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美好生活.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儒家强调“和为贵”、“知和而和”,道家倡导“知足”和“不争之德”。中华传统文化中重“和谐”的价值理念,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把天、地、人看成一个统一、平衡、和谐的整体: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强调和谐有序,注重建立以“仁”为核心、以”德“为基础、以“礼”为规范的思想道德体系.达到“仁者爱人.礼之用、和为贵”的理想杜会。  相似文献   

2.
礼,又被人称为礼乐、礼制、礼教、礼化,总之是束缚或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那套化系统。社会向前发展了,或在外来化的对比之下,人们力图摆脱礼教的时候,感到的是它的束缚性,发生冲突时,视其为“反动”,但是事过境迁,当它已威信扫地被国人视为敝履时,人们发现,“传统”也跟着没有了。—个民族没了传统,有两种情况,—个是被人征服了,  相似文献   

3.
酒之仪     
“酒食者,所以合欢也,礼者,所以辍淫也”,这正是《周易》“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的中心意思。在“礼”的规范下,理性的,有节制的饮酒,就成为老百姓伦常日用的的乐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于是“酒食合欢”。推而广之,一切调和人际,敦睦人伦的场合,都会有酒参与,体现着“酒食合欢”的道理。  相似文献   

4.
姜伟 《活力》2005,(3):7-7
在全省检察机关广泛深入地开展以“正确认识和处理情与法的关系,倡导和养成健康的礼尚文化”为主题的讨论活动,是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正确看待情与法的关系,倡导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礼尚往来文化。是我省反腐败斗争面临的新形势提出的客观要求。是检察机关所肩负的职责和使命产生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社会中,应用性的写作不断得到拓展,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在商务活动中,各种信函的写作更有不断扩大发展之势,如何将商务信函写得规范得体、合乎情理、言词达意、温文尔雅、言简意赅、稳重妥贴,促进沟通交流,维护企业形象,提高办事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其中重中之重当注重信函中的“理”与“礼”。本文就何谓“理”与“礼”,出现“理”与“礼”不当的原因所在,以及如何做到“理”与“礼”做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礼,又被人称为礼乐、礼制、礼教、礼文化,总之是束缚或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那套文化系统。社会向前发展了,或者在外来文化的对比之下,人们力图摆脱礼教的时候,感到的是它的束缚性,发生冲突时,视其为“反动”,但是事过境迁,当它已威信扫地被国人视为敝履时,人们发现,“传统”也跟着没有了。一个民族没了传统,有两种情况,一个是被人征服了,想保留而不可得;另一种就是像中国这样,(独一无二地)“自觉自愿”地抛弃了传统。前者在失去传统之后由征服者的传统取而代之。许多创造了古代文明的民族就是这样消亡的,他们人不见得全被灭绝,可是文化传统没有了,民族也就没有了。历史上原生文化传统(除了中华古文明外)都落得这个结果。但是,中国只有以“礼”为代表的文化传统能沿续下来,不光有其地理上的原因,它还有现实上的理由。它所营造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秩序,仍然有社会价值,就是说,它还是一种资源。   中国被公认为礼仪之邦,西方早先来访者也认可这一判断。但是即使是那时,中国人也是在不自觉中享用“礼”这一资源的,国家并未花费应有的费用进行这方面的精神文明建设。被人们捧为万世师表的儒家文化一直在民间自发地存在着,而“礼”又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人民群众一代又一...  相似文献   

7.
张刚 《英才》2008,(10):58-59
是朱新礼“绑架”了可口可乐,还是可口可乐“控制”了朱新礼?无疑,人们需要重新思考这一出售案。  相似文献   

8.
国人所谓的“礼尚往来”不知是煞费多少人的心肝,包括本人在内,早已成了“礼”的附庸品,于是对“礼”有了一种恐惧与喜爱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9.
节礼四送     
春节是保险代理人发挥自己“送礼”才智的好时候,“礼”要怎样送才有新意,“礼”要怎样送才恰到好处,我们不妨看看下面的章。  相似文献   

10.
张佳音 《活力》2010,(20):121-121
一、今天如何看“师生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社会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因此,“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人际关系,它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学校中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1.
老北京人中多年流传着一句老话儿:“礼儿多人不怪。”的确,无论从北京传统民俗来看,还是从和老北京人打过交道的历代人的感受中,都能体会到:老北京人是“礼儿多”!老北京人在举止言谈、行动坐卧、与人交往等各个方面,都讲究一个“礼数”。具体到老北京的商家来讲,  相似文献   

12.
杨光 《中外管理》2008,(11):120-120
与“礼”、与“制度”离不开的,是“人”。 优秀的管理,是基于对人性的利用;而优秀的管理者,则是基于对人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一位为投资基金做顾问的消息人士称:朱新礼和宁高宁的关系“非常铁”,铁到“什么话都可以说”。早在2008年底之前的一个场合,朱新礼与宁高宁关于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审批结果,还曾打过赌:宁高宁认为肯定过不了,朱新礼则自信满满地认为“肯定没问题”。从结果上看,最终宁高宁赢了,当然至于“过不了”的原因,或许在那个时刻宁和朱都并未预料到。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传统企业文化的特点(一)重“义”轻“利”的企业价值观儒家文化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文化思想,其实质是伦理文化,道义文化,它以“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来调节人们的行为和利害冲突。因此,在企业文化的价值取向方面,占统治地位的必然也是重“义”轻“利”的企业价值观。孔子说“君子明得大义,小人只懂财利”(《论语·礼仁》)。汉代大儒董仲舒也说“要重视道义,不谋利益,不计功利”(《汉书·董仲舒传》)。  相似文献   

15.
亲朋好友之间,逢年过节送点礼物,互相庆贺本无可非议。但是近年来,乡村送厚礼之风越刮越猛。以“多如牛毛”来形容现在某些乡村送礼的名目,似乎已不为过。人们从“呱呱”坠地到化为腐土之前,几乎都有“礼”相伴。刚出生时有“出生礼”,满1个月有“满月礼”,1岁有“周岁礼”;订婚时要送“订婚礼”,结婚时又要送“结婚礼”;逢年过节过生日要送礼,人死了还要送礼;连建房子、乔迁新居、升学、升官乃至8军都要送礼。近年来,送礼不但名目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名烟名酒成了人际交往的“使节”,金银首饰成了关系亲疏的“秤砣”…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会正在形成一个难以解开的死结,即我们俗称的“礼份子”。它正在成为农民苦不堪言的负担,它在败坏社会风气,玷污民族的传统礼仪,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羁绊。奇怪的是,社会上人人对其深恶痛绝,却又谁也绕不开、躲不过,且争先恐后地去设礼、去随礼、去提升。“礼份子”的名目繁多,有“红白喜事”、升学、当兵、孩子满月、老人祝寿、建房、乔迁、开业,等等。  相似文献   

17.
刘建辉 《英才》2007,(6):66-67
“勃林格殷格翰是家什么公司?”4月14日,礼来公司治疗抑郁症的新药“欣百达”上市发布会开始之前还有记者私下议论。因为新闻稿中写道,欣百达将由礼来公司和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合作营销。其实,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Boehringer Ingelheim)和美国礼来公司(Lilly)同在全球制药企业20强之中,只不过由于公司的低调,很多人对它缺乏了解。  相似文献   

18.
品牌的渊源在中国,3000多年的中国文化传承“仁、义、礼、智、信”(仁:人文关爱,义:正义道德,礼:礼行秩序,智:明达睿智,信:诚信守约)等。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在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江总书记把道德建设提到了治国方略的高度,其意义是重大和深远的。当前,落实江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重要思想,要突出抓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建设。   一、从“三德”教育入手,推进社会主义文明规范。   在人的活动中,个人的品德决定着“三德”,体现着“三德”。讲道德在社会的人际关系中…  相似文献   

20.
<正>企业是人们集聚和交往的主要活动空间和场所保护生态环境,当务之急是要尽快转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历来强调"和谐"的价值理念。其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把天、地、人看成一个统一、平衡、和谐的整体;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则强调和谐有序,注重建立以"德"为基础、以"礼"为规范的思想道德体系,进而达到"礼之用、和为贵"的理想社会。企业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和细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设和谐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