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长期以来,农村居民低收入,低消费,不仅阻碍了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国内市场需求。从农村居民收入的不确定性分析发现,收入的来源、时间、途径、多少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都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决策过程产生影响,使得农村居民消费在相应时期产生变化。加快完善我国农村市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增长等对于正确引导农村居民消费决策,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比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问题及其对策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OLS参数估计方法,建立了最优模型,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总收入与农村居民旅游总支出相关性,指出我国全体农村居民收入增加一个百分点,旅游支出将增加0.112个百分点,并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及目前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现状与问题,提出改善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措施,对完善旅游市场,拉动消费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聪慧  胡青华 《商》2014,(3):157-157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与前提。本文以持久收入假说为基础,运用河南省1992-2012年的统计数据,量化分析农村居民的持久收入、暂时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关系。得出误差修正模型为Log (Ct)=0.3132+0.7858log (Ypt)+0.1261log (Ytt),找出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是持久收入。提出拉动农村消费,政府需建立长效机制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4.
王婷婷  姚欢 《商》2014,(36):69-69
通过处理2001—2010全国31个省市的农村消费、收入、转移性收入等数据,分析当前我国东、中、西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现状,截取三个时点,对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分析表明,短期内农村社会保障总体上对居民消费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最终得出结论:要启动农村消费,关键在于提高农民收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8年至2017年的扬州市城镇、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的统计数据,对其进行自相关性分析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了城镇、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城镇与农村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差距较大,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建立模型,对1995 ̄2006年江苏省农村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据此,提出促进江苏省农民消费的途径,即:建立规范有效的农业投入体制;建立高效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完善消费环境;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出将扩大内需推动该省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为重要的工作目标。而收入是影响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因素,因此对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对促进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消费相关理论收集2005-2018年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与支配面板数据,分析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与支出的现状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运用Eviews软件建立二者之间的线性关系得出收入与消费间存在一元线性关系,并进行检验与预测近五年消费支出情况。从而对提高居民收入,刺激农村居民消费,推动农村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于国庆 《商》2014,(21):151-151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利用1985-2012年统计数据,用Eviews6.0软件对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函数模型符合绝对收入假说理论,当期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期的收入情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我国1978-2006年的数据,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滞后变量模型,对城乡居民的消费进行了比较性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的基础消费支出较之城镇要低很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的系数有边际消费倾向;农村居民的收入绝大多数均用于消费,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的收入增长,对刺激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都较为明显,而城镇居民消费中存在一种膨胀效应.  相似文献   

10.
依据1990年-2010年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的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以研究农村居民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据此,针对如何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山东农民消费水平,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居民较低的财产性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基于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和财产性收入的产生途径等分析了财产性收入的涵义,利用数据剖析了中国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现状,以试图寻找制约中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提高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增加中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2.
区域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代表该区域农民的生活水准。随着吉林省经济的发展,全省农村居民的收入也在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逐年提高。但近年来,由于吉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居民未来收入不确定性增大、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村消费环境差等原因,使农村居民消费率一直呈下降趋势,居民消费不足。吉林省应加快提高全省农村居民的收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并努力提供良好的农村消费环境,以有效促进农民消费,提高其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以江苏省为例,对区域居民消费函数特殊性进行实证研究,从而把握当前居民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目前江苏省现存的二元经济结构中非收入因素对消费倾向的作用已经显著超过收入因素的作用,致使江苏省农业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大幅度的低于城镇非农业居民的平均消费。如果继续维持这一现状,势必造成两类居民之间收入水平的拉大,带来城乡居民收入的两极分化。若能相对提高农业居民收入,因投资乘数的作用必然会带来国民消费倾向的降低,缓解目前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OLS方法对我国居民消费与收入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没有深入揭示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影响,针对这方面的不足,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分别对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的消费情况进行了建模分析,并与OLS回归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分位数回归结果具有OLS无法达到的优点:可以对各个收入阶层分别进行回归估计,得出我国居民各收入阶层相应的边际消费倾向。分析结果与凯恩斯消费理论存在较大差异,农村边际消费随收入提高有上升趋势,城镇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提高先上升后下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1985-2010年的经济数据,利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从长期来看,农村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双向因果关系,而城镇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只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而且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强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带来的作用;短期内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经历了先阻碍后促进的过程,而城市居民收入增长虽不断促进经济增长,但是促进的作用逐渐下降。因此,在持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同时,也要兼顾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1985-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在收入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差距问题。从收入差额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幅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绝对数一直在扩大。从收入比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对数具有"扩大→缩小→扩大"的变动特征,总体上呈现出波动中不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The consumption of fast-food products in Korea has undergone a rapid increase over the past ten to fifteen year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frequency with which South Koreans consume seven common Western-style fast-food products and five common Korean-style fast-food products, and to find the socio-economic group most responsible for the increase in fast-food consumption. Data were collected on the dietary patterns and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s of 1,745 subjects between the ages of 12 and 64 year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Korea.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fast-food products investigated were consumed mainly by Koreans under the age of 30, single, female, residents of Seoul, and either presently students or young adults with only grade school education. Howeve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nsumption of most fast-food products was distributed amongst all income levels.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与扩大和城市偏向的社会保障制度密切相关。城市偏向的社会保障制度反映在社会保障的模式、管理体制、覆盖面和水平等方面。这种城市偏向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了城镇居民的隐性收入,降低了农民抑制因灾致贫的能力,降低了农业劳动生产率,阻碍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从而最终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必须改变城市偏向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考察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发现,虽然居民受教育程度、劳动素质和技能整体提高,但居民收入占比长期偏低。这说明增加居民收入具有可能性。考察“合法”居民收入结构发现,居民收入初始差距源自劳动差异形成的劳动收入,决定性差距源自劳动积累节余资本化形成的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这说明增加居民收入只有不断提高居民的劳动素质和技能以及理财能力才具有可持续性。从主观能动性角度思考增加收入,居民应该努力就业,积极创业,获取劳动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务实消费,主动理财,增加财产性收入;开展劳动和资本的联合,建设新型产权制度,可持续地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20.
基于渝东南土家族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与人均纯收入的时间序列分析,构建消费函数模型。模型表明该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特征与相对收入假说相吻合,同时显示该地区居民边际消费与平均消费倾向偏高。针对这些特点,从该地区的经济特征、居民收入水平、土家族消费文化等方面分析其缘由,并探讨其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