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国土资源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地处我国内陆腹地、古丝绸之路的枢纽位置,新亚欧大陆桥、西气东输管线纵贯全境。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甘肃都是中西文化交流、经济贸易往来的重要省分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因其广阔的土地资源和矿产、石油资源而获得“两源兼富”的资源优势,被誉为中国西部的“资源大省”。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国家经济和甘肃经济的发展,甘肃的国土资源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土地资源数量减少,质量恶化;矿产资源、石油资源和煤炭资源在大量开采中逐步枯竭,资源储备无以为继;水资源本身就短缺,在河西走廊,随着环境恶化祁连山冰川退缩,水资源短缺局面进一步恶化。关注甘肃国土资源的有识之士感慨甘肃的国土资源拉响了红色警报!  相似文献   

2.
任洁 《西部论丛》2004,(9):22-23
甘肃地处我国内陆腹地、古丝绸之路的枢纽位置,新亚欧大陆桥、西气东输管线纵贯全境。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甘肃都是中西文化交流、经济贸易往来的重要省分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因其广阔的土地资源和矿产、石油资源而获得“两源兼富”的资源优势,被誉为中国西部的“资源大省”。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国家经济和甘肃经济的发展,甘肃的国土资源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土地资源数量减少,质量恶化;矿产资源、石油资源和煤炭资源在大量开采中逐步枯竭,资源储备无以为继;水资源本身就短缺,在河西走廊,随着环境恶化祁连山冰川退缩,水资源短缺局面进一步恶化。关注甘肃国土资源的有识之士感慨甘肃的国土资源拉响了红色警报!  相似文献   

3.
“铜城”白银城市转型中的再生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地处我国内陆腹地、古丝绸之路的枢纽位置,新亚欧大陆桥、西气东输管线纵贯全境。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甘肃都是中西文化交流、经济贸易往来的重要省分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因其广阔的土地资源和矿产、石油资源而获得“两源兼富”的资源优势,被誉为中国西部的“资源大省”。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国家经济和甘肃经济的发展,甘肃的国土资源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土地资源数量减少,质量恶化;矿产资源、石油资源和煤炭资源在大量开采中逐步枯竭,资源储备无以为继;水资源本身就短缺,在河西走廊,随着环境恶化祁连山冰川退缩,水资源短缺局面进一步恶化。关注甘肃国土资源的有识之士感慨甘肃的国土资源拉响了红色警报!  相似文献   

4.
甘肃地处我国内陆腹地、古丝绸之路的枢纽位置,新亚欧大陆桥、西气东输管线纵贯全境。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甘肃都是中西文化交流、经济贸易往来的重要省分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因其广阔的土地资源和矿产、石油资源而获得“两源兼富”的资源优势,被誉为中国西部的“资源大省”。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国家经济和甘肃经济的发展,甘肃的国土资源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土地资源数量减少,质量恶化;矿产资源、石油资源和煤炭资源在大量开采中逐步枯竭,资源储备无以为继;水资源本身就短缺,在河西走廊,随着环境恶化祁连山冰川退缩,水资源短缺局面进一步恶化。关注甘肃国土资源的有识之士感慨甘肃的国土资源拉响了红色警报!  相似文献   

5.
西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地处我国内陆腹地、古丝绸之路的枢纽位置,新亚欧大陆桥、西气东输管线纵贯全境。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甘肃都是中西文化交流、经济贸易往来的重要省分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因其广阔的土地资源和矿产、石油资源而获得“两源兼富”的资源优势,被誉为中国西部的“资源大省”。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国家经济和甘肃经济的发展,甘肃的国土资源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土地资源数量减少,质量恶化;矿产资源、石油资源和煤炭资源在大量开采中逐步枯竭,资源储备无以为继;水资源本身就短缺,在河西走廊,随着环境恶化祁连山冰川退缩,水资源短缺局面进一步恶化。关注甘肃国土资源的有识之士感慨甘肃的国土资源拉响了红色警报!  相似文献   

6.
山东是一个人口大省、资源大省、经济大省,但同时也存在着环境污染较重,水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应对全球化经济的大潮和“绿色壁垒”的挑战,为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宏伟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本文在阐述循环经济思想理念的基础上,对如何打造山东生态大省进行了构架。  相似文献   

7.
资源短缺是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在所有的资源中,水资源短缺尤为严重。我国的水资源虽然总量丰富,但分布不均,且人均水资源极为贫乏。更让人忧心的是,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着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不高,用水浪费严重的现象,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水资源短缺现象。破解“水荒”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掣肘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北地区包括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五省区及内蒙古西部,面积约330多万平方公里,分布着我国主要的大型内陆盆地。该区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光热资源充沛,开发潜力很大。但是西北地区深居内陆盆地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水资源匮乏。水资源短缺已成为...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短缺和不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西北地区生态与经济建设的关键制约因素。从黑河流域近20年来的发展看,上游地区超载过牧导致了草原退化和水源涵养功能的破坏,中游绿洲地区不合理灌溉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地盐碱化、沙漠化,下游地区生态用水短缺导致了草原畜牧业难以为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挑战。为应对挑战,西北地区协调发展选择基于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流域上、中、下游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模式,以推动流域节水型经济发展和环境友好建设。  相似文献   

10.
《发展》2012,(8):27-27
嘉峪关市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是随着国家“一五”重点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兴建,在戈壁荒漠上建设起来的一座新型工业旅游城市。嘉峪关市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为耕地资源量小,未利用土地相对较多,城市建成区增长较快。近年来,嘉峪关市国土资源局按照省国土资源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统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使用,提高国土资源保障能力和保护水平,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11.
马跃明 《宁波通讯》2014,(11):34-34
<正>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打开浙江地图,从北到南,钱塘江、曹娥江、甬江、瓯江等八大水系在10万平方公里的浙江版图上蜿蜒曲折,如同血脉连起丘陵、平原和盆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浙江从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然而,水资源污染和生态恶化也随之而来,浙江从"成长阵痛"中惊醒。  相似文献   

12.
文祥 《发展》2012,(8):5-5
文化焦虑,折射出什么?“甘肃有丰厚的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但没有深入地挖掘、开发、利用。这与甘肃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一些文化专家、学者对“甘肃文化的远去”深感忧虑。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潮激荡中,如何找准甘肃文化发展的历史方位?在文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大势下,如何把甘肃从文化资源大省打造成文化产业大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甘肃文化将担当怎样的责任?这是时代赋予甘肃文化的神圣使命,也是很多文化学者乃至领导干部对甘肃文化复兴的美好憧憬和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3.
2003年,我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执行国土资源管理方针、政策,把国土资源管理融入县域经济发展中,各项工作开展顺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全年共实现国土资源收益1.298亿元,其中土地收益0.89亿元,矿产资源收资源0.3007亿元,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14.
城市雨水资源化措施集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许多城市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而雨水作为一种最经济的水资源,对调节、补充地区水资源、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起着重大的作用。城市雨水资源化“弃”、“集”、“蓄”3种措施能有效控制面源的污染,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有13亿人口,目前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国土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在我国的发展中越来越显现出制约作用,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如何克服这两大障碍,解决经济高速增长与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矛盾,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既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又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墙体材料作为建筑中使用量最大、最主要的建材,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延用了2000多年的“秦砖汉瓦”,它在建筑的发展史上曾…  相似文献   

16.
水产畜牧业是广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资源优势、产业发展、特色养殖、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广西特色水产畜牧业的发展现状,针对其存在的土地和粮食短缺、养殖方式落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生态环境恶化、资源保护和产品质量面临挑战等问题,提出以生态经济原理为基础,遵循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优先选择与当地资源特色、种养殖习惯相适应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的水资源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环境恶化、区域季节性干旱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百色市水资源储量丰富,开发利用条件优越,具有独特性、唯一性、排他性优势。然而,当前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不够,造成资源巨大浪费。综合利用好水资源对促进百色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正>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共享性的社会资源。宁波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940立方米/年,仅为浙江省平均水平的56%,属于水资源短缺城市。一直以来,宁波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思路,把水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打好"加减乘除"组合拳,全面落实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各项措施,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好水资源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9.
瓮安县国土资源局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耕地保护和矿业管理为重点,以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为动力,国土资源管理一年一个台阶,步入了黔南州乃至省的先进行列。五年连续获黔南州目标考核一等奖,连续三年被省厅评为宣传工作先进单位。2001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土地执法模范县”。同年被县人大评选为“县政府先进组阁部门”。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是事关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山东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粮食安全度比较高,但也存在着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压力较大,耕地不断减少、退化,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粮食生产的软环境恶化等问题。确保山东的粮食安全必须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面积,建设节水农业,治理环境污染,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农业科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