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民社会的形成迫切需要大学生提升公民意识。学校是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接受公民意识教育的主渠道。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需要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把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作为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将公民意识教育渗透到教学全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三条路径来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2.
青年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实践主体。在全民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作为高职大学生青年群体,有着不容推卸的历史使命,需要当代高职大学生具有技术技能,更需要培养现代文明社会所应具备的公民意识和素质。本文分析公民意识教育的内涵,了解当前高职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与培养的现状,探讨高职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与培养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是公民社会建设的主力军.目前大学生群体公民意识淡薄,严重影响了我国公民社会的建设.主要表现为成员资格意识、参与意识、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普遍不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性别、家庭背景、生源地、专业类型和政治面貌对其公民意识的培养都有显著相关性.但是,不同因素在影响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各个方面的程度是不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难以回避的系统工程,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且必须持之以恒、一以贯之,才能促进生态文明观念在整个社会甚至世界牢固树立。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起到带头作用,以身作则,为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文介绍了宝鸡地区城乡居民生态文明意识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越来越多的道德失范问题被曝光,如何重建公民的道德意识以及道德体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国家高素质的新生代的后备军,对国家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向作用。因而如何面对目前大学生的公正意识存在偏差,并积极解决,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正意识成为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时代课题。本文探讨了大学生社会公正意识的现状和问题,并对其原因作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公正意识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公民意识教育与高校治理、和谐校园建设以及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存在着重要的依存关系。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虽然有了显著提高,但在主体意识、责任意识、权利义务意识、法律意识、科学理性意识等方面仍然出现非对称性发展的情况。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生志愿者行为的实践性,在“两课”教学方式中注重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强化学校“公民文化”建设,使大学生意识培养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问题。文章旨在强调思政教育教学对于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探索农科教相结合与产政学研合作的服务"三农"意识培养体系,认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无可规避地要在教学、科研、实践和社会服务中着力培养大学生服务"三农"的责任与意识。  相似文献   

8.
公民意识随着现代国家的出现而产生,是近代宪政的产物。公民意识教育是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等各个社会渠道与手段相结合而完成的,是一种社会化与再社会化的过程。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体,其公民意识教育的发展与建设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当前大学生群体仍存在各种公民主体意识淡漠、缺失等现象,因此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诉求凸显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对大学生自身修养的提高、国家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公民意识的涵义,从目前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出发,探讨了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性,旨在从学校、家庭、社会和自身四个方面探索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培养大学生具有现代公民意识是高校基础课程新方案确定的目标之一,培养大学生树立坚定的宪法观念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条件。由此,在宪法知识的教学实践中,应确立一种新的教学思路与模式,即明确一种关系、重视一种主体身份、强化一层观念、树立一种意识。  相似文献   

11.
公民意识是法治国家产生、存在和运行的心理基础和社会人文背景。依法治国不仅要以法律制度为基础,更以具有现代法治精神的公民意识为要件。对大学生进行富有成效的公民意识教育是高校公民教育的基本任务,更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需从丰富教育内涵、创新教育形式、完善评价机制、探索有效教育路径等方面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执政理念既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状况的理论思考,又是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现代公民意识是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价值理念.非政府组织的实践活动有助于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组织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13.
公民意识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环节,加强高职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迫切需要。本文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阈出发,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实际情况,先从不同角度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在公民意识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找出高职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薄弱环节;然后较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措施——从公民意识教育内容的丰富、校园环境的优化、教育方法的创新等几个方面对症下药,从而找到提高高职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最终通过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公民素质,为社会树立先进典范,为和谐社会建设推波助澜,为我国居民生活全面达到小康服务并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90后”大学生现已成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群体的主力军,他们成长的背景决定了这一群体的社会认同将呈现全新的特点,培养“90后”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与公民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与要点。“90后”大学生价值认同形成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具有显著特点,要结合公民意识养成的基本策略,端正志愿服务动机,以思想政治教育动能引导服务内容,科学设计服务计划,加强系统化管理的路径优化。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德是在社会交往和社会生活中人们应该遵循的道德.当代大学生是引领社会公德健康发展的先行者,而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社会公德失范的情况.造成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的因素主要是受社会、学校、家庭,自身等的影响.因此,要通过优化社会环境、优化校园环境、加强学生自我培养、发挥示范作用等相应对策,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作为具有独立个性和主体意识的公民,同其他公民一样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同时作为受教育者,又享有教育法律法规规定的不同于其他公民的权利。然而,在现实中,大学生的一些权利往往被忽视,甚至被否定。本文试图分析大学生应享有的权利,探讨高校管理如何进行改造以保障大学生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中国应该以一个健全的公民社会形象融入国际社会,这是必然的趋势。但公民意识的觉醒与理性的公民精神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此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努力的。20世纪90年代,随着媒介素养教育理念的引进,作为公民素养之一的媒介素养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互联网借助其特有的先进技术,为公民媒介素养教育搭建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大学生过失型违纪行为正逐年增长,就其行为的心理因素而言包括无认识及消极意志的疏忽过失与认识不足的轻率过失,致使当今大学生形成过失型违纪的原因还包括:教育失当、文化因素、人格问题等方面原因;这类行为具有盲目性、模糊性、随意性、妥协性、可变性的特征;在大学教育过中,应透过育人为本.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弘扬民族文化,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法纪意识,改变思维,培养大学生独立性人格。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的社会需要现代的人,这就要求必须培养出具备现代化需要的品质、态度、价值观念、习惯和意向的公民,这是现代化进程中为教育所提出的新的课题。人是观念的囚徒,公民意识便成为培养好公民的前提,也是一个合格公民所应具有的基本思想素质,是公民意识培养的核心所在。它包括:民主意识与自主精神、公平正义的价值判断和权责一致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社会和家庭现代化最终必然表现为人的现代化。目前中国人仍然只有老百姓意识、臣民意识, 而缺乏公民意识,这是制约现代化大业的深层次障碍。“公民”不仅仅是个法律上的抽象概念,更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公民文化和合格公民是社会和家庭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把公民意识教育落实到家庭和社会中去,才能培养一代又一代奉公守法的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