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运动"前,致力于启蒙的先进知识分子侧重于把西方列强看做世界先进文明的化身,并未刻意强化其侵略者的身份,更愿意相信中国落后的原因在于自身。一战后,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文明的先进性产生怀疑,西方列强作为侵略者的身份就更加明显。先进知识分子普遍关注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色彩",对其颠覆世界资本主义的口号报以浓厚兴趣,折射出他们内心长期以来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强烈不满。而苏俄基于国际主义原则和国家利益的需要,也开始引导中国实行彻底的反帝政策,它为中国的民族危机提供了新解释——中国落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国际资本主义的压迫。这种解释引起激进知识分子的强烈共鸣。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迅速接受了国际主义思想,并拿它作为认识和解决中国问题的工具。国际主义者主张推翻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不加区别地反对一切帝国主义。半殖民地的中国要实现民族独立则必须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集中力量打击最主要的敌人。由此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迫切任务。回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心路嬗变的历程,不仅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极端重要性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也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指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呈现出多方面的变化,对这些变化的解读有多种不同的视角.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从资本全球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出发,对美国对外经济政策的转向做出了新的解读.在这一视角下,全球资本兼具了资本的一般逐利属性和国家属性两种性质,进而也就有了两重功能:一是代表资本家阶级执行攫取全球剩余价值的功能,二是代表母国执行符合本国利益的功能.当这两重功能都得到强化时,全球资本的母国就倾向于支持开放型的对外经济政策,而当这两重功能都被弱化或总体呈现出被弱化的情形时,全球资本的母国就倾向于支持保护型的对外经济政策.美国当前对外经济政策的转向势必会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从短期和中期来看,此一转向都不会有大的变化,对此我国应继续推进以"一带一路"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经济全球化建设,同时积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3.
《管子》从国家利益大局出发,其外贸以社会战略财富为直接目标,而同样李斯特引入国家主义和国家生产力等新概念,从国家主义的角度出发,以国家生产力的提高为最终目的,比较《管子》与李斯特的外贸理论会发现他们有众多的共通之处.李斯特深刻批判了国际自由贸易思想,指出发达国家在宣传自由贸易的虚伪性;《管子》主张实行贸易保护,保国利民.他们都对畅行的比较优势原理进行批判.他们为国家的外贸发展,特别是后发展国家的外贸发展指明了道路,对于我国国家贸易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构成现代世界的民族国家体系以国家主权的维护和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为核心价值诉求,这就制约了国家间寻求一种建立在互利或者共利基础之上的世界的可能性.由于近代以来中国饱受这样不合理的国际秩序的侵害,导致近代以来儒家体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倾向.在由传统帝国向近代国家的转型过程中,儒家固然对中国现代国家的建构提供了文化认同的基础,但是在当下不平等的国际秩序下,儒家的天下观念将为未来的世界秩序提供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5.
王雪 《经济纵横》2023,(5):118-128
本文使用多值选择模型,考察了东道国金融发展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东道国金融发展水平越高,中国企业越倾向于以合资或并购的方式进行投资;对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经济体,中国企业倾向于绿地新建投资。第二,异质性分析表明,对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越低的发达经济体,中国企业越倾向于选择并购和合资模式投资,反之则选择绿地新建模式投资;对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非发达经济体,中国企业越倾向于选择并购和合资模式投资。对金融发展水平、金融机构发展水平和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收益越高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并购的投资模式;相反,则越倾向于绿地新建模式。第三,互联网发展和制度质量对东道国金融发展水平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一定调节效应。为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企业在进行跨境投资时要密切关注东道国的金融发展情况;中国要进一步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包括加强金融监管、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推进金融创新等方面,以加强与东道国的金融合作,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金融支持;应根据东道国信息通信技术建设情况和制度发展水平,制定相应的投资政策。  相似文献   

6.
对“经济全球化”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特点就在于它的世界性,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从根本上说仍是资本主义经济世界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经济全球化作为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发展的结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但是由资本主义首先推动的全球化本质上就是推广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方式 (当然,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是不断变化的 );经济全球化的领导权仍掌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手中;中国应对其二重性质保持全面的认识,争取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利益,理性融入经济全球化。  相似文献   

7.
张思 《经济研究导刊》2012,(13):236-237
国际主义理论从它的产生、发展到完全成熟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中得到充分发展的。以马克思国际主义原则为标准判明苏联对中东铁路政策演变的正义与非正义,使我们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中对国际主义的真正内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新中国领导人在处理中东铁路时正是由于对国际主义内涵有正确的认识,坚持平等的外交原则,独立自主的原则,通过与苏联艰辛的谈判使得中东铁路问题最终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外援助时空变迁与新时代援助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60年代至今,中国对外援助空间布局具有从区域转向全球、重点从亚洲转向非洲和最不发达地区等特点。研究表明,这样的整体布局是合理的,但也存在与西方援助地域同质化、空间冲突逐渐加剧和掌控能力有所削弱等倾向。主要原因有援助战略考虑、各方利益博弈、综合国力不足等。随着"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提出与实施,我国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对外援助空间格局的调整与优化十分必要。中国应当构建新的对外援助战略格局,发挥我国特色与比较优势,结合各受援国实际,在新时代彰显大国责任,提高国际影响力,推动世界和谐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部分,国家对其的调控与参与十分关键.经济法的设立是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调控与参与的主要手段.所以经济法需要顺应市场发展进行相关调整,以此来保证经济法能够有效维护社会总体利益,并兼顾到社会经济各方的利益公平.经济法调整的主要特点即从以国家(政府)的权力干预中心转移到了以法律治理为工作重心,本文将就经济法的国家主义倾向以及经济法调整的相关特点进行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10.
姜波 《经济研究导刊》2009,(27):160-162
国家利益就是满足或能够满足国家以生存发展为基础的各方面,需要并且对国家在整体上具有好处的事物。国家利益源于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最高目标,国家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国家利益成了决定国家对外政策与行动的基本动因,影响国家间关系最基本的驱动因素。国家利益是两国战略关系的基础,中美战略关系的演变与发展,既是国际环境塑造的结果,更是中美战略利益的变化所导致。  相似文献   

11.
发达国家对外援助中的经济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援助是大国推行对外政策的重要工具,在促进受援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服务于援助国自身的国家利益。在研究发达国家对外援助的总体战略考虑和政治、外交目的时,其背后的经济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生产力、生产关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时到今日,资本主义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仍起着明显的主导作用。只要资本主义制度没被推翻,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就会存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矛盾的表现形式也在静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这种演变是在为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准备物质条件,是公有制因素对私有制因素的扬弃。  相似文献   

13.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建设社会主义,是20世纪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开端的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显著特征。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就是不经过或者至少不完整地经过人类社会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建设社会主义,既可以继承资本主义的时代成就,同时又可以避免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痛苦和不幸。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列宁、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建成社会主义,是坚持和继承马克思关于东方落后国家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实践成果,而后来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人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背离这一理论,断送了苏联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坚持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道路,方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人类社会实现伟大的历史性跨越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4.
赵锡斌  张扬 《生产力研究》2005,(10):192-193,203
大量中国企业对外进行投资的现象日益受到世人关注,如何正确地看待这个问题对投资企业以及国家经济安全、政治稳定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系统战略观的视角进行分析,指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涉及到对于企业自身、国家、相关权力者三方利益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金欣 《经济研究导刊》2014,(16):264-265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有着传统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的对外政策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自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就始终把阿拉伯国家的利益与自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十八大报告中有关中国对外关系及对外开放的阐述,为进一步发展中阿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合作基础,中阿各领域合作朝着更加广阔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日本共产党在1985年11月召开的第十七次党代表大会上,把“资本主义总危机”等用语,从《党纲》和党代表大会的文件中删除了。他们认为,这一用语在对世界和个别资本主义国家的形势的认识方面,助长了夸大其矛盾和危机的倾向。从日本来说,这种倾向表现在认为日本的“革命决战”已经迫近这一主观主义的形势估计。这一估计不仅是日本一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和欧洲的核心国家,德国在非洲有着重要的国家利益。非洲大陆资源丰富、市场广阔,而德国本身资源贫乏,原材料对外依存度极高。为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德国积极寻求多种方式与非洲展开合作,发展援助就成为其拓展和维护其在非洲利益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德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对外援助是大国推行对外政策的重要工具,在促进受援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服务于援助国自身的国家利益。在研究发达国家对外援助的总体战略考虑和政治、外交目的时,其背后的经济利益亦不容忽视。事实上,自二战以来,发达国家的对外援助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都带有促进本国经济利益的目的,尤其在促进本国产品出口和私人企业海外投资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于国家干预经济的理由,有"市场失灵"、经济垄断和有效需求不足等各种解释。从国家干预经济的变迁角度考察,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时,国家就开始干预经济。国家干预经济的更根本原因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中。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迁,国家干预经济的性质和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并不是资本主义发展某一阶段的现象,而是决定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贯穿资本主义整个过程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一、世界海外投资发展概况长期以来,世界贸易额徘徊不前,而世界性的海外投资却空前兴旺。有人说,50~60年代是国际贸易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而70~80年代是海外投资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海外投资,早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就已经出现,当时投资规模小,发展速度慢,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近20多年来,世界海外投资迅速增长,规模也特别大,到1986年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