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电子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致使区域经济处于更新与升级的关键时期。大部分院校主要以市场作为导向完善专业群建设,使专业与产业能够有效地衔接。文章结合广西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专业整改与完善。因此,各大院校要加大专业群建设,以此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专业群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及保障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不仅已经成为产业的决定性因素,而且还是最活跃的驱动因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将遭遇严峻挑战。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民族信息产业不能在先行完成工业化的基础上实现增长。电子信息化不仅能为工业产业化提供坚实的物质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能够帮助我们发挥后发优势乃至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本文就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概念、发展、部分专业院校分布和未来展望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以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3,(18):230-232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高职院校电子专业的任务就是为电子信息产业培养的高技能型人才。文章就高职电子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电子信息技术的涵义,分析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现状,明确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快产业机构调整、促进产业链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注重高端人才培养和净化产业发展环境等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产业格局转移的宏观背景下,作为东莞市优势支柱产业的电子信息产业,为寻求产业发展和突破口,要求转型产业链,升级价值链,往高端的电子信息产业及电子产业中的高附加值环节迈进。文章阐述了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的范围,分析了东莞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的现状,最后从7个方面提出产业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电子信息产业是知识型产业,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非常迅速,产品市场变化非常快,产业的空间集聚形成了一种创新网络,能够带来集聚效益,减少企业经营风险,因而产业集群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典型特征。在我国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已经形成了三个具有区域分工意义的、较为成熟的、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电子信息产业群。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群的形成有很强的外资直接投资推动产业群的形成、政府间接培育产业群发展的特征,表现在中央政策鼓励电子信息产业大量引进外资,地方政府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但是,不同区域由于地方发展历史的不同,具有不同的集群发展轨迹,呈现出较有代表性的三种集群模式,即东莞集群模式、长江三角洲集群模式以及天津集群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培养适应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要求的复合型、创新型电子信息专业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电子信息专业的使命。建立科学、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激发学生对专业理论学习与科学实践的热情,促进实验室开放,提高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在掌握扎实基础理论的同时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培养具有扎实电子专业学科素质的实践性技术人才,成为我们研究和关心的课题。1.实践型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当今电子、计算机、网络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正在成为各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2009年就制定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为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指明了方向。振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必须强化自主创新,完善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桂林市电子信息产业专利的发展态势,该研究采用IPC分类号作为专利检索手段,检索了桂林市电子信息产业2011—2015年2类专利(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总量、授权总量、申请数量类型、授权率、技术分布情况、主要申请人分布情况等信息。通过对相关专利信息的检索和分析,对桂林市电子信息产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和能力进行摸底分析,以期为桂林市电子信息企业和行业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全国政协委员、联想集团CEO杨元庆日前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期盼振兴计划细则能有效地支持电子信息业去进行更多创新。杨元庆说:“帮助产业成功转型,从出口为主的产业格局向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转变,鼓励和支持电子信息行业的企业去进行更多创新,使企业在全球更有竞争力,这就是我对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计划细则的期望。”  相似文献   

11.
本文梳理分析了近10多年来北京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情况,总体看,电子信息制造业已经成为北京市支柱产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产业发展进入深水区,难以通过投资增加动力;设备制造与基础领域的技术创新需要大力突破;地理空间和环境对产业发展的制约。因此,本文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推进北京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可采取以下四个举措:一是紧紧抓住价值链环节,实现重点突破;二是紧紧抓住产业集群,实现全面突破;三是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区域突破;四要紧紧抓住"互联网+",实现创新突破。  相似文献   

12.
曾稹 《上海质量》2005,(3):36-39
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工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规模已居世界第三。从电子信息产业大国走向电子信息产业强国,必须以提高质量竞争力为核心,实现从追求合格到追求卓越的提升。这是3月12日在沪召开的中国首届“国际电子质量论坛”发出的强烈呼唤。  相似文献   

13.
文章梳理了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和基于信息技术的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现状,分析了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通过比较分析,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较弱,提出了以融合发展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拓展信息经济新空间,推进创新改革试验,从而提升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企业技术开发》2015,(27):34-36
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依托校办企业祁阳阳泰电子厂以及祁阳县工业园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校中厂、厂中校",实现校厂一体,生产与实训一体,能力与素养培养一体,创新和实践了"专业+公司+课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了校企一体的人才培养途径,为实施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创业经营型人才培训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其它同类学校实现校企联合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指引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问题,完善的动力机制是产业集群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滨海新区的支柱产业,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电子信息产业世界范围内转移的结果。天津滨海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既有外部经济机制、产业价值链、社会资本与网络机制、技术机制等内源动力机制的作用,也有外部竞争环境、政府支持行为、区域创新环境等外源动力机制的作用。天津滨海新区必须进一步培育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陕西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是新组建的省属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公司的成立是陕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按照集团成员企业技术和产品优势,公司精中力量做好雷达、航电与通信、电子元器件、专用数控设备、家电与汽车电子等五大类产品,力争到“十一五”末.初步建成主业突出、特色明显、核心竞争能力强的大型电子信息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其中军品40亿元),跻身全国军工电子行业前列,全国电子百强企业前五十位.成为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电子信息企业。  相似文献   

17.
杨慧珍 《价值工程》2010,29(17):223-224
学习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原理,可以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面向硬件和系统底层的软硬件开发提供重要基础。本文讨论如何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中实现有效且合理地讲授操作系统课程,包括当前电子信息专业操作系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尽管中环电子集团拥有国有、国有控股及参股企业136家(上市公司2家)、三资企业51家,资产总额399亿元,但是,同样难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发展瓶颈。可以不用拍照吗?面对镜头的天津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由华东显得有些拘谨。这似乎与中环电子位列天津制造业之首的地位不太相符。在天津电子信息产业年销售收入中,中环电子曾一度占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机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国轩 《企业导报》2011,(13):118-120
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分别是交易活动和生产活动的空间集聚现象。通过从关联产业集聚和贸易诱致型产业集聚角度分析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得出应从建设并完善以大型专业市场为核心的区域物流配送体系,构筑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丰富专业市场产品种类;完善专业市场经营管理,促进市场功能提升和创新等三个方面去推进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自主创新的理论和实践已经成为当代的主旋律。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是世界领域内最活跃、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产业之一,已经成为我国第一支柱产业。经济全球化的加剧,电子信息产业面临的竞争和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取得新的突破和发展,是中国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唯有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才是出路。本文主要从分析我国第一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出发,探索我国电子产业加快自主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