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治理理论,本着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与居民自治组织相结合,变纵向强制型的社区管理为新型横向交叉式的契约型社区管理的原则,使政府、企业、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居民共同参与社区管理与社区建设.为强化社区管理意识,在借鉴国内外城市社区治理结构与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本文从城市社区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制度和治理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对我国城市社区治理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小琳 《生产力研究》2014,(12):158-160
文章以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的行政性社区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经济发展,而应向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的公民自治性社区治理模式进行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出现的社区管理法律体系的完善,社区主体的准确定位,社区自治组织选举的落实等一系列问题都将是管理模式改革中的焦点问题,能否处理好这些问题将是社区治理模式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文章将对改革中涉及到的上述法律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社区管理模式的改革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3.
王启友 《当代财经》2006,(11):24-27
城市社区建设的关键在于实现社区自治。目前社区自治的困难不是自治基础薄弱,而是自治可能导致基层的不稳定。如果具体的建设和运行由社区自己完成,而政府并没有对基层在根本上失去控制,这其实就形成了政府与社区在职能转变意义上的“委托-代理”关系。在可能的几种委托代理模式中,政府和社区组织相互协作是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4.
社区自治组织是实现社区自治的组织载体和中介桥梁。目前社区自治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境,使其自治功能的发挥受到抑制,也影响了社区自治的进程。本文在论述社区自治组织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社区自治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对社区自治组织在发展过程中的困难进行了客观归纳,并提出了破解发展困境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6,(7)
非营利组织在美国的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美国社区建设的主力军。非营利组织的参与是对政府有限资源的有效补充,而非营利教育机构作为美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重要部分,具有突出特点。文章以美国非营利组织BGCA(Boys&Girls Club of America)为例,通过分析美国非营利教育机构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对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哈尔滨市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社区自治组织日益成为社会最重要的基层组织,其发展的好坏也反映了哈尔滨市社会经济的进步程度。而当前哈尔滨市社区自治组织在取得较大的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运营资金、政府角色错位等困境,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社区管理体制、建立社区管理专项资金、重塑政府角色定位,才能使哈尔滨市社区自治组织突破发展困境,获得前进的新生力量,为推进社区自治发展的进程和创新哈尔滨市社会管理发挥应有的主体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徐盈艳 《经济研究导刊》2013,(8):171-172,179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社区工作发展的重要路径,是现阶段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我国从1980年代开始的社区建设,以国家治理为中心,强调社区行政建设。而社区工作发展更强调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共建,政府购买服务即强调合作关系。在政府与社区组织合作的过程中,要注重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加大资金投入,着重社区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单位人”逐渐向“社会人”转变,街居制下的居委会难以适应当前的发展变化,向社区转变成为必然。城市社区一方面作为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另一方面承担着来自政府各部门大量的管理职能和工作,如何实现社区两项职能的有效履行和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社区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分析比较现有的四种社区工作站模式的基础上,介绍云南城市社区工作站建设模式的探索,提出需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为居民自治和政府事务“费随事转”的落实提供思路。在社区建设中通过“一委一站”组织结构的设立,维护社区自治组织法律地位的同时承担一系列来自政府部门委托的社区管理职能,为社会提供相应的服务。  相似文献   

9.
雷美霞 《时代经贸》2014,(6):250-251
我国城市社区自治始终处于政府主导型中,社区行政和社区自治之间出现张力。本文将公共选择和社区治理联系起来,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尤其是其中的委托一代理理论来分析政府与社区的关系,针对社区治理“失灵”从代理人角度提出了相关措施,试图以此创新某些中间问题或策略的解决机制,重点指出政府和社区组织相互挤作是当前最佳模武。  相似文献   

10.
城市社区作为政府管理城市的重要载体,在城市基层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社区治理是国家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产物,它作为弥补改革中出现的管理缺位,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受到政府、理论界以及百姓的高度关注。在黑龙江省的社会建设过程中我们取得很多经验,也发现很多问题,尤其是城市社区治理中“过度行政化”和“政社不分”的情况依然存在,尤其是在街道管理层面,政府的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管理职能集于一身,其直接后果是现有社区管理体制的确立既未明显减轻政府的社会管理负担,也未从更深层次上提高广大居民的民主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社区管理仍旧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政府行为。所以,避免“过度行政化”倾向,探究符合黑龙江省特点的社区建设路径,完善社区组织网络和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培育社区自治意识,最终实现从“社区治理”到“社区善治”的跨越对于黑龙江省的和谐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