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已有很多研究证明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影响,文章采用新建企业比例和非公企业比例作为企业家精神的度量指标,探寻企业家精神在制造业行业经济增长及产业升级中的作用.通过对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和一阶差分广义矩面板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新建企业比例和非公企业比例均对制造业行业的工业增... 相似文献
2.
现代研究表明,企业家活动的配置与经济的投入水平、技术水平以及经济增长率息息相关。经济活动不同的企业,报酬结构也不一样,而正是这个决定了企业家活动的配置。对于企业来说,报酬结构是企业内生的,并具有一定的历史依赖性的特征。基于此,在宏观的层面上分析企业家的配置活动对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研究了企业活动的配置、企业内部报酬结构与技术创新水平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就熊彼特的企业家精神的思想,考察了我国企业家活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近百年来管理学的快速发展。对于企业家、企业能力理论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们两者对组织能力有着怎样的影响?本文围绕企业家、企业家能力与组织能力的关系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企业家是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最稀缺的资源。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市场化,是合理配置“企业家”这一最稀缺资源的必然选择。企业经营者市场化标志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中国29个省域地区1997—2012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企业家才能配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家才能的生产性配置和非生产性配置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分别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这一估计结果在控制了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经济变量和人口变量后依然是稳健的。平均而言,个体就业比例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使该地区当年的人均GDP增长1.511%;国有就业比例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使该地区当年的人均GDP降低0.418%。本文的结论表明能否制定有利于企业家才能生产性配置的制度和政策对于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7.
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的机制及对我国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介绍企业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确立的理论研究,分析了经济快速发展阶段我国企业家生存活动环境。透过"三鹿奶粉"事件等危机道德事件,总结出当前规范竞争和法治的环境下,企业家应进行反思,并得出制度环境对于企业家从而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最为重大的结论。在所有的各种制度中,两个最核心的制度是界定良好的产权制度和强有力的法治。 相似文献
8.
9.
市场化程度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非国有经济迅猛发展,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乃至推动改革深入的重要力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全国还是各区域,目前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依靠资本的投入;对劳动力数量的简单依赖,东西部正在下降,中部在上升。市场化程度对经济增长总的说来有正的贡献,但却呈现出不同的区域特征,东部在增加,西部在降低,而中部的市场化程度对经济的贡献为负。因此通过政策的倾斜和资金的投入,使中西部市场主体处于与东部大体相同的起跑线,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住房分配市场化引致的消费需求和非市场力量主导的基建投资需求的快速扩张,为1998~2003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国内经济产业链在高速扩张后,将由于受到逐渐收紧的国际国内资源约束而进入全面盘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将发生结构性变化。作者认为,建立健全资本和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机制,是推动中国第三轮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相似文献
11.
12.
创业者及其新创企业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研究其如何借助外部关系网络提升创业绩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创业网络理论,以大学生创业者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关系建立能力负向影响创业资源编排,正向影响创业风险承担,而关系协调能力对创业资源拼凑和创业风险承担均具有正向影响。创业资源编排正向影响创业绩效,而创业风险承担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呈倒U型;创业激情正向调节创业者网络能力对其创业绩效的影响。本文从网络能力视角深化了创业绩效提升机制研究,提出创业者应提高网络能力、对外部资源的利用能力和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政府应进行及时有效的创业扶持,从而为创业者实现创业成长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完善,其人才培养目标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由培养专业化职业人才转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性人才。本文以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为例,运用调查法,综合研究与分析了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状,并提出了合理化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方军雄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2,26(2):13-22
如何缓解中小企业信贷困境始终困扰着中国的金融监管当局。本文选取中国各地区1999年-2007年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具体考察了银行业规模结构对中小企业银行信贷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更少、期限结构更短。同时,研究发现随着中小银行市场份额的上升,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之间银行信贷的差异随之缩小。这表明,在我国经济转型期间,大力发展中小银行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小银行市场份额的扩大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我国2006-2011年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是否同步,东、中、西部二者的同步性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均低于经济增长的结论,并剖析原因,提出对策,使各级政府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居民收入的提高,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16.
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梳理。国外学者在理论和实证研究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并且他们的研究视野比较开阔,使用跨国数据比较多。中国学者在结合我国国情,对中国省域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研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中国学者的理论研究比较薄弱,研究成果大部分停留在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了经济增长层次,实证分析所用到的金融发展数据也基本局限于银行贷款,对证券市场稍有涉足,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应该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出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借鉴King&Levine的研究方法建立回归方程,在证明了中国资本市场相互分割之后,采用1999年和2000年国家层面上的跨省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了我国各地区银行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由于资金的跨地区流动受到限制,银行市场结构发展的不平衡是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同时得出政策结论:(1)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与中国银行体制改革同步进行;(2)非国有银行的发展应该成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地区应该鼓励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的设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广东省和四川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作用。而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力资本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生产函数分析比较广东省和四川省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以及贡献率,实证了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并对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做出较为全面的解释,对四川省的经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YIN Hua WU Bin 《事业财会》2008,(5)
本文采用δ收敛考察欧盟(欧共体)在1955年-2000年和东盟在1965年-2005年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增长收敛的关系,发现欧盟在1955年-1990年呈现显著的经济增长收敛,而东盟成立后经济增长呈发散趋势。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呈现经济增长收敛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经济一体化成员国消除了彼此间的贸易壁垒,区域内部基本实现自由贸易;二是经济一体化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流量成为各自对外贸易的主要流量;三是FDI效应导致成员国之间的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