技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BCC模型静态分析2021年中国沿海11个省份科技创新效率水平,对非DEA有效省份进行原因分析,并运用Malmquist指数,动态分析2011—2021年中国沿海11个省份科技创新效率的时空变化。研究发现:从静态分析看,2021年中国沿海省份科技创新效率整体较高,其中东部地区海洋经济圈科技创新效率水平最高,南部地区海洋经济圈科技创新效率最弱;纯规模效率是影响沿海省份能否处于DEA有效状态重要因素;从动态分析看,评价期内中国沿海省份科技创新整体处上升状态,Malmquist指数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循坏变化;三大海洋经济圈从北往南依次为1.064、1.037、1.032,呈“北高南低”的空间布局,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是决定科技创新效率空间布局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提出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优化科研资源投入,提升科技市场活力、打破区域限制,实现沿海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创新体系建设与科技合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立春 《特区经济》2007,219(4):51-52
近年来,长三角两省一市的科技合作初显成效,对促进区域经济、科技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但面临的问题依然很多。尤其重要的是,长三角区域缺少全局性的科技政策调整,三地的科技合作缺少政策协调,地方政府为了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仍存在诸侯经济等非积极行为,这大大延缓了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进程。因此,从理论角度研究长三角科技政策协调机制,以减少重复投资、增加技术外溢效应、进而建立区域创新体系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于云荣 《特区经济》2009,(12):156-157
河北省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制度障碍是导致河北省民营经济不能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国际科技、经济竞争的客观规律和金融危机的客观背景下,河北省民营经济还要想继续发展,就必须从构建民营企业的创新机制着手,加强各方面的制度创新,不断提高竞争力。河北省民营企业发展的制度障碍;河北省民营企业发展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韩笑 《科技和产业》2019,19(8):13-22
当前,全球创新竞争日益激烈,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领域配置、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发展,是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动力的根本要求,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科技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要。在此背景下,加快推进科技金融功能区建设,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动科技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对于山西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全国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的形成,为我国抢占全球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制高点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在中日政府间科技合作机制框架下,双方在产学研联合研究、技术合作、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多方位的合作,促进了中日两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长期的合作与磨合,中日科技合作形成了完善的合作机制与渠道,具有互补性强、合作领域广泛、潜力巨大、双赢共赢效果突出等基本特点,结出了累累硕果。但是,随着国际政治与大国间博弈的加剧,日本对华科技竞争与防范意识提升已然影响双方高科技领域的合作。鉴于此,中国应立足双方互补性,系牢与日本在前沿与关键科技领域的利益链条,降低日本对华局部"脱钩"的可能性;聚焦双方共同利益,力争在碳中和领域深化中日合作,拓宽科技合作的领域边界。  相似文献   

18.
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一直都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文章根据灰色关联理论,结合山西省2001-2011年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分析科技投入各指标与GDP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科技投入强度与地区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其中研发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显著,科技人员投入产生的影响次之。最后结合研究成果,给出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historians and other English-speaking commentators on technical change and technical functions have often chosen to discuss these matters under the heading ‘technology’. Thus, there have been discussions about such matters as ‘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echnological invention’, and even ‘the imperatives of technology’, ‘the technostructure’ and ‘technological drivenness’.1 One economist with a special interest in historical matters, Kuznets, has virtually defined a separable condition of ‘modernity’ as the era of ‘technology’ — ‘The epochal innovation that distinguishes the modern economic epoch is the extended application of science to problems of economic production’ alternatively, it is ‘the utilization of a potential provided by modern technology’. An economic historian (Musson) has it that ‘applied science is … the major force behind modern economic growth’. And a prominent historian of the so-called ‘technology’, Forbes, has argued that in ‘our modern world both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are branches of applied science’.2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家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对提高一个国家人力资源能力具有直接和现实的推动作用。文化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后危机时代下,更凸显了文化产业的特殊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