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越石 《国际融资》2006,63(2):18-21
"国有银行贱卖"之争被视为2005年最受关注的争论之一.比起2004年的"郎顾之争",这场争论似乎少了网民的参与,所以,一定程度上是较高层次的争论.这场堪称金融改革关键时期的争论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语: 事物的重要性往往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人们看它的眼光.2004年可能因为两大国有银行的改革而被历史记住.然而,这一年的改革也不过只是开了个头,国有银行改革还远称不上成功,对资本市场的改革也未能拨云见日.这预未着,2005年我国的金融改革将进入深水区,既需要支付改革的成本,也需要防止新的道德风险;既需要加快改革,又需要保持发展.  相似文献   

3.
杜若 《银行家》2002,(5):28-31
过去20年以来,许多国家都对国有银行产权制度进行了改革,但采用的产权改革方式却各不相同:在市场经济完善和证券市场发达的国家,国有银行经过股份制改造并公开上市是主要选择;在证券市场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大多选择议价的谈判方式出售股权,降低了改革的透明度和定价的准确性--在银行产权改革过程中,资本市场的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怎一个"上市"了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杰 《银行家》2004,(7):8-9
2004年6月9日,中国建设银行宣布分设股份有限公司和集团公司,标志着国有商业银行由注资到上市的改革开始跨出实质性步伐。半年前,国家悄然为据说是绩效较好的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注入了450亿美元的资本,这是继1998年国家向四大国有银行注入  相似文献   

5.
重新认识国有银行的作用与改革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应对2007年发生的金融危机中,包括美英在内的许多国家都采用过银行国有化的措施。因此,一些人提出疑问:到底是国有化还是市场化才是我国国有银行的改革方向?本文通过引入国有银行的自生能力与国有银行完全市场化所需要的制度条件,拓展了国家效用函数模型,并以此对各阶段中国国有银行的作用及制度变迁进行了分析,认为转轨时期国家控制国有银行,既是国家效用函数的体现,也是由国有银行不具备自生能力的条件所决定的;但随着国家控制国有银行的成本越来越高,国家因素完全退出国有银行成为下一步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国家信用"阻碍银行改革步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一直对于其改革的有效性持十分怀疑态度,其中一个基本的观点是内地银行体制内生于整体经济环境及政治社会环境.如果这些前提性的宏观决定因素没有较大的改进,目前局限于银行业内部改革和有关资本层面的改革措施,将注定只能影响国有银行的表层结构;在制约国有银行改革的诸多因素中,一个无法回避的基本命题,就是长期存在"国家信用"问题,也就是对于国有银行的隐性担保及其能否退出,以及如何退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金融开放的背景下,由中共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和推动的中国商业银行改革从2004年开始全面启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各地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金融机构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变革中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机遇与挑战。2004年4月17—18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邀请权威机构  相似文献   

8.
中东欧国家是指包括波兰、匈牙利、捷克等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这些国家不仅地域相近,而且银行体制改革的时间和路径也基本一致,他们还均于2004年加入了欧盟.这些国家的银行体制改革大体上都经历了两大步骤,第一步就是实行商业银行机构和业务与中央银行分离,建立二级银行体系,第二步就是将国有银行私有化.应该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二级银行体系是必然,也是必要.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私有化问题,则需要认真探讨.本文旨在通过对中东欧国家国有银行私有化的路径的介绍,总结其私有化中的经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对我国的国有银行改革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金融业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金融业的改革也进入了关键时刻,2004年中行、建行的股份制改造已初见成效.但从目前工行、农行的现状来看,国有银行产权仍然存在着困境,这种困境是渐进改革中国有银行承担过多社会性的金融支持功能而逐渐形成的,它是国有银行上市无法逾越的障碍.只有实现现有产权制度的退出,才能为国有银行上市开辟良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两会"呼唤民营银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的初春,首都北京春风骀荡,春光溶溶。“两会”的召开更给这座古城增添了春意。“两会”期间,从共和国总理到代表、委员都坦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口。作为经济核心的金融也同样处在一个重要关口。今年是金融改革关键性的一年,而这场改革的成败不仅于中国经济改革至关重要,而且与老百姓的钱袋子密切相关。所以,“两会”中的金融话题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本刊这期策划愿意和广大读者一起,走进“两会”会场,走进高层论坛,去倾听从那里发出的最强音,去寻找自己迫切需要了解的答案。  相似文献   

11.
一、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1.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进一步深化我国国有银行改革的必要安全保障。随着我国银行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从2004年开始,我国金融改革全面加速,利率、汇率市场化逐步推进,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即将改制上市,而中小商业银行的改革也需要一个良好的进入和退  相似文献   

12.
一、四大国有银行重点在于"守住江山" 四大国有银行是由国家直接出资经营的,可以说是新版"三国演义"中的"正统汉室",并且"挟"国家已超"诸候".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国有银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后,已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的主要支柱,其分支机构也占据了中国的半壁河山.  相似文献   

13.
《银行家》2005,(1)
周小川优雅的金融调控者 作为中央银行行长,学者出身的周小川始终是中国金融的焦点人物。2004年,周小川的可圈可点之处在于非常娴熟地利用了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外交家式地顶住了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和运筹帷幄地推进了国有银行改革。 2004年是中国宏观调控年。拥有间接调控手段的央行  相似文献   

14.
深化金融改革关键在厘清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松奇 《银行家》2005,(2):11-12
主持人语: 事物的重要性往往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人们看它的眼光。2004年可能因为两大国有银行的改革而被历史记住。然而,这一年的改革也不过只是开了个头,国有银行改革还远称不上成功,对资本市场的改革也未能拨云见日。这预示着,2005年我国的金融改革将进入深水区,既需要支付改革的成本,也需要防止新的道德风险;既需要加快改革,又需要保持发展。一些看起来矛盾的目标需要得到统一,因此,可以预见,进一步的改革既需要一往无前的勇气,也需要别出心裁的智慧。因此"寻找2005年深化金融改革的突破口"就成了本刊第三届"名家论坛"的主题。通过名家们从不同方面对2005年深化金融改革问题的阐述,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何伟 《新疆金融》2005,(8):28-31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未开始,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已经历了20多年不间断的探索与实践,1978年至今,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农村到城市,从国内市场体系的完善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在此期间,国家为国有银行的改革动了不少脑筋,也付出了不少代价。首先从唯一的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到设立四家国家专业银行,接着从设立政策性银行到“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家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银行的资本金,然后再设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处置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到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接着到加入世贸组织促使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可以说,中国银行业的改革是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是20多年来中国银行业改革的继续和必然。科学地总结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经验教训,将对目前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帮助,对树立科学的金融发展观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面临的主要困难国有银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从以放权搞活、财务包干、承包经营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化改革发展到强化一级法人制度的商业化改革,促进了备项业务的全面发展和经营实力的不断增强。但长期以来,我国单一化的融资渠道始终没有根本改变,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仍起着社会融资主渠道的作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诸多矛盾不断集中到国有银行并累积下来,影响了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进展。(一)国有银行自身推进商业化改革的能力明显不足。首先,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从1992年开始至今已7年了,但企业化改革中…  相似文献   

17.
罗清 《中国金融》1998,(10):34-36
日本金融改革已于1998年4月1日起正式启动,象征这场改革正式启动的,是修改后的《外汇法》及新的《日本银行法》自当日正式生效。自此,这次金融改革的具体行动正按照既定的时间表陆续出台。一、日本金融改革的背景日本的这场金融改革,端起于1996年10月17...  相似文献   

18.
刘华 《银行家》2004,(3):28-31
中国的决策者们宣布向建行、中行两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注资450亿美元外汇储备以补充资本金,标志着2004年中国的银行业改革将会风起云涌,全面加速。那么,这场以“注资”为触发点的改革是否合理、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以及对中国国内金融业的未来发展将产生的影响,却引发学者与业界的激烈争辩,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不无夸张地说,已经升华了的争议不仅会对中国银行业甚至整个金融业的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透过它也可以初步看出银行改革的走  相似文献   

19.
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或"风险集中于银行"是国有企业制度安排的综合反映,与通过银行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融资渠道无关,防范、化解和分散金融体系的风险不一定必须通过放弃银行融资来实现;理阶段应当以国有企业建立理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为契机,推进国有银行改革,重塑银企关系,发挥银行作为债权人对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作用;同时,鼓励国有银行拓宽贷款对象、允许其从事其它业务、重视自身的债权并解决其外生的委托--代理问题,这样,国有银行的利润来源可以多样化,有能力消化不良资产且风险也不会再集中于银行.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对于中国金融业将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中国银行业改革将出现实质性进展。随着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的推进,人们期待已久的健康的金融运行机制将初露端倪,与此同时,与国际超级对手短兵相接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趋势的发展对金融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金融业务和管理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