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中国证券期货》2009,(10):43-43
解决金融行业内的风险与财务效率问题:趋势、挑战与机遇 在过去的一年中,一大批银行相继关门倒闭,企业融资贷款无门,世界经济进入衰退。金融危机引发的流动性问题、监管问题以及竞争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影响已经迫使风险经理人和财务司库在拟定自己的财务计划时将考虑更多的新风险变化因素。那么,金融服务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什么?它们是如何被巧妙地整合到一起的?它们未来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在2005年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为了满足全球金融不断发展形势下的监管要求,在资本充足率的分母中增加了市场风险和运营风险两项,凸显了“风险”这一金融业生存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打击银行卡犯罪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只求数量,不计质量的发展模式,增加了银行卡管理和防范风险的难度。2009年,我国银行卡发卡量已突破20亿张,但在庞大的发卡量背后,是银行卡犯罪和风险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各发卡行为了争夺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4.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云  宋健 《现代金融》2005,(12):41-41
当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作为一项低风险业务处于上升期时,房贷风险容易被不断扩大的贷款基数所稀释、掩盖.而房贷一旦紧缩.该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就将逐步释放出来。从国外银行的经验分析,房贷风险一般在贷款发放后的3~8年中显现出来。因此,正确分析当前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的发展趋势,把握好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尤其是在银行内部加强管理、严密环节、强化制约,架构起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风险防范体系,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旭 《金融会计》2005,(12):36-38
随着银行业风险的不断上升,识别、监测、管理与控制风险已经成为银行业的重点工作之一。作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第三道防线的内审部门,如何在业务部门对风险进行度量与控制的基础上,利用非现场审计手段,提高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是每一位内审人员一直以来不断思考、探索与实践的问题。华夏银行内审部门立足于“预警风险、改善内控、加强管理、促进发展”,在有效开展现场审计监督与评价工作的同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独辟蹊径,探索推出了利用“相对风险指数”监测辖属分支机构风险状况的非现场审计风险监测方法,不仅实现了非现场审计与现场审计的有机结合,而且在风险监测方法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偶见 《金融纵横》2011,(4):43-47
近几年江苏交强险在为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连续4年出现亏损,仅2010年就亏损18.6亿元。因此,应当充分利用价格杠杆,根据各个不同车型的风险,制订与风险相称的保险费率。  相似文献   

7.
蓝洁 《中国信用卡》2007,(9X):58-61
1998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首次发布操作风险管理文件。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操作风险的损失是指与操作风险事件相联系,并且按照通用会计准则被反映在银行财务报表上的财务损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2014年,为扎实推进党风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人民银行在系统内全面推广运行了岗位风险监督管理系统,通过近两年来的系统运行使用,对加强人民银行内部业务岗位风险管理与预防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作者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胡颂 《中国外资》2010,(16):1-2,5
在我国股市中,系统性风险偏高一直是一大问题。由于系统性风险会对所有证券产生影响且无法通过多样化的投资组合来加以分散,因而研究如何降低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CAPM模型所揭示的风险收益关系,对我国1998年一季度至2008年一季度我国股市的系统性风险进行测算并由此得出其动态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还分析了我国系统性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计量方法计算了各个影响因子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系及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力度。通过分析,本文得出的结果表明我国股市的系统性风险在近年来呈下降趋势,但幅度较小,而且与发达国家戍熟市场相比仍处于较高水平。除此之外,政策因素仍然对我国股市的系统性风险有最显著的影响,我国股市仍未摆脱“政策市”的特征。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充满变数的2008年跌宕而去。在全球金融风暴席卷下,在难于幸免的中国经济金融形势日趋复杂的预期中,2009年,农业银行如何在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金融创新步伐放缓,个人理财逐趋理性的情况下,加快零售业务发展与控制风险,是本文所重点研究的问题。本文以湖北农行为例,探讨2009年农行零售业务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处置需中央与地方协作,形成合力。2017年以来,在中央与地方协作下,我国成功处置一批高风险银行,在划分中央与地方职责分工、强化协作,发挥存款保险市场化处置平台作用等方面开展实践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认真梳理高风险银行处置实践经验,分析风险处置中中央与地方协作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建立健全常态化风险处置机制、双层架构处置协作机制、激励相容机制,充分发挥存款保险市场化处置平台作用等相关建议,以期为建设稳健高效风险处置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财会学习》2011,(4):45-45
近年来,税务风险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了加强学术界与实务界的交流与合作;深化税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更好地指导税务风险管理实务,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将于2011年9月中旬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税务风险专题研讨会;现面向理论界和实务界征文。  相似文献   

13.
人民银行近日发文,要求汇付天下、盛付通等8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从2014年4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接入新商户。2014年3月21日晚间,人民银行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2013年12月~2014年1月,全国发生多起不法分子利用预授权交易进行套现的风险事件。可以看出,发文通报内容与预授权确认风险事件不无关系。人民银行表示,经核实,部分收单机构存在未落实特约商户实名制、交易监测不到位、风险事件处置不力等问题。消息称,预授权确认风险事件涉案金额达数百亿元人民币,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在论述2010年我国经济金融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并在反通胀中取得了稳健发展;但还存在通胀和物价上涨、农业旱情严重、房地产存在泡沫风险、经济结构不合理和地方融资平台等风险问题,相应提出如何克服和防范这些风险的十点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风险投资是一种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投资形式,在风险投资者与风险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本文对风险投资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民间融资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2008年现场调查和问卷调研为基础,客观分析了民间融资的存在基础、总体规模、利率和期限、区域特征、融资形式和组织形式、保证贷款安全的方式和潜在风险与政策引导,在肯定其作为正规金融补充的同时,理性透视了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52家上市银行2002—2020年半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对银行业风险加权资产(RWA)的风险敏感性问题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第一,银行业RWA的风险敏感性具有统计显著性,但缺乏经济显著性,RWA与实际风险存在显著偏离。第二,内部评级法试点政策降低了试点银行的RWA水平,但未能有效提高RWA的风险敏感性程度;商业银行保持资本缓冲,有助于提升RWA的风险敏感性;复杂金融工具使用越多的商业银行,RWA风险敏感性程度越低。第三,RWA与实际风险的偏离,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平均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外汇》2009,(14):26-27
全球外汇市场遭受重创 蓝国聪(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亚太地区外汇交易销售总监): 变化有三:第一,由于市场波动和对手风险的大量增加,2009年与2008年相比,全球交易平台的交易量都在缩小。其中,CME、ICAP较同期分别减少了23%和47%。第二,由于变化的风险产生,期权、非交割的远期和掉期等产品受到很大影响,对外汇交易量影响也非常大。第三,对方风险变成市场交易者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和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叠加影响下,我国中小银行金融机构风险暴露呈现“集中”态势。中小银行资产质量真实性和风险积聚问题加速暴露,成为我国当前一段时间金融风险防范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本文构建了中小银行市场退出预警风险评价模型,建立退出预警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然后运用2018—2021年白银辖内银行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与辖内中小银行风险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2007年4月14日,邯郸农业银行金库监守自盗案的发生,再次警视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操作风险。按照巴塞尔银行业委员会的估计,在银行业所有风险中,操作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已经发展到仅次于信用风险的地步。因此操作风险是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操作风险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现代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寻求防范操作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