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预留印鉴对票据防伪、资金安全支付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对金融机构预留印鉴的监督审核,是基层央行防范资金风险的重要前提。但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预留印鉴管理和使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开设账户,办理支票、电汇、对账、国库集中支付业务,需要在人民银行预留印鉴,也就是其财务章和法人代表(或者是其授权的一个人)名字的印章。当金融机构到人民银行办理上述业务时,需要在相关会计凭证或资料上加盖预留印鉴,经有关人员核对确认相符后,才能办理相关业务。预留印鉴管理始终是人民银行作为控制支付风险的一项重要手段,核对印鉴是会计核算和事后监督人员控制操作风险的一个重要环节和主要依据。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预留印鉴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3.
邹丹 《华南金融电脑》2006,14(9):105-105
银行印鉴辨别是当前中国人民银行核对支付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的主要控制手段。其验证的方式是采取票据折角对印即将票据上的印鉴与客户在银行的预留印鉴折角叠起来看是否能组成一个浑然一体的印鉴。  相似文献   

4.
预留银行印鉴作为控制支付风险的一项重要手段,在银行与企业账务往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核对印鉴就成为监督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风险控制环节,同时也是业务处理的主要依据之一。近年来,金融犯罪案件不断增多,利用预留银行印鉴进行诈骗或挪用等案件时有发生,同时  相似文献   

5.
印鉴卡是开户单位预留在银行、盖有法定授权人印章以及记载户名、账号、地址、启用日期、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的卡片,是办理资金划拨和支付结算业务的重要凭据。开户单位办理银行结算业务时有关票据上加盖的印章必须与预留在银行的印鉴卡上的印章完全核对相符,否则银行有权拒绝受理结算业务。人民银行江苏省盐城市中心支行近期结合典型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6.
尹杰 《金融会计》2011,(2):37-38
支票作为我国使用最为广泛的支付结算票据,在我国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中占有重要地位。伴随支票的广泛应用,签发空头支票(包括签发余额不足及与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的行为频繁发生,不仅扰乱支付结算秩序,降低资金清算效率,  相似文献   

7.
印鉴作为银行凭证的八大要素之一,不仅能够保证凭证内容的真实可靠,证明其法律效力,而且能够真实体现每项具体业务的来龙去脉,是防止经济犯罪,保证银行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无论何种付款凭证,一经签出必须加盖付款单位预留银行印鉴,所以印鉴在业务柜台使用的频率极高,几乎涉及到每一笔业务,是银行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环节.最近我们对辖区营业部门的印鉴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查,发现存在不少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印鉴卡风险管理发展 对公客户在银行的预留印鉴,是其在办理各类银行业务时进行身份认证的主要手段。随着业务不断发展,印鉴卡偷换、丢失、损坏等管理风险隐患逐日凸显。现有纸制印鉴卡开、变、销和储存、核对、管理等业务内容的风险防控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银行对公业务的记帐、结算等业务系统的电子化水平不断发展,而作为银行一项重要业务的印鉴审核工作仍停留在人工比对水平上,完全采用比对用户票据上的印鉴与用户在银行的预留标准印鉴卡上的印鉴是否一致来确认印鉴是否合法,这种印鉴人工化管理影响对公业务整体...  相似文献   

10.
介绍银行票据应用的计算机自动处理技术,包括票据自动清分、图像采集、图像识别、图像印鉴核对以及图库检索等。  相似文献   

11.
王艳 《金融会计》2013,(12):46-51
审核印鉴是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鉴别客户支付指令及合同真伪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是银行经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操作风险点。本文主要从目前银行实践操作的角度,以银行现有的设备和技术为基础,针对不法分子利用复印、打印、扫描复制、激光雕刻等手段伪造印章印文的手法,对预留银行印鉴真伪鉴别的难点及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仿真印鉴已构成了对预留银行印鉴的最大威胁,银行必须尽快变革传统的、易被伪造的票据业务规则  相似文献   

13.
同城票据清算,遇到清算轧差应付汇差付款行未在付款凭证上加盖预留印鉴,而且清算资金所附附件不统一。  相似文献   

14.
数码印鉴是在保留了传统图章印鉴原有作用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和发展的一种电子印鉴。数码印鉴在安全性。可识别性。处理速度及核对效果方面都胜过传统的图章印鉴,同时它还具有图章印鉴无法实现的凭证管理功能,在银行会计通存通兑业务中,数码印鉴更能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优越性。改进银行的印鉴识别方法,将会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基层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成因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伟娟 《浙江金融》2006,(8):64-64,60
分析会计部位风险的表现形式、特点及成因,如何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成为商业银行会计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基层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1.利用票据作案:恶意制造串户,挪用客户资金;撕毁票据,伪造单证;开具假存单、假回单,骗取银行资金等。2.选用印章作案:偷盖银行业务章和他人名章作案,偷盖企业开户的预留银行印鉴,盗用企业资金:私刻、伪造银行印章及企业的预留银行印鉴,盗用资金。3.利用计算机作案:窃取微机操作员、管理员的密码,非法进入计算机系统作案,转移客户资金。  相似文献   

16.
目前基层银行结算风险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异地票据结算风险。异地结算业务,相对而盲在途时间长,兑付地点难以确定,犯罪分子转让或提现都比较容易,防堵难度较大。从手段上表现为四种形式。一是克隆票据。作案分子以真实票据为样本,按照真票的规格、尺寸、防伪标识仿制假票据,然后再将真票据的各项票面内容全部照搬到假票据上,凭证向企业单位或银行行骗。二是伪造印鉴。犯罪分子利用到企业推销产品,索要货款之机,骗得企业预留银行印鉴后,利用高科技手段,伪造单位预留银行印鉴,到被骗单位开户银行骗开户银行汇票。三是以小变大。诈骗分子一般是在出票银行……  相似文献   

17.
<正>预留印鉴是金融机构资金支付安全的重要屏障,加强对金融机构预留印鉴的管理,是人民银行防范资金安全的有效手段。《支付结算办法》(银发[1997]393号)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单位在结算凭证上的签章,应为该单位的财务专用章或者公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名或者盖章。"为全面掌握预留印鉴管理及使用情况,人行曲靖中支对全辖83家在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金融机构开展调查,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预留印鉴的审核及管理,但仍存在一些  相似文献   

18.
存在问题(一)开户单位对对账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是开户单位对对账工作重视不够,对账回单反馈不及时,甚至有时还出现对账回单丢失情况。二是部分开户单位未严格按规定逐日、按时进行对账,超期对账、集中对账现象严重。三是对账人员风险意识不强,存在月度对账回单填写不规范,预留印鉴、经办人员签章加盖不全等现象。  相似文献   

19.
肇庆市人行最近发出通知,决定从今年9月1日起,对在该市电子同城资金往来清算系统进行清算的往帐发送,都要录入电子支付密码。长期以来,我国银行受理票据是以开户单位的预留印鉴作为验票的重要依据。而这种传统做法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印鉴被伪造的事件时有发生。用电子支付密码代替传统的图章印鉴是一场重大的变革,这一变革有利于防范支付  相似文献   

20.
一是单位开立账户申请,提供齐全资料。会计主管审核项目: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申请书、申请开立账户人身份等。客户经理或主任审核项目,遵循“了解客户原则”来审查开户资料。二是开户许可证审核要点:存款人名称、法人等要素与营业执照是否一致:账号、账户性质、账户名称是否正确。三是预留印鉴审核要点:印鉴卡要素齐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